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至12月5日,中办、国办联合派出8个督查组分赴全国16个省份,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调研。督查组发现,各地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党建等六大主线,推进改革创新,系列重点领域改革成效明显,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 细化政策促改革 12月1日凌晨,山西省太旧高速路煤焦管理站工作人员上交了职工上岗证,这个全省最大的煤焦管理站正式撤销。从这天起,山西1487个“煤检站”全部撤销,同时加快建立新的煤炭监管信息平台。至此,在该省运行30多年、近年来饱受争议的煤焦公路销售体制得以彻底改革。 煤炭大省山西今年以来坚持市场导向和问题导向,积极推进煤炭管理革命,全部取消省级设立的面向煤炭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煤炭企业负担108.5亿元,煤炭企业实际负担率由以前的14.6%降至10.6%。 像山西一样,全国各省区市围绕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结合当地实际查找经济社会发展掣肘,确立各自的重点改革项目,制定了一大批改革措施,扎实推进社会转型发展。 在生态脆弱的甘肃省,第七督查组组长齐骥表示,甘肃省花费很大力气防治大气污染,淘汰各类燃煤锅炉,“我们实实在在能感觉到兰州的空气大幅改善”;不光兰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武威动员全民压沙,治理沙漠化力度空前。 内蒙古自治区根据中央部署谋划全区工作,转变发展理念。目前,中央有关部门在自治区开展或批复开展的24项试点改革、自治区授权开展的36项试点改革已经全面铺开。 简政放权列清单 “没想到办得这么快,以前办个事都费老劲了,得在市区好多部门来回跑,几天都不一定办好。”12月4日上午,云南省曲靖市市民陈洁明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土地证,让他没想到的是:“竟然这么快!就在这一个大厅,不用来回折腾,更不用担心找不到人,只用了半个多小时就办妥了。” “行政权力进清单、清单之外无权力”,各省区市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和力度简政放权,并列出清单向社会公布实施。 安徽省建立“四个清单”,不仅将省级政府权力事项从5405项减少到1712项、精简68.3%,还在全国率先建立政府权力责任清单,形成行政权力、责任事项、追责情形“三位一体”的权责体系;同时,建立涉企收费清单制度,清理群众反映强烈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行政审批前置服务项目收费等一大批收费项目。 黑龙江省大幅简化工商登记手续,推行工商登记“先照后证”、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等改革,其中前置改为后置的审批许可55项,涉及子项100项,使不需要办理前置审批的企业设立时间压缩80%。 在江西省南昌市行政服务中心消防窗口,负责工程项目审核的市消防支队干部万瑞明说,以前人们来办审核事项,要在服务窗口和审核部门之间来回跑,现在实行前台受理后台审核的一站式服务,“过去是老百姓跑腿,现在是我们跑腿。” 发展指标在增长 “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稳定增长,民间资本活力迸发,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安徽省工商局副局长吴良斯说,今年前10个月全省新登记各类企业10.1万户,同比增长62.6%;新登记内资企业增幅高于全国9.7个百分点,其中私营企业9.8万户,占新登记内资企业总数的97%。 各地大幅度简政放权,有力地促进了政府职能的转变,“服务型政府”的功能与形象得到明显的体现,使得群众办事“盖章难”等老问题得到极大的缓解,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民间投资热情正在逐步增长。 较为偏远的新疆吸引众多民营企业参与能源、水利、铁路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民间资本迅速扩大,目前民营企业矿井产量已占全区总产量的40%左右,民营资本投入小水电项目占全区80%以上,今年前三季度民间投资2946.05亿元、增长33.6%,社会资本参与铁路建设计划完成投资102.5亿元,首次超过国家对新疆铁路项目的投资规模。 随同各路督查组的记者看到,各省区市在经济制度、市场体系、政府职能、财税制度、政治制度、法制建设、文化体制、生态文明建设、创新社会治理及城乡一体化等重点领域改革方面的诸多亮点,得到督查组成员的普遍认同。 其中,海南省的“五个率先”,开拓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改革“最先一公里”。其中,率先从机制上破解长期困扰政府窗口服务单位的“门难进、事难办”顽疾,全程网上登记、网上年报,实现从“面对面”到“键对键”的转变;率先实行注册资本由实缴改为认缴,打破注册资本“玻璃门”,使得资金不足不再是注册公司的“拦路虎”。 第五督查组组长、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在河南、海南督查调研后感慨:“如今,地方的一些改革探索已经走在前面,倒逼中央部委改革。” (据新华社北京12月5日电 记者贾立君、晏国政、刘林、侯文坤、赵叶苹、宗巍、邹大鹏、胡锦武、李亚楠、白丽萍、于涛、张亮)
《 人民日报 》( 2014年12月06日 02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