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说话写文章,有三个要求,那就是要“有物、有序、有文”。我们的公文写作也是如此。 先说“有物”。“有物”,就是要有内容。公文内容,主要是指,观点正确,提法妥当,情况真实可靠,数字准确无误,措施要求符合实际、切实可行。要做到言之“有物”,其前提是懂事明理。《红楼梦》上有一个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过去对这话,大家持批判的态度,认为这是世故油滑。其实,能够做到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是一种很高的境界,也是写好文章的重要前提。一个凡事稀里糊涂的人肯定写不好公文。对于文秘人员来说,就必须加强政治理论、文秘知识和经济、建设、财税、金融、教育、卫生等业务的学习,努力做到“肚里有”。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增强对各项工作的感性认识,尽可能多地占有材料。现在有一种认识误区,认为业务是主管部门的事,我们只要从文字和格式上把关即可。其实,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在不了解内容的情况下把关文字,很难弄清文字的准确、妥当、贴切与否。目前,很多部门单位的材料根本就拿不上个,很多时候,无法执行部门代拟稿制度,我们必须亲自动手起草初稿,这就要求我们更应该尽可能多地掌握业务知识。 再说“有序”。“有序”就是要有条理、有规范,语言符合逻辑,行文符合格式要求。公文文种可分为法律性公文、法规性公文、通用规范性公文、专用规范性公文、非规范性公文等几大类。对于这些公文文种,特别是和我们密切相关的通用规范性公文、专用规范性公文、非规范性公文文种,我们都要明确它们的定义和格式特点,清楚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文种,努力做到了然于胸、运用自如。例如,请示和汇报两种文种,过去是不分的,如“关于××问题的请示报告”,是请示呢,还是报告呢?含混不清,致使行文混乱,容易引发扯皮,影响工作效率。那么,报告与请示两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一是从公文处理上讲,报告与请示的最大区别是,报告属阅件,请示属办件;报告一般不需要办理、回复,请示则应办理、批复,要有回音。二是从功能上讲,报告主要是向上级机关汇报情况、反映问题,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请示则主要是请求上级机关给予指示、批准。三是从内容上讲,报告的内容比较广泛,涉及的面可大可小,篇幅可长可短,形式也比较多样。请示则不同,内容比较单一,一文一事,基本结构就是事由、请示事项两部分,篇幅一般都不长。四是在行文格式上,报告比请示较少限制。请示件原则只准报送一个主送机关,报告则无此严格规定;联合报告比较多见,联合请示则较少见;请示的结束语一般比较规范,如“当否,请批复”等,报告的结束则多种多样,无一定规定。五是报告和请示的共同点是,都是上行文,受文单位必须是上级机关。 最后说“有文”。最后说“有文”,并不是说“有文”不重要。公文写作做到了“有文”,是一个很高的水平了。孔子说:“言以足志,文以足言”,“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意思是,言语用来表达意愿,文采用来完备语言。如果没有文采,文章不会流传很远。大家也许有一个印象,就是好像写公文不需要什么文采,只要把事情交待清楚就行了。其实不然。关于这一点,尤其是体现在写讲话稿中。有的人写的讲话稿,就干干巴巴,既不顺口,也表述不清楚。而有的讲话稿就写得娓娓道来,感人肺腑。如李瑞环同志在告别政坛上的讲话《让时光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行文中,恰如其分地运用一些诸如排比、对仗等修辞方法和长句、短句、反问等句式,会增强语言表现力,达到更好的效果。如X书记在中共XX区第十三届一次全委会议上的讲话《实实在在谋发展,扎扎实实创大业》就是很好的典范。 二、把握好公文写作的三个阶段 初涉公文写作,看人家的文章,洋洋洒洒,一套一套的,自己写起来,却举笔维艰,滞涩不堪。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大家都知道,练字有临摹、成品、精品三个阶段。其实,公文写作也同样有这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比着葫芦画瓢。葫芦哪里来呢?这就涉及到一个搜集、整理、积累的问题。我们要平时当个有心人,主动参加一些重要会议,并将获取的资料素材及时整理归档;要尽量多翻翻报刊杂志,做好剪报工作;要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多搜集一些有价值的素材,以备不时之需;要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听到领导的精彩言论,及时记录整理。不仅要搜集整理自己涉及的业务领域,还要注意了解全区面上的工作情况。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只有了解了全局,才能摆布、拿捏好某一单项工作。我们有了葫芦以后,一旦领导安排写作任务,我们就很容易找到上级的相关材料、以前这类会议的相关材料、外地差不多情形下的相关材料,然后照着人家的葫芦,结合工作特点,画自己的瓢。在画瓢的时候,感悟公文的行文特点,学习公文的语言风格,掌握公文的格式要点,提高谋篇布局的技巧。 第二个阶段,是甩开拐杖自己走。经过了一年甚至多年临摹之后,语言也过关了,业务也熟悉了,相关材料也占有了,对某项工作也有了一定的看法。这个时候,就可以自己拿出一个文章框架,把对这项工作的认识、这项工作的重点、做好这项工作的措施一一装进去。做到这一步,我认为这已经是一个合格的秘书了。这样的文章,应付公差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还算不上是好文章。 第三阶段,是妙手偶得如神助。到了这个阶段,公文写作会下笔千言,一挥而就,得心应手,自然天成。这个阶段写出的文章,往往兼具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思想是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的生命在于它所包含的哲理与对人的启迪。一篇文章只有具有深邃的思想,才会有生命力。在这一点上,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做出了典范,他的很多文章,或用典,或比喻,或抒情,或议论,总给人以感染和吸引,然而仔细品味一下,他的文章不仅是表现手法上独具匠心,更重要的还是他的思想内容,他的很多演讲辞、诗词格言、政论文章,至今读来,依然闪耀着思想的光辉。X书记在区委十三次党代会上的讲话《开拓奋进,跨越发展,加快建设富裕宜居和谐幸福新XX》,也是一篇有思想、有思路的经典之作,值得我们学而不思则罔。 这三个阶段,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是一个成功的公文写作者不可逾越的。具体到某个人,实现飞跃的时间可能有早有晚,这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也取决于个人的悟性。有的人干了很多年的文秘工作,却一直停留在第一阶段。如果不是不努力,那就是悟性比较迟钝。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写出的材料,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拿人家的瓶子装了自家的酒;一个是拿自家的瓶子装了自家的酒。用人家的瓶子装自家的酒,难免有些不适合、不协调、不搭配的地方。用自家的瓶子装自家的酒,就会让人感觉和谐一致、浑然一体、相得益彰,而公文写作的最高境界,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完美统一。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的理解是,王国维的这三境界,第一境界是说的立志,第二境界是说的奋斗,第三阶段是说的收获。其实,我们公文写作要实现这三个阶段,也必须是建立在想干、苦干的基础上。只有这样,成功才会不期而至,向我们绽放迷人的笑脸。 三、把握好公文写作的三个关系
$ }; X2 W& P# V7 e7 \" j2 a
2 ]& N! K6 Z0 t0 V0 y. U 以上是从事公文写作的一点体会心得,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文/沂蒙老曲
+ x3 H6 Z2 d: ?4 x& d+ m: s! u. k7 ^/ a J!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