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是新闻的“眼睛”,题好一半文。虽然编辑、记者对制作标题的重要性都有明确的认识,但目前见诸报端的仍不乏“大路货”。如何制作有新意的个性化标题?笔者认为,应力求做到标出“事实”、标出“首例”、标出“卖点”、标出“悬念”、标出“反差”、标出“动感”、标出“感情”。只有当读者能在标题中看出与众不同,他才有兴趣读完全文。而这也是对一条好新闻的基本要求。 标出“事实” 读者读书看报,首要的目的就是从中获取信息,因此,新闻报道应以信息取胜,力求以最少的篇幅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而作为引导读者阅读的标题,就要将新闻所报道的最主要的事实,对读者最有用、与读者最贴近的信息,用准确、简约、贴近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标题要表达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 每年公务员招考都是社会关注的“大事”,请看《永州日报》2004年3月20日一版报道这条消息所拟用的标题: 《我老秘网市2004年度公务员招考简章出台(引)363个职位虚席以待(主)》 想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读者一看此标题肯定相当兴奋,必定要进一步详细了解新闻中的更多信息;如果是普通市民,一看此标题,也很解渴,他们通过扫描标题就能清楚地知道这些信息:今年全市要新招363名公务员,公务员招考的简章已出台了。 因此,标题贵在“实”,有信息量,才能显出新闻的分量。此类标题,特别适合情节性较弱的动态性消息。那么,如何才能标出最能抓住读者的事实呢?笔者认为在选择所要标出的“事实”时,可以从接近性、可读性等角度出发,将其中最能折射政治进步的,如《错批一人 误增三亿(主题)北京市为马寅初平反(副题)》(见1979年8月5日《光明日报》);最能体现时代发展的,如《深圳市率先成为全国首个无农村城市》(见2004年9月30日《深圳特区报》);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如《“公投制宪”可能触发战争,美国决非“台独”救星》(《中国日报》2004年获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消息);最富趣味性的,如《征地造房为啥急煞人(引)一道公文背着39颗印章旅行(主)》(见1980年9月19日《文汇报》);最能振奋人心的,如《今年起全省免征农业税(主)一年可为农民免除税负13.6亿元(副)》(见2005年1月18日《湖南日报》)那部分事实,直截了当地做进标题中。 标出“首例” 标出“首例”,就是要将新闻事实中最具新意(第一次发现、提出)的事实、观点、思想、方法、做法,在标题中标示出来。 新闻要新,时新性是构成新闻价值的最主要因素,“首例”当然是最新事物和现象,如果能在新闻标题中把新闻中揭示的“首例性”标出来,也就能使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最大限度地得到体现。 2003年4月,笔者采访到这样一条新闻:湖南永州一青年因犯强奸罪被判刑入狱。但其未婚妻原谅了他,愿意同他结婚。永州看守所经层层请示,首次得到了公安部的同意,并向全国发文,同类事情照此办理。看守所经批准后,带着他办理了结婚手续。这是公安部批准的全国第一个被允许结婚的在押服刑人员,当然具有重大的新闻价值。我在制作标题时,特意突出了其在全国的“首例性”: 《永州看守所一在押服刑犯结婚申请获公安部首肯,民政部门亦表同意(引)穿着囚服去结婚(主)》 此稿在《永州日报》刊发后引起广泛关注,湖南潇湘电影制片厂还以此为原型,创作摄制了电影《喜洋洋》。 当然,“首例性”有它的区域性、阶段性、领域性。但只要所揭示的是某一地区、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最新的事实、观点、思想、方法,就都具有重大的新闻价值,也必然会受到读者的高度关注。 2001年2月下旬,湖南省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督查组到永州市开展调研,跟随采访的永州日报记者在洋洋洒洒的汇报材料中,了解到冷水滩区上岭桥镇为实践“三个代表”,在全市首次推行了“群众办事遭耽搁,镇政府发放误工补贴”的承诺制。