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韵“三十二字诀” 王一端 押韵是诗词等韵文的语言特点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使声音和谐优美,吟诵顺口悦耳,便于记忆流传。因此,学写诗词一定要先学押韵。我初学写诗词时,由于对音韵学的学习不够,加之缺乏名师指导,所以对押韵知识知之甚少,只知道偶句尾字相押,就连押平声韵也不甚明了。后来,写得时间长了,看得有关书籍多了,才慢慢明白了其中不少奥妙。实践中,我对押韵总结了八句话、三十二个字:偶尾相押,不拘首句;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严宽结合,从严第一;防范韵病,注意避忌。对此,我把它称之为押韵“三十二字诀”。下面分别介绍一下: 一、偶尾相押,不拘首句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尾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本篇所说的“偶尾相押”,就是指偶句的尾字相押,也就是韵脚的韵母相同。律诗为二、四、六、八句的尾字相押,绝句为二、四句的尾字相押。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或者说可入韵或可不入韵,但也可借邻韵增进和谐。例如: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其第一、二、四句尾字都押“ao”韵,属于押韵,在“中华十八韵”中属于押的“十三豪”韵。同时,该诗既是偶句押韵,又是首句入韵。又如南宋诗人叶采的《暮春即事》诗:“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其第二、四句尾字都押“i”韵,在“中华十八韵”中属于押的“七齐”韵。该诗属于偶句尾字押韵,但首句尾字“案”的韵母是“an”,不入“i”韵,属于首句不入韵。 二、押平声韵,一韵到底 平声韵是指声调为平声的韵母。古汉语四声是平、上、去、入,其中平是平声,其余三声统称仄声。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入声已经消失,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即第一声和第二声,都属于平声韵,其余为仄声。诗词押韵,就是要押在第一声和第二声上。而且中途不能换韵,必须一韵到底。也就是说,一首诗只能用一个韵字。例如唐代诗人李涉的《登山》诗:“终日昏昏醉梦间, 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 偷得浮生半日闲。”其第一句的尾字“间”属于一声,第二句的尾字“山”属于一声,第三句的尾字“闲”属于二声,它们都押韵押到了平声上,这就属于押平声韵,而且中途没有换韵。我接触过不少诗词创作初学者,对于押韵要押平声韵,很多人不知道这一规矩,或押韵不讲平仄,或两句一押、中途换韵,或一首诗多个韵。例如,一位朋友给我写的《中秋送王总》诗:“白露今夜至,明月故乡圆。嫦娥伴我行,遥想送祝福。对月邀金樽,共叙昆仑情。别趣述人生,桃李遍四海。”全诗二、四、六、八尾字没有一个统一的韵,更不要说一韵到底,而且第八句的尾字“海”属于三声,为仄声,没有押在平声韵上。 三、严宽结合,从严第一 这里所说的严和宽,是指音韵的和谐度高与低。严韵的要求比较精细,因而和谐程度高;而宽韵比较疏散,和谐程度相对较低。严和宽各有利弊。我的主张是:严宽结合,从严第一。 关于严韵,谢德馨先生编著的《中华新诗韵》一书中,讲了“严韵的四要素”,曾给予我很大启发和帮助,也影响了我的诗词创作。这四要素: 一是同韵母相押。如南宋诗人郑会《题邸间壁》诗:“酴醾香梦怯春寒,翠掩重门燕子闲。敲断玉钗红烛冷,计程应说到常山。”第一、二、四句的尾字韵母同为“an”,吟诵起来就很和谐。 “诗之有韵,犹屋之有柱;柱不稳,则屋必倾圮。韵不稳,则诗必恶劣。”对这些避忌,初学者还是了解一下、注意一下吧。 5 m/ d/ J" n; y/ {$ 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