农村人居环境是涉及广大群众生产生活的民生问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经阶段,更是我们持续树立美丽乡村良好对外形象,不断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今年X月,县委全委会明确提出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试点工作,X月X日,县委、县政府又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作了安排部署,并决定于2015年将此项工作在全县铺开。为摸清实情、了解进展,认真总结经验和做法,发现问题和困难,不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按照办公室统一安排,我们对XX、XX两镇的4个村进行了走访调研,并与农业局相关同志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今年,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县镇两级试点村XX个,涉及XXXX户(含单位)、XXXXX人。自启动以来,工作整体情况呈现出了3个特点:一是群众期盼强烈。通过走访座谈,绝大多数群众对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恶化深感担忧,尤其是对周边河道、坡岸、路边的乱扔乱倒、乱排乱放导致的污水横流、垃圾遍地的现象深恶痛绝。有的村民说“以前户户都种庄稼,家家都攒农家肥,河里水干净,我们洗菜都在河里洗;现在房子盖漂亮了,路也修好了,住户也集中了,但种庄稼的人少了,一些生活垃圾和污水乱倒乱排现象也普遍了,河里水越来越脏,现在连衣服都不敢下河洗”。这些朴素的群众语言,表达了他们对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的渴望,希望能通过这次人居环境整治,还农村一片净土。二是组织保障到位。从我们调研的两镇情况来看,镇领导对此项工作比较重视,都制定了试点村整治工作方案;比如XX镇,他们将全镇划分为5个片区、1个社区,把“整治农村垃圾杂物、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完善农村环卫设施、搞好绿化亮化、加强农村文明建设”作为整治重点,制订了《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规划方案》,成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班子,做到了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措施有效;同时,县镇两级制定出台了有安排、有组织、有检查、有考核的工作运行机制,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三是整治成效初现。一方面,各镇将县镇两级试点村内的河道、公路沿线以及集中聚居区群众房前屋后的垃圾作为集中整治的重点,采取打“突击战”的方式,清除了河道坡岸的垃圾堆和卫生死角。另一方面初步建立起了日常保洁机制。比如,XX镇在集镇范围内,由集镇办统负责聘请保洁人员进行垃圾清扫和集中清运,其他各村以村为单位,聘请环卫工人及清运司机实行定额包干,对试点村实施定期清扫和集中清运。通过集中整治和建立日常保洁机制,农户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明显改善,以前“河里垃圾顺水漂、路上垃圾随风刮”的局面得到好转。 二、存在问题 从目前所取得的成效来看,各镇除垃圾集中清运,面上的、容易做的工作全面铺开外,更深层次的人居环境改善工作停滞不前,集中表现为“四种矛盾”。 第一种矛盾:群众期盼状态与参与比例不成正比。从我们走访的群众反映来看,95%的群众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持积极态度,都想拥有水清岸洁、路净灯明的生活环境,但现实中,大多数群众由于千百年来旧的农村生活方式影响深远,缺乏改变环境卫生的主动性,对垃圾乱倒、乱扔、乱堆的现象习以为常,现实状态与谈话中表露出来的强烈期盼状态相差甚远。一方面在环境保护上自觉性不强。有的群众存在“各扫门前雪”的心态,只管把自己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即使离垃圾台不远也不愿多走几步把垃圾倒入垃圾台中;有的群众对门前放置垃圾桶不满意,甚至肆意破坏;有的群众不改陋习,不愿意改厕改厨改圈,垃圾污水直排到河里;有的群众对收取垃圾清理费存在抵制情绪等等。另一方面在人居环境整治投入上希望政府大包大揽,只要提到集资筹劳,很多人就会避而不谈,有的还会直接说“这是政府应该管的事”。比如,在各镇开展的卫生集中整治中,基本没有群众主动参与,镇村两级只能花钱雇人或是派干部清扫,这种“大包大揽”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群众的依赖思想,形成了“干部扫街、群众观望”的现状。 第二种矛盾:工作安排进度与执行力度不相匹配。从县镇两级试点村的整治方案来看,大体上主要包含有清理垃圾杂物、治理生活污水、完善环卫设施、改善基础设施、靓化村庄环境、创建文明乡风六大工程,完成时限为一年时间,但就调研时的工作推进情况来看,各镇的总体状况是购置了一批垃圾桶、修建了一些垃圾台、组建了几支环卫队伍和部分试点村安装了路灯、进行了绿化外,很多工作停留在纸上,没有实质性进展和形象进度,试点村的精神文明创建也只是发了几个文件。分析原因,一方面是资金缺口较大造成的。