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应该是世界上最难掌握的语言之一。在公文和新闻宣传稿件写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音同形似而意义有差异甚至迥异的词语,若运用不当,就会影响表情达意或产生谬误。现结合本人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略加整理,供大家共同参考。 1、“交会”与“交汇”。“交汇”、“交会”均指“会合”、“相交”,但二者用法有别,据《现代汉语词典》,“交会”指一般的会合,如“铁路交会”、“沂蒙路与三合二街交会处”;而“交汇”则专指“(水流,气流等)聚集到一起”,如“长江口咸水淡水交汇”。 2、“综观”与“纵观”。“综观”是“综合观察”的意思。例如“综观全局”。“纵观”是“放眼观察”的意思。例如“纵观古今”。也可以说“纵观全局”,意思是说放开眼界观察全局。两者的区别在于:“综观”多用来指横向综合地观察。而“纵观”一般指纵向历史地考察。 3、“必须”与“必需”。“必须”的意思是一定要,通常用来修饰其他表示动作行为的词语,如“必须努力工作”。“必需”的意思是一定得有,后面多跟表示事物名称的词,可以单用,也可构成“必需品”等词。 4、倍受”与“备受”。“倍”指加倍,也指更加、格外的意思,“倍增”是指成倍增长,如“信心倍增”“倍感亲切”“倍思亲”。“备”是表示完全,如“艰苦备尝”、“关怀备至”、“备受欢迎”、“备受青睐”。 5、“扶养”与“抚养”。“扶养”的对象既可以是长辈,也可以是晚辈。“抚养”的对象多是晚辈。 6、“功夫”与“工夫”。经常通用,但是,在表示占用的时间或空闲时,习惯用“工夫”。表示工作、学习所花的精力时间时,表示本领和造诣等义项时,习惯用“功夫”。 7、“厉害”与“利害”。“厉害”有难以对付的意思,“利害”则有利益和损害两个方面的意思。 8、“不利”与“不力”。“不利”指不顺利、有害处,如“出师不利”;“不力”指不尽力或不得力,如“领导不力”。 9、“交代”与“交待”。“交代”有三个意思:一是把经手的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二是嘱咐;三是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人说明,也指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如““交代问题”。“交待”意思同“交代”第三个意思,也就是说两者在这个意思上可通用。另外,“交待”还作完结(指结局不如意,含诙谐意),如:要是飞机出了事,这条命也就交待了。 10、“授权”与“受权”这是一组相对的词汇,其差别在于“授权”意在给予,“受权”意在接受。如“人大常委会授权新华社播发这部法律”“新华社受权播发这部法律”。 11、“赋予”与“付与”。“赋予”中的赋予者应是尊长高贵的一方,如“人民、宪法、历史、时代、组织、大自然”等。“付与”指给予、交给,所给的对象多是一般人或具体事物,所付的东西也多指钱款和具体物品。 12、接合”与“结合”。“接合”所用的对象比较具体,如“城乡接合部”;“结合”比较抽象,如“理论结合实际”。“接合”的各部分基本上还是各自独立的,只是相接触的部分连在一起,“结合”的各部分合成整体,是相互融合的。 13、“反应”与“反映”。反应的常见用法是,机体受到刺激后引发的活动,或是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或是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而“反映”的常见用法是比喻把客观事物的面貌或实质表现出来,或是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 14、“起用”与“启用”。“起用”多用于与人有关,如“起用一代新人”;“启用”一般用于与物有关,如“新船闸启用”。 15、“权力”与“权利”。“权力”是指地位和职责带来的控制力量;“权利”有与“义务”相对的意义,如“著作权”“选举权”。 16、“缴纳”与“交纳”。当“缴”指交纳、交出(指履行义务或被迫)。如“上缴”与“上交”、“缴费”与“交费”相同;但“缴”指被迫交出(多指武器)时,如“缴获”不能用“交获”。“缴纳税款”应以“缴”字为佳。而“交会费”则以“交”字为宜。 17、“合龙”与“合拢”。“合龙”特指修筑堤坝或桥梁等,因为施工中的桥梁或堤坝的中间一段称作“龙口”,所以这种接合工作叫“合龙”。“合拢”可指堤坝、桥梁以外一般事物的闭合。 18、“醒悟”与“省悟”。“醒悟”多指在外界作用下觉醒过来,变得清楚。