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晓敏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对台工作部署,进一步发挥“五缘”优势、拓展“六求”作为,积极参与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用好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林博会和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平台,发挥客家祖地、世界地质公园等品牌优势,依托有影响的台胞、台商,借助台湾的资金、技术、人才,强化对台经贸、文化、旅游等工作,明台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1、经贸合作持续开展。一是项目策划不断强化。围绕我市“4+1”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和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6个功能区建设规划,策划和生成一批符合产业政策、符合三明实际的招商项目,不断拓宽项目源,提高招商实效。二是合作渠道逐步拓展。依托一年一度的林博会平台和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平台,广泛邀请台湾重要人士、重点客商及民间社团组织来明考察,投资兴业;由我办牵头,着手成立三明市台协会,构建我市与外地台协会联络平台,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做好以台引台工作,通过我市台协会加强与省内外相关协会特别是沿海台协会的沟通与协作,多渠道联系台湾各界人士、引荐客商,开展项目对接,加强对台联络与合作;同时,采取小分队外出招商方式,构建重点台商投资区联系平台,有重点地组织我市相关部门和企业赴昆山、东莞、浙江、厦门等台商聚集区开展产业招商,拓宽与台商的联络渠道。三是农林合作势头良好。已成立闽台林业研究所,并引进台湾农林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嫁接台湾高优、精致农林业,开展精致农林产销班培训。截止去年底,累计引进台湾新品种、新技术174个,推广面积13.8万亩,明台农林合作态势喜人。四是投资环境不断优化。建立走访台资企业制度,在台办系统内每年深入开展“双百”活动(走访百家次台资企业、为台资企业办百件次实事好事),及时了解、协调解决台资企业在批办、建设、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四部门(即市委台办、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市林业局、市口岸办)工作联系制度,四部门联动,加强联络,互通信息,服务台资企业;成立市台商投诉协调中心服务机构,加强台商投诉调处工作,让台商安心、放心在明投资兴业;与市外经局联合收集编印《台商服务指南》,将台资企业需要到海关、商检、外经等相关部门办理的手续和注意事项编订成小册子,为台商提供便捷服务。 2、文化交流步伐加快。一是突出客家文化交流。据考证,台湾客家后裔有450多万人与我市宁化客家祖地有一定渊源关系,我们积极挖掘和利用客家文化资源,搭建明台客家联络桥梁,联络邀请台湾客家人来宁化寻根谒祖,参加“世界客家祭祖大典”活动,开展客家文化研讨、世界客属恳亲等活动,促进多层次、多形式的文化交流互动。二是突出朱子文化交流。支持尤溪、泰宁、将乐、沙县等地开展以朱子文化为代表的理学文化研究,组团参加省里举办的(“闽台笔会”、“海峡诗会”、“闽台教育讲坛”和“海峡医学论坛”)等文化交流活动,开拓对台文化学术交流渠道。三是突出抗战文化交流。抗战时期,永安曾作为福建省的战时省会达7年半之久。我们充分利用抗战文化资源,着手筹建永安对台文化交流基地,积极联络、邀请国民党知名人士及其后人来明故地重游、观光考察。四是突出民俗和宗亲文化交流。借助明台密切的血缘、地缘、文缘等关系,组织开展对台寻根谒祖、学术研究和祭祀活动等宗亲文化交流活动。 3、旅游合作取得进展。我市与台湾旅游交流合作起步较晚,通过近几年明台两地旅游界的努力,旅游交流与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对台旅游合作成效初显。一是深化“两水”对接。在第二届中国武夷山旅游节期间,我市与南平联手举办了“两山两水两地情”旅游系列活动,闽台两地旅行商签署了《深化武夷山与阿里山、大金湖与日月潭旅游合作共推海峡旅游市场协议》。首届海峡旅游博览会期间,泰宁与台湾旅游工会联手打造“大金湖-日月潭,一衣带水一线牵,两湖携手两岸情”的旅游品牌,双方在建立旅游协商机制、互送旅游客源、互通旅游信息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二是加大旅游推介。加强与港澳客属社团的联系,通过客属社团引进台湾客源,近年来通过参加香港“福建节”、澳门妈祖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大力宣传三明旅游,并邀请港澳旅游界和新闻界来明踩线。 当前,我省提出建设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先行区,是立足于福建对台地缘近、血缘亲、文缘深、商缘广、法缘久的独特优势,我市在拓展明台交流合作空间,建设海峡两岸双向交流、经贸合作的重要基地进程中,也将依托本地的“五缘”优势,不断推进。针对目前我市在对台交流合作过程中,存在交流合作平台较少,未建立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明台交流合作不够深入等问题,今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拓展明台交流合作空间: 1、创新明台民间交流形式,广泛开展民间交流合作。