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古典词语多熟悉

  [复制链接]
别趣人生 发表于 2014-12-5 07: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古典词语多熟悉

王一端

 

    古典词语是指古籍中使用的词语。我们进行古体诗词创作,离不开对古典词语的熟悉、掌握。否则,只用白话文创作,就显得不伦不类。

    古典词语浩如烟海,要完全掌握是很困难的。我觉得,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了解常用的古典词语;二是分类理解、记忆。也就是要辨其类,明其意,断其准,存其量。

    分类理解记忆举例如下:

    一、花草树木类

    梅花:常被赋予高洁的品格。荷花:是纯洁、清高的象征。莲:由于“莲”与“怜”音同,借以表达爱情。菊花:多被誉为人的坚强品格,清高气质,以及追求隐逸、不随流俗。红豆:即相思豆,男女爱情的信物,常用以象征爱情或相思。豆蔻: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称为豆蔻年华。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芳草:常喻离恨。花中四君子:指梅、竹、兰、菊。落花:常用来感叹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松柏:常用来象征孤直的品格。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岁寒三友:指松、竹、梅。岁寒四君子,指松、梅、竹、菊,多表现崇高的志向和气节。竹子: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折柳:表示惜别。草木:用以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二、鸟虫兽类

    鸿鹄:常用来比喻志向高远的人。鸿雁:又称哀鸿,被喻为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杜鹃鸟:多作为凄凉、哀伤的象征。鹧鸪:其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多用于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沙鸥: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青鸟:指传书的信使。蝉:多被喻为品行高洁。寒蝉:多被喻为悲凉。蟋蟀:一是被喻为吟咏,二是和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螟蛉:为养子的代称。雕虫:比喻微不足道的技术,多指文学技巧。猿啼: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班马: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三、自然类

    月亮:喻离愁别绪,思乡之愁。白云:见月怀人,望云思友,常用来表现情感。夕阳:多被喻为失落凄凉、漂泊沧桑之感。水:多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秋水:喻指眼睛,形容盼望的迫切。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四、乐器类

    羌笛:多被喻为凄切之音。胡笳:喻意与羌笛相同。琴瑟:比喻夫妇感情和谐,有时也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五、地名、建筑类

    南浦;指水边的送别之所。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阳关:也为送别之所。西楼:是相思之所。关山:指要塞之地。楼兰:代指边境之敌。柳营:指军营。南冠:指办犯,后指怀有节操的囚徒生活。

    六、别称类

    月亮:又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多用来烘托情思,是思乡的代名词。雁书:又称鸿雁、雁足、鱼雁,指书信;另,书信还有尺素、双鱼、锦书、彩笺、青鸟、青鸾之称。杜鹃,又称子规、布谷鸟、杜宇、望帝。巴歌:又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

    七:典故类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以上只是古典词语中很少的一部分,分类也只是我个人的分类,不一定准确,目的是提醒大家在古体诗词创作中,适当掌握一些此类词语,以增强作品的古韵古味。

 

精彩评论3

正序浏览
雅各布 发表于 2014-12-22 12: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王老师真是男神级别啊,太厉害了
 
中国小卢 发表于 2014-12-24 13:39:2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很好看,希望能够多学一些,哪天也能走进办公室 ,成为一支笔杆子。
 
淼写 发表于 2014-12-25 10: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南浦;指水边的送别之所。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89粉丝

12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