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先有意境再写诗

[复制链接]
别趣人生 发表于 2014-11-21 07:30: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先有意境再写诗

王一端

 

    看到这篇文章的题目,也许有人会说:“写这篇文章是多余的,没有意境怎么会写出诗来呀!”这话是对的。但这篇文章主要是想探讨一下怎么营造意境。

    前面我在《诗词欣赏悟真谛》一文中已经讲过,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也就是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它包括景、情、境三个层面。

    那么,我们怎么营造这种意境呢?我觉得,应主要做到五点:

    一、品其景

    景就是景象,也可以说是物象。例如“明月照积雪”(谢灵运《岁暮》)“大江日夜流”(谢眺《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中天悬明月”(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二》)“黄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等等,都属于景象,也就是作者所描写的景物。诗词创作中,首先就是观察景物。它是诗词创作的基础和起点。同时,边观察边“品”。这样,就能唤起作者特定的情感,就会获得新知,获得灵感,获得境界。

    二、倾其情

    观察与品味景物,关键是把自己的“情”倾注进去,把“发挥景物”与“舒写胸臆”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情与景汇﹐意与象通”。王夫之曾说:“情景名之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又说:“景中生情,情中含景,故曰,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也!”。意思是说,在诗词的意境中,写景是为了抒情,是化景物为情思,也是化情思为景物,而不是机械地去模仿、描摹自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也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他们的观点,实际上就是指事物的艺术再现,是主观范畴的“意”与客观范畴的“境”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境界。例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的《蝶恋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等等,都是把自己浓厚的情感倾入了物象里。                                                                                   

    三、融其境

    这里的“境”是指意境。意境就是情与景、心与物融合统一的艺术形象,或者说是主观感情(意)与客观物象(景)的有机统一,是从本质上反映出的真实图景。从美学的角度来说,它是指在情景交融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美的境界。从哲学的观点来看,它是客观与主观相融合的产物,是情与景的结晶。实际上,它是作者创造出的一种新“境”,是作者在心中过滤、浓缩、升华、提炼后,具有深厚感情的一些景物和心态的综合体。意境的本质特征是“生命律动 ”,即展现生命本身的美。它有“两大元素”:意和境(或者说是情和景);“三大特点”:表真挚之情、状飞动之趣、传万物之灵。以上所说的品其景、倾其情,二者的完美结合,就是意境。所以,诗词创作中,要把“品”和“倾”完美融合起来。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首诗是李白在流放夜郎国途中,突然遇赦返乡时所作,而在诗中无一字直接言情,都是景物的描写,却又无一字不在言情。头两句借绚丽的晨景写出了作者出发前的欢悦心情,三、四句借舟行之迅速烘托出作者急切思归的情感。特别是第三句中写到猿啼,自古以来猿啼给人以凄凉悲婉的感觉,但是由于作者心情缘故,却涂上了一层欢快的色彩。全诗皆为景物描写,而作者遇赦后那种欢快、振奋、急切盼望与家人重聚的心情,早已弥漫、溶化在景色中,很好地体现了诗歌的意境美。

    四、用其巧

游客,如果您要查看本帖隐藏内容请回复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老猫 发表于 2014-11-22 08:04: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快速发展阶段都是文化之道的进步。改革开放是中国近代发展之术,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才是中国发展之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89粉丝

12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