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从“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谈保持我市投资较快增长的对策思路

[复制链接]
溪尤秘书 发表于 2009-2-16 09:5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从“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谈保持我市投资较快增长的对策思路

来源:--《闽西调研》2008年第第57期  作者:市发改委课题组  日期:08-12-29

 

内容提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这三大指标,是拉动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被称为“三驾马车”。本文分析了“三驾马车”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拉动力,并从投资的产业构成、行业构成、经济类型、资金来源等方面分析了近年来我市投资结构情况,并据此提出我市要深入实施项目带动、积极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努力激活民间资本等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的对策思路。

 

 

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供给角度看,经济增长是由各行业的增加值(即当年新创造的价值)的增长决定的;从需求角度看,经济增长主要受到最终需求变动的影响,而最终需求的变动主要受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即投资需求)、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通常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或“三大需求”。其中每一需求的增量占GDP增量的比重就是报告期该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而用这一贡献率乘以GDP的增长率就是该需求对报告期GDP增长的拉动力。由于用三大需求难以全面分析一个地市的经济发展情况,这里所说的“三驾马车”或“三大需求”是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虽然这三大指标并不能涵盖全部生产经营成果(贡献率加总不等于100),但它们是拉动一个地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基本能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本文拟就“三驾马车”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拉动力进行分析,并据此提出对策思路。

一、“三驾马车”对我市经济增长贡献率、拉动力分析

近年来,我市投资、消费、出口均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有力地拉动了全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1、投资需求贡献率、拉动力分析

2003年以来,我市深入实施项目带动,狠抓重点工程建设,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自2005年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以来,仅用2年时间,突破200亿元大关,2007年达到248.6亿元,增长50.8%,2003-2007年累计完成投资704亿元,年均增长32%。2003-2007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力平均为55.4和7.1。投资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拉动力2007年分别为79和12.6,比2003年的46和4.9分别提高了33和7.7个百分点。(见表一、表二),投资对全市经济增长拉动力所占比重2007年为78.8%,比2003年提高了32.6个百分点。

表一:2003—2007年“三驾马车”贡献率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GDP

100

100

100

100

10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6

33

56

63

7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9

29

27

27

21

外贸出口

11

18

-18

-1

5

 

表二:2003—2007年“三驾马车”拉动力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GDP

10.6

10.4

11.4

12.7

1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9

3.4

6.4

8

12.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1

3

3.1

3.4

3.3

外贸出口

1

1.9

-2

-0.1

0.8

 

2、消费需求贡献率、拉动力分析

2003年以来,我市积极贯彻中央关于扩大内需、推动消费的各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扩大消费,开拓市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年递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3年为98.6亿元,增长11.3%,2007年为168亿元,增长15%,2003-2007年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5亿元,年均增长14.6%。2003-2007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力平均为26.6和3.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007年为21,但比2003年下降了8个百分点;拉动力2007年为3.3,比2003年提高了0.3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全市经济增长拉动力所占比重2007年为20.6%,但比2003年下降了8.6个百分点。

3、外贸出口贡献率、拉动力分析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全市外贸出口上了一个新台阶。2003年我市实现外贸出口9715万美元,增长93%,2007年为22809万美元,增长46%,2003-2007年累计实现外贸出口85669万美元,年均增长29%。外贸出口虽然增幅较高,但由于外贸出口总量太小,对我市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十分有限,是“三驾马车”里最弱的部分。2003-2007年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力平均为3.4和0.36。2007年全市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仅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外贸出口对全市经济增长拉动力所占比重2007年为5%,比2003年下降了4.4个百分点。

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力都超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外贸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力,2007年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力分别是消费的3倍多和近4倍,投资需求是我市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这也是由我市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一般来说,经济发展到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需要较高的投资强度支撑。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各级政府把加大投资力度作为扩大内需的重点,投资肩负着扩大内需、启动消费、拉动经济的重任。所以说,保持投资持续稳定较快增长既是当前龙岩市经济仍处于“投资拉动型”发展阶段的现实条件所决定,也是实施“十一五”乃至更长远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二、近年来我市投资结构分析

