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是诗词的翅膀 王一端 想象是指能够想出不在眼前的具体形象或情景,即人在头脑中不仅能够再现过去事物的形象,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创造新事物的形象。这类心理活动的过程叫做想象。 “想象”和“联想”有所关联,但又有所不同。它们的相同点是:都是由事物引发的,都是作者思考活动的结果,都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它们的不同点是:联想是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即从某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另一事物;而想象是一种有目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利用头脑仓库中所存储的已有信息,构筑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它是比联想更为高级的一种心理活动。联想,比较实在;想象,比较虚幻。联想,想到就可以;想象,就比较具体。它们在概念上虽然有区别,但在实际写作中,往往是交织在一起,共同使用的。 “想象”和“幻想”是不同的。想象是由一个线索作为基点展开的,是对某一事物的思维观念方面的拓展和延伸;而幻想是指向个人所希望的未来事物的想象过程,跟实际一点关系都没,是脱离实际的想象。想象多少能贴近现实,而幻想虽然有些时候会成为现实,但离现实毕竟很远。幻想是美丽的,现实又往往是残酷的。想象往往是浪漫主义作品的特征,而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幻想是童话的灵魂,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 想象有以下一些基本特点:实有性、可能性、比拟性、假定性、夸张性、形象性、概括性、超越性、幻想性、单一性、多重性。 想象的类型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两种。有意想象是受主题意识支配的思维活动,是一种富于主动性、有一定程度自觉性和计划性的想象;无意想象是指不受意识主体支配的想象。根据有意想象产生的独立性、新颖性及创造性的差异,又将有意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基本形式: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表述或非语言的描绘,在头脑中形成有关事物的形象的想象;创造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任务,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幻想则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 想象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 想象思维在发明创造中起主导作用,在诗词创作中亦是如此。它以积累的知觉材料作为基础,使用许多形象材料,并把他们加以深入,通过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来。我们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学会用想象思维,去丰富我们的创作。 使用想象思维,要掌握以下一些基本技巧: 1、善于把联想作为桥梁。我们知道,联想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其中包括相关联想、因果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相近联想等。它是想象的基础。古代诗人有许多作品都利用了联想。例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再如高适的《除夜作》:“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这些都是利用联想的思维方式。 2、不能简单排斥幻想。我们已经讲过,幻想是以社会或个人的理想和愿望为依据,对还没有实现的事物有所想象。幻想来源于想象,但想象不一定全是幻想。古代诗人作诗,也常常把幻想融入诗句。例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全诗以浪漫的笔调抒写了梦中漫游天姥山的迷人境界,景象瑰丽,亦真亦幻,光怪陆离,变化莫测,充满了热烈奔放的激情和富于幻想的气魄。又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苏轼《水调歌头》中诗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些都是幻想的思维方式。所以,幻想有时能够振奋诗作的气势。 3、讲究逻辑思维。所谓逻辑思维,是指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能动地反映客观现实的理性认识过程,又称理论思维。它是人的认识的高级阶段,即理性认识阶段。只有经过逻辑思维,人们才能达到对具体对象本质规定的把握,进而认识客观世界。诗词创作中,也离不开逻辑思维,否则就会出现不合逻辑的诗句。特别是哲理诗,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古人作诗填词时,在这方面比较讲究。例如阮籍的《咏怀诗》:“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作品一落笔,就以一个“夜”字领起,给读者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时间概念,也就是说诗人展示的动作行为、所见所闻、心理状态等,全部场景都发生在这个特定的时间里。夜里怎么了?“不能寐”。不能寐怎么办?“起坐弹鸣琴”。弹琴时是什么情景?作品接着描写:明亮的月光照在薄薄的帐幔上,寒气逼人;清冷的夜风徐徐吹来,撩动着我的衣襟;一只离群的大雁在野外哀鸣;林子里的鸟儿因惊恐而窜飞不停,叫声不停。在这种“情景”下,诗人有什么感想呢?最后诗人发出感慨:一个人在夜色中徘徊不定,又有什么用呢,只有忧伤相伴独自伤心。 整个作品一气下来,首尾照应,珠联璧合,浑然天成,动作行为和意象描写逻辑性多么强啊! 4、进行合理夸张。夸张就像画漫画一样,它故意增大或缩小客观事物的正常特征,使他们变形,以给人留下超越现实的独特艺术形象。因此,利用想象能力,予以合理夸张,进行诗词创作,是古代诗人常用的手法,夸张的诗句也比比皆是。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李白《赠汪伦》),“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木兰诗》),“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等。这些诗句,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浪漫主义色彩。 5、巧妙使用关联。关联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牵连和影响。从诗词创作角度讲,关联就是在想象的空间里,把相关联的事物或者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幅幅的风景组合画或者人物组合画。这也是诗词创作的常用手法。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诗:“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其中“单车”“征蓬”“汉塞”“归雁”“大漠”“孤烟”“长河”“落日”“萧关”“都护”,就是一副相关联的风景组合画。又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著名小曲,仅有28个字,就触景生情,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等画面,勾画出了一幅羁旅荒郊图,而且有物有人,有感有情。这是多么巧妙的天地人的关联组合啊! 6、寄寓事物于人格。这是指在想象的过程中,将事物人格化,也就是对客观事物赋予人的形象和特征,从而产生的新形象。其实这也是拟人的一种修辞方法。古人在这方面的诗句也比比皆是。例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赵翼《野步》”,“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晏殊《踏莎行》),等等。这种人格化的想象,给人以亲切感。 ! a7 a( Z4 n& j" K7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