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培贵
2004年沙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农业总产值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从沙县农村实际出发,认真抓好“一个目标,两个调整,三项重点,四大产业,五条措施”的落实,全面推进农村小康社会建设。 一个目标:就是围绕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两个调整:一是调整优化农村劳动力结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一步创建良好的外部环境,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从事沙县小吃、经商办企业、外出劳务,扩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空间,提高农村非农比重。二是调整优化农业布局,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发挥区位、资源、市场优势,引导农业向优势产业集中,培育五大基地,即:无公害蔬菜基地、优质稻基地、优质水果基地、畜禽产品基地、水产品基地。提高两个比重,即提高经作物占种植业比重、畜禽水产占农业比重。 三项重点:一抓龙头企业上规模。重点抓好青竹集团、麦丹集团、闽宏生猪良种繁育中心,以及小吃同业公会、信德果业有限公司等10家省、市、县级龙头企业壮大规模,建立基地,延伸产业链,增强带动幅射能力。二抓农业科技示范园上档次。以琅口柱元、夏茂两个科技示范园为主,继续完善园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引进新业主、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园区科技含量和档次水平。带动和促进每个乡镇根据自己的优势形成一个特色,建立一个示范基地,培育一个示范村,树立10个示范大户。三抓招商引资上项目。一是抓好签约项目跟踪落实工作,确保已签约项目及时上马早出成效;二是继续拓宽山海协作领域,充分发挥厦门如意公司、东亚食品公司、天洋建莲以及闽宏种猪场等企业的优势,建成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生猪良种繁育中心。三是走林纸结合路子,扩大招商,大力引进资金,加快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 四大产业:(1)竹业:产值达6.6亿元,其中加工产值突破4亿元。生产销售竹凉席260万床;竹胶板2.5万立方米;加工清水笋4万吨。毛竹林垦复3.5万亩,新建毛竹高产示范片1万亩,完成竹林培育二期示范工程项目,其中毛竹5000亩,苦竹3500亩,沙溪河流域麻绿竹生态防护林4000亩,新建两个竹凉席加工示范区。(2)畜禽业:实现产值超2亿元,比增2600万元,生猪出栏26万头,比增3万头;建成高桥奶牛场二期工程,引进奶牛1000头;家禽出栏800万只,增加100万只;活鸭出栏300万只,种苗100万只,加工各类板鸭300万只,争取引进创办鸭业加工项目。肉蛋奶产量23500吨,比增8.88%。(3)果茶业:实现产值1.5亿元,其中水果产量9.5万吨,茶叶产量2200吨。建立7000亩优质果示范片,3000亩优质茶示范片,3000亩无公害茶叶示范基地,新开发名优新品种2000亩。加强果茶农适用新技术培训,推进新技术推广,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做好柑桔黄龙病的防治和改植工作。(4)小吃业:从业人员达3.8万人,经营收入突破3.8亿元,小吃原料种植业和配料加工实现产值2亿元以上。加强沙县小吃业务技术培训,培育一批具有经营实力的大户,扶持一批沙县小吃示范店,鼓励干部带薪外出经营沙县小吃。 五条措施: 1、抓农业产业化经营,促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一是要加大竹业、茶果业、畜禽业、小吃业等四大主导产业建设力度。二是要加大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力度,加大“抓项目,增后劲,促发展”的力度,加大山海协作力度,抓好招商引资工作,不断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力、带动力,使沙县农业龙头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三是要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充分发挥沙县省道、国道、京福高速公路等区位、资源、市场优势,引导农业向优势产业集中,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四是大力发展农村中介组织,建立健全营销网络,千方百计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 2、抓重点项目建设,促外向型农业发展。一是抓好生猪、奶牛、笋竹、茶果、种子种苗、花卉苗木、小吃等七大农业重点特色产业,努力把七个特色产业做强做大,促进大产业的形成。二是要继续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加大农业的开放力度,积极引导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区外资本参与农业开发,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建设农产品出口基地、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快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三是要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提高沙县农业的竞争力。紧紧抓住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走出山门,立足本县特色,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外向型农业,拓宽农业发展空间和农民增收渠道,努力培育一批拥有自营出口权的农业企业,扩大农业产品出口。 3、抓劳动力转移,促农民增收。一是要全面推进农村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加快“三园六小区”建设力度,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增加就业岗位,拓宽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渠道。二是要制定优惠政策,认真落实沙县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意见》,大力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从事经商办企业、外出劳务、经营沙县小吃等。同时,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服务,大力培育和发展劳动力职业中介机构,建立健全农村劳动力市场信息服务网络,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依法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各项权益,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的精神,积极为外出就业的农村劳动力提供政策、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集中力量解决好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以及劳动安全和职业病防护等保障问题,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4、抓科教进步,促现代农业进程。一是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搞好农业科技培训。围绕竹业、畜牧业、茶果业、小吃业等产业,继续抓好农科教结合“511”工程,强化对农民的适用技术培训,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农技电波入户”工程和“969155”服务热线,不断扩展村会协作的服务范围,为农民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技术、信息等服务。发挥职业中专、农函大、农广校和小吃培训基地的作用,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全面提高种养、加工专业户的文化科技素质。二是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按照国际标准,抓紧制定和完善行业的农产品质量分级和专业标准,农药残留及其有毒有害物质卫生安全标准,农产品包装、储运、标识标准等,加快建立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完善质检设备和手段,逐步实现对农产品的全过程跟踪检验检测。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强农产品安全生产,继续实施动物无规定疫病区建设。三是抓好农业现代园区建设。充分发挥园区对农民的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促进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现代农业转变,带动周边区域发展。从培植主导产业,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产品质量入手,培育一批示范村、示范片、示范户,提高产业化科技含量和总体水平。 5、抓深化农村改革,促农村各项政策落实。一是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按照“五个取消、一个稳定、一项改革”和“三个确保”的要求,全面落实各项配套改革的政策,认真研究农村税费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二是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农村低保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张榜公布低保对象和补助金额。加强对农村低保资金的监督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及时拨付,不得挤占、挪用,对违反规定的要予以严肃查处。三是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严格土地审批权限和审批程序,明确政府土地征用权和征用范围,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强化土地用途管制。认真执行农村集体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完善土地补偿机制,确保征地补偿费落实到位。妥善安置失地农民的生计,积极探索利用土地补偿为征地农民办理社会保障等多种方式,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大对土地征用的执法监察力度,加强对征地补偿费、承包地征后的监督管理,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四是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明确县域内各金融机构为“三农”服务的义务。加大农村信用社改革力度,逐步把农村信用社改造成为农村社区服务的地方性金融企业。针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探索实行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担保形式。在严格监管、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和外资,兴办直接服务“三农”的多种所有制的金融组织。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积极开展创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街道)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