2003年以来,我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快速增长,2004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足100亿元,为91.8亿元,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23.7亿元,增长34.7%,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65亿元,增长38.4%,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再上新的台阶,突破200亿元,达248.6亿元,增长50.8%,增幅创1995年以来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结构的不断优化,为我市经济实现新的跨越与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图一:“九五”以来龙岩市GDP与投资增长曲线图

   资料来源:据《龙岩统计年鉴》提供的基础数据计算所得(下同)

1、从投资的产业构成看

投资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主变量。2003年以来,全市在不断扩大投资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发挥投资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带动作用,三次产业投资结构出现新的变化:第一产业投资增长步伐加快,第二、三产业投资稳中趋升。2003-2007年,第一产业累计完成投资35.6亿元,年均增长76%,是三次产业投资年均增速最高的产业,占全社会投资的5.1%。2007年完成投资15.9亿元,增长24.4%,占全社会投资的6.4%。第一产业主要投向农业基础设施、部分农产品加工企业、新农村建设。第二产业累计完成投资305亿元,年均增长3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3.3%。2007年完成投资97.2亿元,增长23.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9.1%,第二产业主要投向工业,2007年工业投资为96.9亿元,增长26.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39%,占第二产业投资的99.7%;建筑业投资0.3亿元,增长13.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0.1%,占第二产业投资的0.3%。2008年1-6月工业投资继续延续了去年以来较高的增长态势,城乡投资中工业投资完成63.5亿元,增长68%,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49.9%,比上年提高7.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总体呈不断上升之势,年均增长速度快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这充分说明我市实施项目带动、培育产业集群成效显著,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第三产业累计完成投资363.4亿元,年均增长2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1.6%。2007年完成投资135.5亿元,增长8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4.5%。交通运输、房地产是第三产业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因素,商贸、住宿,餐饮业、科技服务等行业也实现较快增长。

表三:2003-2007年投资产业结构分析表

单位:亿元、%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总量

增长

所占

比重

贡献

总量

增长

所占比重

贡献率

总量

增长

所占

比重

贡献

2003

1.68

70.7

2.2

4.5

29.9

27.2

39.8

41

43.5

24.2

58

54.5

2004

1.7

3.1

1.9

0.3

44.3

48.2

48.2

85.9

45.8

5.3

49.9

13.8

2005

3.4

96.1

2.8

5.2

54.9

23.9

44.4

33.5

65.3

42.6

52.8

61.3

2006

12.8

34.3

7.8

2.3

78.7

43.3

47.8

57.8

73.3

22.5

44.4

53.3

2007

15.9

24.4

6.4

3.7

97.2

23.2

39.1

22

135.5

85

54.5

74.3

2、从投资的行业构成看

我市经济门类比较齐全,近年来各行业的投资都得到较快发展,其中交通、制造、电力三大行业投资所占份额最大。2003-2007年我市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总投资445亿元,其中交通投资137亿元,占30.8%,制造业投资135亿元,占30.3%,电力投资108亿元,占24.3%。交通、制造、电力三大行业投资占总投资的85%,对全市投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基础设施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我市融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先决条件。近年来,我市进一步加强了交通、能源、通信、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显著改观。2007年,由于龙厦铁路、龙长高速、永武高速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城镇50万元以上交通运输业完成投资55.4亿元,占城镇50万元以上投资的34.4%,增长163%,对城镇50万元以上投资贡献率为58.7%。2007年制造业投资56亿元,增长49.8%,所占比重为34.8%,贡献率为31.9%。“10+3”产业中机械、建材、冶金、医药化工、纺织、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投资60.7亿元,增长47.9%,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90%。2007年电力行业投资14.6亿元,下降22%,所占比重为9.1%,贡献率为-7%。2007年完成投资上3亿元的工业行业有10个:煤炭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纺织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力生产与供应业。其中,完成投资10亿元以上的工业行业有2个:分别是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7.73亿元和电力生产与供应业15.74亿元,这2个行业共完成投资33.47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的34%。2008年1-6月,工业行业投资继续延续了去年以来较高的增长态势。分行业看,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分别完成投资5.5亿元、37.6亿元和7.3亿元,分别增长96%、76.4%和14.9%,制造业完成投资占工业投资的75.2%。

200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9.1亿元,增长39.8%,拉动城乡投资增长7.2个百分点,占城乡投资的比重为16.6%。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虽仍实现较快增长,但增速出现小幅回落。