“省悟”的“省”有反省的意思,因此多指经过自省、内省、反省而明白、觉悟过来。 19、“爆发”与“暴发”。“爆发”指因爆炸而发生,如“火山爆发”;“暴发”多用于山洪、大水、疾病等。另,在用于社会事物时,“爆发”指像爆炸一样突然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运动等,又用于表示力量、情绪等。“暴发”指突然得势或发财,多含贬义。 20、“以至”与“以致”。“以至”指事物扩展、延伸或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效果。“以致”指事态发展所形成的结果。“以至”与“以致”的主要区别在于,“以至”用于事物程度的升级,而后者用于原因导致的后果。 21、“急待”与“亟待”。“急待”指紧急待办。“亟待”指极须,急迫待办。“急待”与“亟待”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时间的紧迫性,后者则更强调意义重要性。另外,亟待还包含问题的严重性已达极点,否则不宜用“亟待”一词。 22、“记取”与“汲取”。“记取”指记住。“汲取”指吸取。“记取”与“汲取”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强调强记;后者强调在加工、提高基础上的吸取。二者适用对象和情况有所不同:对自己或内部的事或现成的经验教训,多用记取;对他人或外部的经验教训、营养等,则用汲取。 23、“检察”与“监察”。“检察”指审查被检举的犯罪事实。“监察”指监督各级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并检举违法失职的机关或工作人员。检察与监察的区别有三:第一,方式不同。一个是审查,一个是监督。第二,对象不同。一个是被检举的犯罪事实,一个是机关或工作人员的日常活动。第三,主体不同。一个是司法机关,一个不是司法机关。 24、“家具”与“家俱”。“家具”,这是《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推荐的规范词形。 25、“靓丽”与“亮丽”。“靓丽”是指漂亮、美丽。例如:靓丽的容颜。“亮丽”是指明亮美丽、美好、优美。例如:色彩亮丽。 26、“书写”与“抒写”。“书写历史”中的“书”不能写作“抒”,“抒写”是指表达和描述。 27、“截止”与“截至”。不能说“截止今天”,而应说“截止到今天”或“截至今天”。 28、“界限”与“界线”。“界限”主要用于抽象事物,表示限度、尽头。“界线”主要用于具体事物。 29、“决不”与“绝不”。“决不”含有决心、决定的意思;“绝不”则含有“绝对”的意思。 30、“启事”与“启示”。“启事”是指为了说明某事而登在报刊上或贴在墙壁上的文字。例如:征稿启事。“启示”是指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 31、“临”与“邻”。“临”指到来或挨着的意思,如“身临其境”“临河”;“邻”指接近、附近,如“邻居”。如“相临的吧街”应为“相邻的吧街”;“邻街建筑”应为“临街建筑”。 32、“蓝”与“兰”。“蓝天”不能误写作“兰天“。“蓝”是指像晴天天空的颜色。例如:蔚蓝。而“兰”是指兰花、兰草。 33、“连”与“联”。“连”侧重相接,“联”侧重相合。连日、连续、连接、牵连的“连”不能写作“联”;联合、联邦、联欢、对联、三联单的“联”不能写作“连”。 34、“练”与“炼”。“练”字与丝有关,如“简练”“洗练”是指文字像白绸子一样干净、没有杂物。“炼”与火有关,与加热有关,如“修炼”原来就与炼丹有关。“练字”有练习的意思,“炼字”是指创作诗文时用心思琢磨用字。“精练”指文字简洁,“精炼”有精心提炼的意思。“体育锻炼”不能写作“体育锻练”。 35、“订”与“定”。“订”大多指经过商讨而订下,商讨的成分很大,有的不是最后确定,如合同、条约、规章等用“制订”。如果是可以确定而且确定了的,用“定”。“制订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订后可以不是确定了的;“制定发展规划”,这个规划制定后是确定了的。“协定”虽然如同“条约”,但是用“定 ”。 36、“度”与“渡”。“度”是指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渡”是后生的字。在使用中,用于与时间相关的意义时,一般用“度”,如“度过这段时光”“欢度国庆”“虚度年华”“度过暑假”;用于与空间相关的意义时,用“渡”。如用于有人为因素的意义,用“渡”;没有人为的因素,则用“度”。“渡过难关”“ 过渡时期”的“渡”有“由此到彼”的引申义,带有比喻的性质,所以用“渡”。“度汛”,没有人为的因素,所以用“度”。 