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机关材料,尤其是大一些的材料,如总结、报告、经验材料等,一般都要分几个层次并列出标题来写。多数人特别是领导看材料,一般也是先浏览一下层次标题怎么样,再决定是否往下看。所谓“构思”和“吹路子”,实际上就是先把材料的层次标题“想”出来、“吹”出来。既然层次标题如此重要,所以应该下功夫写好,首先在逻辑上要通,不能乱。但在机关材料中,逻辑混乱、层次不清、标题“串腿打架”等问题比较常见。据笔者多年写材料、改材料、看材料的体会,运用形式逻辑划分规则,能够帮助我们较快地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一、运用“互不相容”规则,解决“串腿打架”问题。所谓“互不相容”,就是同一层次的标题必须互相排斥、各自独立,而不能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则,就会造成互相交叉、“串腿打架”。如某开发区的年度工作总结,第一层次标题是:一、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二、征收回迁工作有序推进。三、城市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四、经济运行态势稳中加快。五、项目引进工作成果丰硕。六、各项社会事业平稳发展。乍一看倒也对仗工整,没有什么问题。但运用逻辑学划分规则推敲一下,就不难看出问题:四、五两个标题不是互不相容,而是互相交叉。因为写经济运行,必然要写项目引进、招商引资,而写项目引进成果,也不能不写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如果按照这两个标题往下写,在内容上就很难分得清、掰得开,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应该删掉第五个标题,将相关内容放到第四个标题下面来写。
三、运用“同一标准”规则,解决“饺子馄饨一锅煮”问题。所谓“同一标准”,就是同一层次的标题,必须围绕一个标准来写。否则,就会造成“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知道你煮的是饺子还是馄饨。比如,机关经常下发的实施方案、安排意见,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几点要求等若干部分,而生手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任务和要求分不清。以某单位作风纪律整顿实施方案为例,在工作任务部分列出了四个层次标题:(一)治浮求务实;(二)治庸提能力;(三)治散强纪律; (四)治奢促廉洁;(五)督查抓落实。显然,前四条写的是任务,是围绕“整治什么”这个标准来写的,而第五条写的是要求,是围绕“怎么整治”来写的,这就违反了“同一标准”规则,领导看了之后感到费解,你写的是任务还是要求呢?再如,我局在组织起草上半年工作总结材料时,按照工作分工,由五个部门分写五个部分,拟定的层次标题分别是:一、积极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二、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维护市场秩序工作取得新成果;三、行政指导工作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围绕社会和谐加强消费维权,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五、大力加强思想、业务、作风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出现新局面。由于采用的标准不一,有的是以“取得的效果”为标准来写的,如“行政指导工作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的是以“做了什么+取得的效果”为标准来写的,如“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维护市场秩序工作取得新成果”。因为违反了“同一标准”规则,所以显得很乱。在最后统稿时,我们统一按照“做了什么+取得的效果”为标准,确定了五个层次标题,分别是:一、围绕激发活力,改革工商登记制度,市场主体增量取得新突破;二、围绕监管执法,深入开展专项整治,维护市场秩序取得新成效;三、围绕便企利民,深化行政指导,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果;四、围绕群众诉求,认真调解消费纠纷,消费维权取得新成绩;五、围绕提高素质,加强教育培训,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领导一看标题,就感到非常满意。(作者:张文翔 单位:沈阳市浑南区工商行政管理局)本文源自2014年第12期《应用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