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人民日报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系列评论

[复制链接]
老猫 发表于 2014-12-16 09:5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一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人民日报评论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这是立足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
  今年,我国经济社会实现持续稳步发展,就是得益于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明年我国经济仍将面临不少新问题新挑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结构调整遇到阵痛,企业经营困难增多,部分领域风险显露。攻坚克难,爬坡过坎,就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不动摇,稳中求进,顺势而为,主动适应新常态,保持经济稳步发展势头。虽然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是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任务十分繁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要一心一意谋发展,凝神聚力抓改革,释放发展新活力,创造发展新成果。
  稳中求进,稳字当头。“稳”的重点是稳住经济运行。速度稳住了,才能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为新常态下的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赢得空间。这就需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好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和出口的支撑作用,让“三驾马车”更均衡地拉动增长。我们不能以GDP论英雄,但要防止增速过快回落导致“栽跟头”。
  稳中求进,贵在有进。“进”的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新常态下,需求、供给、市场竞争特点、资源环境约束等因素发生趋势性变化,靠拼投入、高消耗、过度依赖外需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刻不容缓。我国经济已进入必须依靠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才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期。要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增长点,确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成效。
  坚持稳中求进,关键是把握好“稳”和“进”的平衡。稳是进的基础,进是稳的动能,“稳”和“进”可以互相促进。面对新常态,不稳难言进,有进才更稳。处理好稳增长与促改革、调结构的关系并不容易,要求我们在保持定力中有效作为,始终不渝推改革,脚踏实地调结构,做到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既把速度稳住,保持中高速增长,又大力推动转型升级,跃向中高端水平。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各地区各部门要坚定信心,奋发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勇于改革创新,在新起点上开拓新局面,在新常态下迈上新台阶。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标签:人民日报
 

精彩评论4

正序浏览
老猫 发表于 2014-12-16 09:5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人民日报评论员: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二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项总体要求,对于准确把握发展大势、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这是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基本前提。新常态带来经济运行新特征、新规律、新要求,只有主动适应,科学把握,积极作为,才能抢占先机,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升级。反之,如果被动应对甚至逆势而动,就可能错失良机,付出代价。

  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认清大势,顺势而为。新常态下,“三期”叠加,经济发展速度必然会下降,但不会无限下滑;结构调整有阵痛,却是不得不过的关口;前期政策消化是必需的,但可以通过有效引导减缓各类风险的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增长结构由中低端转向中高端,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增长点。我们要历史、辩证地看待这些阶段性特征和趋势性变化,发展速度有升有降是正常的,只要波动在合理范围内,就应保持平常心,不必大惊小怪,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路、工作上得力。

  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坚持发展,因势利导。新常态,新阶段,发展仍是第一要务。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虽然增长速度放慢了,但发展机会依然很多,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为明年和今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要用好新机遇,培育新增长点,在新常态下一心一意谋发展。

  主动适应新常态,就要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新常态是发展水平的飞跃提升,中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新常态下的发展必须是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是以就业充分、效率提高、结构优化为支撑的发展。发展阶段的转变意味着经济领域“破”与“立”的转换,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看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力度。要依靠促改革调结构,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加快转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狠抓改革攻坚,突出创新驱动,在速度下台阶的同时,力争质量上台阶,推动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明年经济工作任务繁重艰巨,我们要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认识和判断上来,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挖掘新动力,努力创造新亮点,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楼主| 老猫 发表于 2014-12-16 09: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三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网北京12月15日电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做好明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条件出现新的变化。生产要素的相对优势,从过去更多依靠劳动力低成本转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市场竞争的特点,从过去以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为主转向以质量型、差异化竞争为主;资源环境约束,从过去能源资源和生态空间相对宽松转向环境承载力达到或接近上限,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和要求迅速上升。这些新变化,要求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必须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

新常态下,发展仍然是第一要务,仍然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心一意谋发展。但发展不是盲目的,中国经济不仅要保持稳定的增长、继续做大,更要提高质量效益、着力做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主要体现为用较少的要素投入、较小的资源环境代价产出较多的产品,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体现为科技含量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增加、产业层次的提升;体现为百姓能够更好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体现为以比较充分的就业和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投资回报率、资源配置效率为支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决定着中国经济能走多远,决定着经济发展能否成功迈向中高端水平。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要坚决摒弃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增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如果不彻底改变传统的依赖物质投入、拼资源环境、靠外延扩张的发展方式,还是习惯于铺摊子、上项目,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就会缺少保障,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的目标也难以实现,还有可能使一些长期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激化。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关键是抓好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发现和培育新的增长点,充分发掘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中蕴含的巨大潜力;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不折不扣落实中央政策,压缩落后产能;全面推进科技、管理、市场、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必须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以改革的不断深化,进一步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市场活力;以开放水平的持续提升,拓展经济发展新的更大空间,创造更多发展机遇,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中赢得更好质量和效益。

新常态,新任务。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并非易事,下定决心、坚持不懈,才能啃下这个硬骨头。
 
