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是诗词的生命 王一端 真实就是客观存在。只有真实的东西,才会给人以真实的感受。文论家们说,真实是艺术的生命。那么,诗词作为文学艺术的一种文体,真实也是它的生命。这里所说的真实,我觉得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艺术真实 艺术真实是艺术家从生活真实中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并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它是艺术作品应具备的重要品格,是艺术职能得以有效发挥的重要条件;是艺术作品善和美的前提条件,也是艺术作品艺术生命力的保障。 艺术真实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以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它源于生活真实,又高于生活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与与升华。因而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更能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 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在其营造的假定性情境中,表现社会的生活内蕴,及其认识与感悟,从而实现从生活真实达到艺术真实的转变。 古代诗人没有学过哲学,也没学过深灰科学,但是他们创造出的艺术真实作品,是十分感人的。例如杜甫的《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这首诗是用艺术的真实来反映生活的真实,对生活真实进行了艺术概括以及艺术加工后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它比社会真实更集中、更强烈、更动人、也更真实。 大家知道,杜甫的“三吏三别”以及其他一些现实主义作品,都在社会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石壕吏》只是其中一篇。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罗宗强在《唐诗小史》中说过:“转折时期最伟大的诗人是杜甫。他的诗反映了那个动乱的时代。”又说,“他的诗可以说就是‘安史之乱’中唐代社会的画卷。……正因为这一点,从唐代起,他的诗就被称为‘诗史’。”这就是艺术真实。 二、情感真实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能激发心理活动和行为动机;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是人际通信交流的重要手段。 情感有很多分类方式,如:根据价值的正负变化方向不同,可分为正向情感(愉快、信任、感激、庆幸等)与负向情感(痛苦、鄙视、仇恨、嫉妒等);根据价值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可分为心境、热情与激情;根据价值的主导变量不同,可分为欲望、情绪与感情等等,不一而足。 情感是艺术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是艺术形象塑造的重要推动力,并贯穿于艺术创作的全过程。创作者的情感总是通过艺术形象,作用于欣赏者的内心世界,引起欣赏者相似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共鸣。 情感是艺术的生命,没有情感,就没有想象,也就没有艺术创造。情感在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的交叉作用下,使艺术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多彩。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政治理论家卢梭认为:“艺术并不是对经验世界的描绘或复写,而是情感和感情的流溢。” 诗人的不同情感,总是体现在他们的不同作品里。例如陆游的《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是陆游对儿子的临终遗嘱,也是陆游的绝笔诗。诗中表达了一个即将去世的老人,至死都不忘记因为外族入侵而给祖国带来的山河破碎世象,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祖国光复的那一天,告诉他胜利的消息。从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感觉到一位老诗人在人生弥留之际强烈的爱国情感,是他生命终点所爆发出的爱国火花。该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情真语挚,感人至深!又如李商隐的《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情感,联绵往复,细微精深,十分感人。 三、思想真实 思想是指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一般自然科学对其解释是:人类通过感觉得来而储存在大脑的东西称为“记块”,记块被生物钟的提示功能提取并暂时存在思维中枢的结果叫“忆块”,忆块被定向组合得来的东西叫“思块”。思块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思维”或“思想”“思考”。 思想是行为的导向,行为是思想的执行。法国19世纪著名作家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苏联作家高尔基说:“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俄国文学家陀思妥耶夫斯基说:首先是最崇高的思想,其次才是金钱;光有金钱而没有最崇高的思想的社会是会崩溃的。” 我们谈到思想,马上就会想到文艺作品的思想性。现代人所讲的文艺作品的思想性,是指文艺作品中所表现的政治倾向。古代诗人没有“政治”这个概念,他们怎样体现思想性呢?我觉得,古代诗人作品的思想性,主要体现在他们的世界观方面,体现在他们的爱国情绪方面,体现在他们的忧国忧民方面,体现在他们透漏出的哲理方面。例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这首诗描绘秋夜屋漏、风雨交加的情景,真实地记录了杜甫草堂生活的一个片段。作品描写的他本身痛苦,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同时,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它希冀的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就是人们能过上社会安定、人有居所、幸福美满的生活。杜甫这种关心人民疾苦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崇高理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千百年来一直激动着读者的心灵。
( Y0 u- A5 b$ K% ?4 g" i* A! G* h7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