于是围绕这一“首例性”做起了文章,写了一篇独家新闻: 《上岭桥镇公开承诺(引)农民跑冤枉路 政府发误工钱(主)》 新闻在标题中就提示了这一具有“首例性”的工作方法,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其经验得到推广。该消息还获得当年的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和湖南省报纸系统好新闻二等奖。 标出“卖点” 新闻中所谓的“卖点”,是指所要报道的事实中最能引起阅读兴趣、最能抓住读者的那部分事实。 我们在制作标题时,就要善于抓住新闻中的“卖点”,将最有兴趣、最惊险、最好看、最能吸引人或最能引人思考的事实,在标题中体现出来。“卖点”选得准,才能抓人“眼球”,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2003年10月29日,湖南常德一女子到永州看朋友,到达时已是凌晨时分,结果一下火车就被一醉酒汉子挟持到一个体旅社强奸。其间,她向旅社老板求助,请求报警,老板竟不予理睬。此案侦破后,该旅社老板被治安拘留了20天。 我在采写此稿时,觉得这一新闻不应突出“强奸”,而更值得关注和深思的是个体旅社老板面对少女求救所表现的麻木、冷漠。于是将此作为“卖点”突出在标题中,写了一稿,很快被《潇湘晨报》刊发。标题是: 《面对求救竟无动于衷(主)少女旅社遭强暴 旅社老板被拘留(副)》 值得注意的是,在“卖点”的选取上,应该做到健康文明、积极向上,尽量避免为追求“卖点”而步入低俗、猎奇、血腥、冷漠的误区。 标出“悬念” “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如此,制作新闻的标题则更需要讲究“曲折”的艺术,更需要“悬念”的设置。 在制作新闻标题时,可有意识地将新闻事实中稀奇罕见、不合常理、对比强烈的事实,拿出来摆在一起,为读者设下一个“套子”,卖个“关子”。事实证明,在新闻标题中这样巧妙地设置“悬念”,可以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湖南江华一农民在供销社工作的儿子突然失踪,该农民认为其子是被供销社的人害死了,因而坚持信访9年为其伸冤。结果2003年9月,公安机关将此案侦破,其子失踪的原因竟是携公款潜逃。我在采写此新闻时,先后做了几个标题都不满意。后来我想到已经“死亡”9年的儿子突然找到了,这不是一个很吸引人的“悬念”吗?于是,我为这则新闻起了这样的标题: 《“死亡”九年 重现人间》 领导在签发此稿时称赞这个标题拟得好。此后,我将此稿投向外报,《三湘都市报》以《“被害”儿子突现人间》为题作版面头条刊发。虽然文字作了些改动,但“悬念”依旧。 如果标题中的“悬念”设置得好,可以将一条很一般的消息做得很出彩。2003年8月,我在湖南双牌法院采访到一个案子,就一个农民想结婚但未到法定年龄,就投机取巧借用其兄身份证,并冒用其名办理了结婚手续。后来双方闹起了离婚,起诉到法院。法院查明事实后依法解除了他们的非法同居关系。我在制作标题时故意设置了一个“悬念”: 《共枕十年人 不是自己妻》 读者一看标题就想继续读下去,将各中原因弄个水落石出。此稿很快被《湖南日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湖南科技报》等报刊放在显要位置发表。 标出“反差” 《救命渠不救命 毁渠者迟拒赔》 《中国水利报》编辑在修改此标题时,加了10个字,变为: 《救命渠不救命农民损失惨 毁渠者迟拒赔天理怎相容》 标题既生动、形象地标出了新闻事实,又融进了编者的立场和感情色彩,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对毁渠者毁渠行为和拒赔态度的义愤,从而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增强舆论监督的效果。 “情感”有很多种,赞美、祝福、同情、憎恨等等,不同的情感,可以表明不同的态度,标出了“情感”的标题不但能体现媒体的人文关怀,还能有较好的传播效果,让人过目难忘。 (作者单位:南国早报 刘飞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