37、“像”与“象”。《现代汉语词典》规定应写作“像……一样”。“像”指用模仿、比照等方法制成的人或物的形象,如“画像”、“录像”、“图像”、“摄像”等,都是人工做成的;“象”指自然界、人或物的形态、样子,如“表象”、“脉象”、“气象”、“景象”、“天象”等,都是自然表现出来的。 38、“像”、“象”与“相”。“照相机”用“相”;照出的东西用“像片”。“摄像机”“录像机”用“像”。 39、“蒜薹”与“菜薹”。不能写作“蒜苔”、“菜苔”。“苔”是指长在潮湿地方的一种隐花植物。“薹”字没有简化,“苔”字不是它的简化字。 40、“窜改”与“篡改”。“窜改”是指改动、删改,被窜改的往往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成语、文件、古书等。“篡改”是指用作伪的手段改动和曲解真实的、正确的东西,被篡改的往往是抽象的东西。 41、“辨”与“辩”。与言辞有关的,一般用“辩”,意为辩解、辩论。例如:辩驳、辩护。“辨”一般是指经过分析、区别的进行判断。例如:辨别、辨析、辨认。但“辨”与“辩”有时含义相同,如“辨证”可写作“辨证”,“辨白”可写作“辩白”,“辨正”也可写作“辩正”。 42、“工伤”不能写作“公伤”,词典中没有“公伤”这个词。“工伤”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受到的意外伤害。 43、“住”和“驻”。“住”泛指居住,“驻”特指为执行公务而留住某地。 44、“作”和“做”。表示动作行为意义的“作”、“做”的大致区别是:抽象意义词语、书面词语多写作“作”,如“作文”。具体东西的制造写成“做”,如“做饭”。“作为一个公路职工”不能写作“做为一个公路职工”。“作贡献”和“做贡献”这两种用法,目前并行于各种文字场合,但国家语委的汉语规范化专家们倾向于使用“做贡献”,原因是“贡献”是具体的东西。 45、“板”与“版”。“板”是指片状较硬的物体。“版”是指上面有文字或图形的供印刷用的底子或书籍排版。例如:版本、出版社、版权、版式。注意:“版画”不能写作“板画”,“版图”不能写作“板图”。 46、“撒”与“洒”。“撒“是指把颗粒状的东西分散着扔出去、散落。例如:撒种。”洒“是指使水或其它东西分散地下落。例如:潇洒、洒脱、洒落。“撒”指散落讲时,同“洒”。 47、“箱”与“厢”。“箱”是指箱子、像箱子的东西。例如:木箱、书箱。“厢”是指厢房、类似房子隔间的地方。例如:车厢儿、包厢、厢房。 48、“熔”、“融”和“溶”。“熔”指固体受热变成液体,“融”特指冰雪等受热变成液体,“溶”是指物质在液体里化开。 49、“燥”、“躁”与“噪”。“燥”是指干燥、缺少水分。例如:燥热。“躁”是指性急、不冷静。例如:脾气躁、性子躁。“噪”是指大声叫嚷或指(名声)广为传扬。例如:噪音、名声大噪。 50、“生”与“身”。“终生”多指事业,如“终生当医生”;“终身”多指切身的事,如“终身受益”。“亲生”指有生育关系的,如“亲生子女”;“亲身”指自己,如“亲身经历”。“出生”指生下来,如“出生于1980年”;“出身”指个人早期的经历和身份,如“出身农民家庭”。 51、“记”与“纪”。“纪实”是指记录事实,也指记录真实情况的文字(多用于标题),一般不写作“记实”。“纪行”不写作“记行”。“纪念”“纪要 ”也可写作“记念”“记要”,但一般提倡写作“纪念”“纪要”。“记录”“纪录片”也可写作“纪录”“记录片”,但“记录”“纪录片”是提倡的写法。 52、“幅”与“副”。对字画习惯用“幅”,但对联因为成双,只能用“副”。用于脸部表情,用“一副笑脸”。表示中药时,用“一副药”或“一付药”,但更常见的用法是“一服药”。 53、“位”作为量词用于人时,含有敬意,因此,不能用于坏人等。同理,一般也不用于第一人称。 54、“绿草如茵”不能写成“绿草如荫"。指绿油油的草好象地上铺的褥子。这里的“茵”字是指垫子或褥子。 55、“报道”与“报导”读音相似,含义相同,现提倡用“报道”。 56、“俩”是“两”、“个”两字的合音词,“俩”字后面不能再接“个”或其他量词。 57、“年轻力壮”不要用“青”;“年青有为”不要用“轻”,“年轻人”不要用“青”。 58、“不假思索”、“假以时日”,“假”易误作“加”。 59、“公之于众”不能写成“公诸于众”。“诸”就是“之于”的意思。 60、“冒天下之大不韪”不能写成“冒天下之大不讳”。 61、账户、账款、账号,不能写成“帐户、帐款、帐号”。 62、“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能写成“一年之季在于春”。 63、“不尽如人意”不能写成“不尽人意”。 64、“再接再厉”不能写作“再接再励”。 65、“亲力亲为”不能写成“亲历亲为”。 66、“按部就班”不能写成“按步就班”。 