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循现代教育的基本规律,做到教育理念先进、办学模式科学、教育实绩明显、发展前景宽广。树立“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科学性、效益性、前瞻性和可持续发展性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抓质量,积极实施素质教育,走内涵发展之路,实现学校的持续和和谐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总目标 1、近期目标:把学校建成钟祥市内知名的农村初中。 2、远期目标:把学校建成荆门市知名的农村初中。 (二)学校定位与培养目标 1、办学方向: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材。 2、办学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3、育人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加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4、办学宗旨: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个性,全面发展。 5、管理理念:依法治校,以德治校,人本治校。 6、管理及工作作风:务实,严谨,高效。 7、一训三风: 校训:“立志博学,求实创新”; 校风:“勤奋文明,团结守纪”; 教风:“敬业善导,创新奉献”; 学风:“遵纪守法,尊重教师,自主探索,博学多思,虚心 好学,学以致用”。 8、学校精神:勤奋好学,积极进取,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9、办学特色:全面育人,严格规范,和谐发展。 10、校园文化:花园,乐园,家园。 (三)办学规模与管理目标 1、2012至2017年,保持2012年招生规模,每年招收3个班。总规模保持在9班,学生400人左右。 2、建成务实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实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网络化、民主化、科学化和精细化。实现办公条件的自动化、备课电子化、教学现代化。 3、逐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科学的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等工作制定全面的科学的质量标准,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自动管理系统。 (四)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精良、战斗力强的师资队伍,力争在全市起示范作用。 1、树立三种形象:率先垂范,以无声的身教影响学生。 2、2012年教师本科学历达到90%以上,其中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本科学历达到100%, 2014年全校专任教师本科率达到98% ,到2017年,全校专任教师本科率达到100% 。 (五)学生素质 1、从2012学年起,每学年学生德育考核优良率85%以上;后进生转化率80%以上;犯罪率为零。 2、从2012学年起,体育合格率达95%,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95以上,优秀率35%以上。 3、从2012起,学生中考成绩稳定在全市前8名;以后逐步迈向市内排名前5名,每年上重点高中正取生人数在10人以上,上普通高中的正取生比例不少于应届毕业生人数的45 % 。 (六)办学条件 1、改建两栋教工宿舍,改善教师住宿条件。 2、维修实验楼,完善各室设施设备。 3、改善教师办公条件,更换教师办公桌凳,给每个办公室安装电子备课设备。 4、更换理、化、生实验柜、实验桌,添置理化生实验仪器。 5、安装“班班通”设备(每个教室安装投影、电子白板、电脑)。 6、建立添置体育、音乐、美术教学设备的长效制度。 7、建立图书添置长效制度,不断改善图书室阅读环境。 8、改善学生就餐条件。 9、改建学生住宿楼,建成高标准的学生公寓楼,全面改善学生住宿条件。 10、建成高标准的学生运动场。 11、全面改善学校道路、广场。 12 、沿河护坡建设,学校绿化美化亮化。 三、保障措施 (一)、人文关怀:创新管理模式 不断探索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管理新路,着眼内涵发展,激活内部活力,紧扣“目标引领,机制激励,评价导向”开展学校管理工作。 1、坚持目标管理。 管理方法:分层负责,条块结合,上挂下联;管理原则:管小查细,周报月评,奖惩兑现;责任追究制:心中有位,行中有为,守土有责。“四制管理”:行政值周制,办公室督办制,周教师、行政例会制,月管理评价制。 2、坚持民主管理。 推行校务公开,实行阳光操作。“三会”制:教代会,咨询会,座谈会。“三评”:社会评校,学生评教,师生评干。“二结合”:科学管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3、坚持“三情”管理。热情管理、真情管理、深情管理。 4、发挥示范作用 5、以成就激发竞争力 (二)、立德铸魂:创新队伍建设 1、实施“春华秋实”工程,培养“学习型”教师 2、开展“立德铸魂”活动,培养“服务型”教师 3、树立“科研兴教”意识,培养“创新型”教师 (三)与时俱进:创新德育模式。 1、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德育管理思想。 2、规范德育内容,形成自身特色。 3、严格选拔、培养,提高班主任队伍素质,重视课任教师教育基本能力的培养。 4、包教共管,重点包教,强化问题学生的转化教育,实行帮教导师制; 5、建立健全严格的行政领导值周制、教师值日制、学生会文明监督岗相结合的常规管理检查督促网络。 (四)强化常规,创新教学管理方法。学业。 (五)全面育人,创新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六)建立特色,营造高雅的校园文化 。 (七)齐抓共管,创建“平安校园”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