 楼主| 老猫 发表于 2014-12-16 09: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新华社特约评论员:狠抓改革攻坚 激发增长新动力
--四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网北京12月14日电 新常态需要新动力,新动力要靠改革来激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要狠抓改革攻坚,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这凸显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依靠改革激发发展动力和活力的根本思路。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需要用新思维、新应对来化解难题。世界经济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表明,中国经济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的根本出路在于调结构转方式,要推动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推动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而要实现这一转变,关键是下好改革这盘棋。
改革是破解阻碍调结构转方式的关键。改革,改变的是体制机制,触及的是利益格局。当前中国面临的产能过剩、地方债务风险上升等隐患,深层次原因是政府主导资源配置的旧发展理念依然根深蒂固,市场和政府关系未能彻底理顺。唯有通过改革彻底打破旧的体制机制,才能为国家发展积蓄内力、强筋壮骨奠定基础。
改革是激发市场活力、形成创新驱动的钥匙。调结构转方式需要创新驱动引领。通过改革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就能激发市场主体的创造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将增长动力更多转向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
要看到,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中国改革面临更为复杂的环境。全面深化改革接下来面对的都是硬骨头,改革越深入,越会触及一些深层次利益格局,越会遇到阻力障碍,需要有更大勇气和决心除顽瘴、克痼疾、真刀实枪推进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司法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中央管理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一些涉及深层次利益格局调整、多年未有进展的改革得以强势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识不断凝聚。
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更是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施的攻坚之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能否把改革蓝图落到实处,敢于涉险滩、过深水,关系着中国经济发展走向。
狠抓改革攻坚,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要从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和突出问题入手。既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有序推进,也要与时俱进,在引领新常态中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发展的难点就是改革的重点,要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动向,找准经济增速放缓以及阻碍转型升级的症结所在,推出具有年度特点、又有利于长远制度安排的改革举措,为实现经济提质增效提供有力制度环境。要加快行政审批、投资、价格、垄断行业、特许经营、政府购买服务、资本市场、民营银行准入、对外投资等领域改革,使改革举措有效转化成发展动力。
狠抓改革攻坚,要更注重发挥地方、基层、群众的首创精神,善于从实践中寻找最佳方案。人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和力量智慧的源泉。深化改革要从人民利益出发,满足群众需求,听取群众呼声,让群众更多感受到改革的春风,始终保持对改革的坚决支持和积极参与。要大胆鼓励基层、群众在各方面改革创新,充分发挥地方、基层和广大人民群众投身改革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凝聚起广泛的改革共识,让改革克难关、涉险滩的脚步更坚定有力。
狠抓改革攻坚,还要在监督落实上下功夫。再好的改革蓝图悬在空中落不了地也只是一纸空文。一系列改革举措接连出台,能否落到实处关系改革的成败。狠抓落实,必须强化责任,加大协调力度,还要强化监督评估,落实督办责任制和评估机制,做到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让群众来评价改革成效,让改革蹄疾而步稳。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持续的攻坚战,开弓没有回头箭,必须拿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决心,冲破藩篱,勇往直前。只有将全面深化改革的每项部署、每个要点落实到位,才能汇聚起实干兴邦的磅礴力量,让梦想的蓝图一步步化为现实。
 
 楼主| 老猫 发表于 2014-12-18 18:5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突出创新驱动
——五论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突出创新驱动。这是今后一个时期经济提质增效、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依托和动力源泉,必须摆在重要位置加以推进。

  创新驱动发展,是党的十八大总揽国际大势、着眼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从国内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传统比较优势减弱,急需转变发展方式,要实现质量更优、效率更高的发展,只能依靠创新驱动。放眼全球,科技前沿领域不断延伸,产业更新换代日趋加快,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科技创新能力正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后来居上、弯道超车,关键就看我们能否在创新驱动上有所作为。

  突出创新驱动,根本在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近年来,我国科技进步明显加快、水平大幅提升,但创新基础不牢、原始创新不强、关键领域受制于人的格局尚未根本改变。只有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才能掌握发展与竞争的主动权。今后,要加大力度稳定支持科学基础研究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建好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强化创新成果源头供给;着力扩大科技开放合作,在更高起点上推进自主创新;选准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

  突出创新驱动,关键在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改革是点燃创新发展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要把科技体制改革与经济社会领域改革结合起来,勇于啃“硬骨头”,敢于破除制约创新的一切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努力克服目前科技创新中分散封闭、交叉重复等现象,加快建立协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消除科技仪器设备分割独占的弊端,提升创新资源开放共享水平;打破科技成果转化不畅、科研人员动力不足的障碍,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全社会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突出创新驱动,目的在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要让创新更紧密地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实实在在地转化为新产品、新项目、新产业。最有效的推进手段,就是真正让市场配置创新资源、真正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企业要主动研判科技和产业变革大势,面向市场需求确定创新突破口,让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政府要从资金、税收、人才、知识产权、放开管制等方面入手,大力营造有利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助推实体经济在创新中发展壮大。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领导经济工作的观念、体制、方式方法也要与时俱进。全党统一思想、奋发有为,以新的发展引擎带动新的经济增长,就一定能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并且为未来发展积蓄强劲而持久的动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89粉丝

4139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