比如,全县XX个县级试点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概算投入约为XXXX万元,县政府奖补资金为XXXX万元,占总投入的XX%,剩余XXXX万元需要镇村自筹,很多大项基础设施建设无力实施。另一方面是由于思想上重视不够引起的。很多镇村以资金匮乏为由,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种投资大、时限长、见效慢的政绩重视不够,用老思维、老观念来谋划推动工作,使工作进展缓慢无力。 第三种矛盾:镇村规划水平与发展速度不相协调。从XXXX年开始,XX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经历了XX美丽乡村、XX美丽乡村、XX美丽乡村三个阶段,十余年间,特别是XXX以来,全县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XXXX”的城乡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但从城乡发展过程中涌现的矛盾来看,规划缺失和规划监管缺位的现象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划缺失。目前,只有XX、XX、XX、XX四个集镇有总体规划。很多集镇、新村和新型社区的建设前期规划,往往考虑的是房屋、道路布局,对于其他配套的绿化、公共活动场所、排污和新村(社区)的发展容积、集镇的发展定位及发展趋向考虑的还不够详尽。二是管控不严。各镇在2009年以前,虽然都设有新村办,但对于集镇建设的规划管控基本是公路的红线控制,执行规划的基本处于盲目和随意性状态;2009年以后,各镇成立了集镇办,但由于很多地方没有系统的发展规划,执行规划往往依赖于镇各届领导班子的发展意见,规划变更时有发生,执行镇村规划的连续性、系统性十分有限。 第四种矛盾:环境监管机制与现实需求不相适应。系统的监管机制是实现长效管理的有效保障。从当前农村的情况看,至少需要健全清扫保洁、设施建设、日常监管三方面的运行机制,才能确保垃圾、污水、公共设施的有效监管。但从现状来看,在环卫保洁方面,虽然大多数村建立起了清扫保洁队伍,但由于工资待遇低、经费无保障,保洁人员大多属于“兼职”,想干就干、不想干就扔下扫把走人,镇村干部不仅难以实施有效的考核,还得哄着干、将就着干,保洁效果和工人的情绪一样“时晴时阴、时好时坏”;在设施建设方面,大部分镇村垃圾处理缺乏长期固定场所,集中居住区普遍没有污水处理系统,仅去年和今年新建房屋设计了三格化粪池外,以前旧房有的没有完成改厨、改厕、改圈,有化粪池(沼气池)因清理不及时导致其失去沉淀滤清作用而造成污染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在日常监督管理方面,普片缺乏有效机制,乱堆乱倒乱排的行为无人制止,很多设施屡遭人为破坏,更新、修复的资金投入较大,干部想管管不住、农户光用不管的现状已成为常态。 三、建议和思考 第一,加强规划编制,突出规划引领作用。人居环境整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延续和提升,与美丽乡村建设自成一体。城乡规划是指导城镇发展的“效果图”,是实现一任接着一任干的蓝本。当前,要加快推进集镇和重点社区(新村)的规划编制,做好各类规划的衔接,将县域镇村的整体规划与美丽乡村的系统规划结合起来,提高科学性、协调性和实用性。一要加快编制集镇和社区(新村)的总体规划,做到发展蓝图了然如胸,对未来怎么发展、发展成什么样的规模都有清晰的思路,使农村人居环境按照既定的思路分期分批的持续推进。二要搞好地下设施的规划,尤其是要搞好新建或在建社区的排污管网规划,将集镇、社区的主管网与污水处理设施相连接,避免污水直排或化粪池“遍地开花”。三要将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放在全县大局中统一规划,除XX、XX、XX、XX以外,其他乡镇可按照集中就近的原则,在镇地域之间相对集中的位置选址规划垃圾填埋场,一方面能降低因垃圾填埋场自身引发的污染,另一方面也能减少建设和运营资金压力。四要加强乡村规划管控,落实县镇相关职能部门实施规划的责任,县建委会及规划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集镇、新村(社区)规划编制的把关以及后续建设的规划管控,严格落实《城乡规划法》、《县城及重点区域私人建房管理办法》,控制好集镇、社区规划红线,确保规划蓝图不走样、不打折扣。 第二,坚持以人为本,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政府是主导,群众是主体。一要加强宣传。要始终把组织发动群众作为第一抓手,多形式、多角度、多层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充分激发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创造性。针对群众日常陋习和自觉性不强的现状,要利用召开群众会或上门宣讲的方式,向大家讲清、讲透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理服人,让他们从心里对开展此项工作从“认知”向“认同”转变,逐步改变“说起来重要、行动时不要”的状况。二要强化引导。要按照“双创”的工作方式,落实住户“门前四包”责任,定期组织开展环境卫生大检查大评比,通过督促检查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源头减少垃圾污染。三要广泛动员。