67、“无所适从”不能写成“无所是从”。 68、“出其不意”不能写成“出奇不意”。 69、“大有作为”不能写成“大有做为”。 70、“登录网站”不能写成“登陆网站”。 71、“独当一面”不能写成“独挡一面”。 72、“经验老到”不能写成“经验老道”。 73、“明日黄花”不能写成“昨日黄花”。 74、“秣马厉兵”不能写成“秣马励兵”。 75、“迫不及待”不能写成“迫不急待”。 76、“平心而论”不能写成“凭心而论”。 77、“山清水秀”不能写成“山青水秀”。 78、“班门弄斧”不能写成“搬门弄斧”。 79、“不胫而走”不能写成“不径而走”。 80、“长年累月”不能写成“常年累月”。 81、“喜上眉梢”不能写成“喜上眉稍”。 82、“川流不息”不能写成“穿流不息”。 83、“警钟长鸣”不能写成“警钟常鸣”。 84、“甘拜下风”不能写成“甘败下风”。 85、“竭泽而渔”不能写成“竭泽而鱼” 86、“留连忘返”不能写成“留恋忘返”。 87、“金榜题名”不能写成“金榜提名”。 88、“一如既往”不能写成“一如继往”。 89、“美轮美奂”不能写成“美仑美奂”。 90、“一筹莫展”不能写成“一悉莫展” 91、“谈笑风生”不能写成“谈笑风声”。 92、“呕心沥血”不能写成“沤心沥血”。 93、“候车室”不能写成“侯车室”。 94、“三部曲”不能写成“三步曲”。 95、“副主任”不能写成“付主任”。 96、“舶来品”不能写成“泊来品”。 97、“凑合”不能写成“凑和”。 98、“沉湎”不能写成“沉缅”。 99、“即使”不能写成“既使”。 100、“安详”不能写成“安祥”。 a、“的”、“地”、“得”。 从语法上讲,定语后用“的”,状语后用“地”,补语后用“得”。如“勤劳的人民”、“详细地汇报”、“打扫得干干净净”。 b、“相”、“象”、“像”。 相:主要指相貌、外观、姿态。常用词:照相、相貌、亮相、长相、真相。 象:主要指形状、样子、模仿。常用词:现象、景象、气象、印象、象征。 像:主要指与原物相似的图像。常用词:雕像、录像、摄像、画像、音像、想像、像话、好像、像……一样。 一段时期,“象”曾是“像”的简化字,这是造成“象”、“像”混用的主要原因。新公布的《简化字总表》又将两字分开,“象”、“像”各司其职,但有不少同志并未关注这些变化,仍将“好像”、“想像”、“像什么”等词中的“像”写成“象”,这已经属于误用了。 c、“做”与“作”。 二者意思相近,常常被混用。至于如何准确区分,没有比较权威的规定。 一般来说,书面色彩较重的词语,尤其是成语,多写成“作”,如:作案、作弊、作罢、作对、作废、作秀、作战、弄虚作假、装腔作势、胡作非为、大有作为、所作所为、以身作则等。 对于通过抽象行为实现的动作,一般也用“作”,或“作出”,后面往往双音节动词,如:作调查、作检讨、作报告、作斗争、作出决定、作出处理、作出判断等。 后面是名词或名词性语素时,特别是具体东西的制造,特别强调通过具体行为实现的动作,应写成“做”,如:做饭、做梦、做账、做作业、做学问、做生意、做人、做官、做工、做事、做革命工作、做手脚、做衣服、做模型、做好事、做出贡献、做出成绩、做出榜样等。 另外,还有一些固定或约定俗成的词和用法,举个实例:作文、作画、作风、作家、作业、作为、创作、操作、制作;做法、做主、当做、用做、叫做、少说多做。 d、“长”与“常”。 长:指时间、空间的长度。常用词:长久、长期、长效、长治久安、浩气长存、长此以往、警钟长鸣、万古长青。 常:指平常、经常。常用词:常态、常住、常年(亦可写为“长年”)、常备、常抓不懈、老生常谈、四季常青。 e、“分”与“份”。 分:指成分、限度。常用词:分量、分内、分外、分子、过分、本分、成分、非分、部分、情分、水分、安分守己、恰如其分。 份:指整体中的一部。常用词:份额、股份、年份、月份、省份、人人有份、一式两份。 f、“备”与“倍”。 备:完全、都的意思。常用词:备受欢迎、备感亲切、关怀备至。 倍:加倍的意思。常用词:干劲倍增、倍加珍惜、事半功倍。 g、“截止”与“截至”。 普遍存在以“截止”替代“截至”。“截止”、“截至”都是动词,都有“到……为止”的意思。区别在于:表意不同。“截止”是指(到一定期限)停止,使终止、结束的意思,如“报名截止日期为7月18日”。“截至”是指截止到(某个)时候,多指一个过程、一件事情暂告一段落,并不意味终止或结束,如“截至XX年12月31日,北京市政府举办了12期经济论坛”。用法不同。“截止”是不及物动词,不能直接带宾语,必须辅之以其他动词才能跟宾语,如“截止到”、“截止日期为”,或作为动名词在句子中充当辅助宾语,如“报名日期到……截止”。“截至”可以直接带宾语,且不能充当辅助宾语,不能用“截止”替代。
8 i" x# [3 I8 F' I* T% H$ 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