形式服务于内容,无论怎样的交流交往形式都应突出增强对台湾民众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明台交流合作。应积极探索和设计一些覆盖面广、特色突显的有效形式,如举办交流会、推介会、展会、联谊会、体育竞赛、主题旅游、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同时,可开设明台交流网站,构筑长期稳定的民间交流交往平台,努力形成常态性、团体性、规模化的合作机制,重点推进与台湾在经贸、文化、旅游、科教、宗教等领域的民间对接与合作。 2、加强与台湾各业界协(商)会等社团组织的交流合作。目前,我市与台湾的一些农会和协会组织交流合作有一定的基础,要结合我市实际,有效利用我市商会、行业协会的优势,努力做好对台交流组团工作,规划组织各行业团组赴金、马、彭、台湾岛内开展交流。同时,借助我市开展经贸、文化交流和举办学术论坛、座谈会等活动契机,主动邀请台湾农会、合作社等协会来明参加活动。通过频繁的民间团体往来,促进我市与台湾有关县、市相关团体形成长期稳定的交流合作机制,从而进一步拓展明台交流合作空间。 3、加快建立明台经贸合作导向机制和对接机制。围绕我市“十一五”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要求,研究台湾产业特点和产业转移趋势,加快建立和完善明台经贸合作导向机制、对接机制,建立健全对台招商库,重点推出一批与台湾产业外移相对接的招商大项目、好项目,有针对性地承接台湾外移的产业。充分利用好“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试验区”和“海峡两岸(三明)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平台,举办好一年一度的“林博会”,重点围绕加快我市“4+1”产业建设,广泛联络台商来明考察,重点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设备先进、深精加工能力强、产品附加值高的企业,优化我市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明台农业合作龙头企业。 4、拓宽交流合作渠道。一是进一步加强明台两地客家文化交流。目前,我市客家社团与台湾相关客家社团有密切联系。要充分挖掘、发挥客家文化在明台文化交流中的特殊作用,作为我市对台文化交流的一大优势。要加强与台湾客属各界人士联络,发挥市县两级客联会的作用,利用宁化石壁祭祖、世界客属恳亲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客家文化交流,巩固和加强与台湾客家团体组织的往来与联系。二是积极推动永安对台文化交流基地建设。针对永安是抗战时期省会和国民党直属台湾党部所在地的独特的政治意义和文化价值,尽快修复和开发“复兴堡”,拓宽明台交流领域和渠道,邀请两岸史学界、学术界专家、学者和其他台湾代表人士来明参加专题学术研讨会、考察交流。同时,永安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佳魅力城市”,境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丰富,轰轰烈烈的抗战文化运动使永安有着“东南抗战文化名城”的美誉,其影响不仅在东南数省,已至东南亚一带。做好永安“复兴堡”的修复和开发工作,将为永安的抗战文化旅游增添了一处新的亮点,有助于吸引台湾同胞前来永安旅游观光。 5、进一步发挥宗亲会的作用,以宗亲文化为纽带加强交流合作。要联络建立与台湾同乡会、宗亲会等民间团体的关系,通过其组织,积极开展相关文化交流、联谊活动。我市大田、清流、宁化、泰宁等地宗亲在台湾地区都有一定的影响,多年来两地互动开展了宗亲联谊相关活动。要发挥优势,突出特点,继承传统,凸显特色,通过业已存在密切的宗亲、血缘关系,组织开展对台寻根谒祖、学术研究和祭祀活动等宗亲文化交流活动,增进台湾同胞对“根”、“祖”、“脉”的认同。鉴于我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客家文化、畲族文化、沙县肩膀戏、泰宁梅林戏、清流三角戏等都具有各自特色,许多民间文化如客家文化、泰宁梅林戏、灯谜,在台湾都有一定的知名度,可在明台宗亲交流过程中,融入独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交流,促进明台地方文化交流与发展。 6、进一步拓展明台宗教界交流合作空间。台湾知名高僧—慈航大师是台湾佛教院校教育第一人,培养学僧上百人,多为华人佛教区域领袖人物,对台湾地区乃至东南亚等影响甚大。慈航大师于1912年在泰宁庆元寺出家。佛教有溯源传统,去年,台湾佛教界逾300余人(知名佛教人士)在台湾佛教会名誉理事长净心长老率领下,到庆元寺礼祖,并护送慈航大师圣像从台湾到庆元寺供奉,美国、新加坡、港澳地区佛教界知名人士亦前来共襄盛举,在两岸佛教界产生了较大影响。要多形式、多渠道加大对慈航祖庭和“慈航文化”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宣传慈航大师与泰宁峨嵋峰庆元寺的渊源关系,引起台湾佛学界的更加重视,以促进明台佛教文化交流;要积极促成庆云寺文化园建设圆满完成,将峨嵋峰庆元寺文化园构建成海峡两岸佛学界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慈航大师在闽台乃至东南亚的影响力,组织开展两岸佛学界的交流及“慈航文化”研究活动,推动两岸佛学界的往来,拓展明台交流合作空间。 (作者为三明市委台湾工作办公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