在环境整治中,要一改过去“村事干部定”的传统模式,把整治决策权交给村民,努力实现村民从“无为”到“有为”、从“阻力”到“推力”、从“看”到“干”的三大转变;在工程的管理上,始终把质量摆在第一的位置,动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抓进度把质量。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不求步调一致,一项一项的抓,一步一步的推,务求抓一件成一件、抓一项成一项,抓一项巩固一项,实现整、建、管的有机统一,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和实惠,激发群众参与整治的热情。 第三,强化组织领导,发挥行政推动优势。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实现快速推进、快速见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重视程度和行政的推动力度。一要明确县级领导带机关部门包挂镇村制度,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由四套班子领导分组带队,每月对镇村进行督查一次,每季度召开一次现场观摩会,让各镇村相互比较、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形成比、学、赶、超的局面。二要把宣传引导作为重要的推进措施。利用电视台开设《走村庄、看整治、话环境》栏目,将各镇镇长请上荧屏定目标、谈措施,形成自己逼着自己抓、自己逼着自己干的自我倒逼机制;另外,可适时开办《人居环境整治简报》,通报整治情况,总结经验做法,为基层决策提供依据,为整治村工作提供“航标”。三要逐步建立“政府补助、部门帮助、社会赞助、农民自助”的人居环境整治资金投入机制,整合和利用涉农项目资金,分期分批的长效投入,用每年投一点、每年建一点的方式,不断强化农村人居环境的资金保障能力。要尽最大可能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家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入,同时,在政策范围内推进“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不断化解资金矛盾。四要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列入各镇和相关部门的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制定了考核标准和办法,采取年初签订目标责任状、年底考核评价的办法,同时加强整治目标管理和行政监察,严格落实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努力形成县委政府重抓、基层党委政府狠抓、职能部门共抓、村两委实抓生动局面。 第四,健全运管机制,不断凝聚工作合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工程,就目前现状来看,要巩固和提升各镇“突击战”的成果,必须要有相应的运管机制予以支撑。我们认为,清扫保洁机制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前提、设施监管机制是人居环境整治取得长效的基础、日常监督机制是切断污染源头的保障。一要建立稳定可控的清扫保洁机制。各镇要协助试点村按照每XXX户一名环卫工人的标准组建环卫队伍,制定合理的卫生费征收标准,将加大征收力度和财政以奖代补相结合,逐步提高工人工资,稳定环卫队伍;各村要通过公开议事的方式,将清扫保洁和片区周边的河道、坡岸监管分段分片发包,同时组织村民代表对保洁效果定期进行检查评比,充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要形成人人参与的设施监管机制。各镇要制定合理的环卫设施配备标准,做到不漏不缺,逐步探索建立环卫设施日常管理运行机制,将垃圾桶、垃圾台、垃圾车、垃圾填埋场、共用化粪池等公共设施的监管运行责任夯实到村到组到户到人,对确因无法照管的,可以通过“门前四包”的方式交由农户监管,同时对人为损坏行为实行谁监管谁负责,谁损坏谁赔偿,各镇公共设施监管部门可根据城区城建监察处罚标准予以处理,逐步降低公共设施重复投入的资金压力。三要建立层层负责的环境监督机制。要针对当前农村环境污染多发易发且监管缺位的现状,将环境监管责任夯实到联村干部和村组干部头上,对于规模养殖场要实行专人监管,对乱排乱到行为要及时干预制止,对造成较重污染、群众反映强烈的人和事要报请环保局及相关部门依法处理,逐步形成层层负责的监管机制。 结束语: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其中,既有一劳永逸的长效基础设施建设,也有周而复始的环境卫生保洁;既有花小钱可以见效果的卫生集中整治,也有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素质提升过程。从当前形势来看,我们既要抓好政府主导的硬件工程建设,还要抓好群众为主的“软件”素质提升,既要抓好“突击战”的卫生集中整治,还要抓好利长远的长效机制建设。我们要将其作为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主要抓手,按照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抓常、抓长,未来XX的美丽乡村将一定会誉满全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