表四:20032008年上半年三大行业投资结构分析表(城镇50万元以上)

单位:亿元、%

年份

  

   

 

总量

增长

所占

比重

贡献

总量

增长

所占

比重

贡献

总量

增长

所占

比重

贡献

2003

18

5.4

37.5

1.3

11.6

63.3

24.1

62.4

9.5

42.6

19.7

39.4

2004

16.1

-10.5

27.7

-18.6

13.5

16.7

23.2

19

17

79

29.1

73.3

2005

27

67.4

34.7

55.4

16.6

22.7

21.3

15.6

19.1

12.9

24.6

11.1

2006

21.1

-22

20.6

-24

37.4

25.6

36.5

84.4

18.7

-2.2

18.2

-1.7

2007

55.4

163

34.4

58.7

56

49.8

34.8

31.9

14.6

-22

9.1

-7

2008年

1-6月

16.2

8.4

19.6

4.5

37.6

76.4

45.6

60.6

7.3

14.9

8.8

3.3

3、从投资的经济类型看

2003年以来,我市国有经济投资平稳增长,非国有经济投资增势强劲,推动投资稳步增长。2003-2007年国有经济累计完成投资168.8亿元,年均增长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4%。2007年由于龙厦铁路、永武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使我市国有投资大幅增长,全市完成国有经济投资56.1亿元,增长72.7%,但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的比重下降为22.6%,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率为28.2%。在国有经济投资比例呈现持续下降趋势的同时,非国有经济投资比例逐年提高。2003-2007年非国有经济累计完成投资535.2亿元,年均增长4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76%。2007年非国有经济投资192.6亿元,增长45.4%,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77.4%。2008年1-6月我市非国有投资快速增长,完成投资92.6亿元,增长47.7%,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76.3%。国有投资完成投资28.7亿元,增长38.9%,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3.7%。非国有投资增幅高于国有投资增幅9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4.3个百分点,非国有经济投资是我市投资的主要力量。

表五:2003-2008年上半年投资经济类型分析表

单位:亿元、%

 

国有投资

非国有投资

总量

增长

所占

比重

贡献率

总量

增长

所占

比重

贡献率

2003

31.9

-4.6

42.5

-10

43.1

65.5

57.5

110

2004

25.4

-20.5

27.6

-39

66.4

54

72.4

139

2005

22.9

-9.8

18.5

-7.8

100.8

51.7

81.5

107.8

2006

32.5

41.9

19.7

23.3

132.4

31.4

80.3

76.7

2007

56.1

72.7

22.6

28.2

192.6

45.4

77.4

71.8

2008年1-6月

28.7

38.9

23.7

21.2

92.6

47.7

76.3

78.8

4、从投资的资金来源看

近年来,我市投资资金来源主要是单位自筹资金和国内贷款二种渠道。随着我市经济的发展,资金来源进一步多元化,有力支撑了投资的快速增长。2007年资金来源总额为274.2亿元,增长46.2%。其中:预算内资金11.1亿元,增长51.9%,占全部资金来源的4%;国内贷款61.4亿元,增长70.9%,占全部资金来源的22.4%;自筹资金129.6亿元,增长55.7%,占全部资金来源的47.3%;其他资金86.1亿元,增长40.2%,占全部资金来源的31.4%。2008年1-6月资金来源总额167.7亿,增长34.5%。其中,预算内资金2.91亿元,下降23.6%,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7%;国内贷款24亿元,下降15%,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4.3%;利用外资2.55亿元,下降32%,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5%;自筹资金85.2亿元,增长58.8%,占全部资金来源的50.8%;其他资金来源18.1亿元,下降12.1%,占全部资金来源的10.8%。以上数据一方面说明,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市投资主体自我积累能力和在资本市场上的融资能力进一步提高,企业资金筹措能力和投资自主增长机制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表明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已对我市的信贷供给产生较大的影响,措资难度加大,中小项目贷款难的问题更加凸显。

表六:2007-2008年上半年资金来源构成分析表

单位:亿元、%

年份

预算内资金

国内贷款

 

 

总量

增长

所占

比重

贡献

总量

增长

所占

比重

贡献

总量

增长

所占

比重

贡献

总量

增长

所占

比重

贡献

2007

11.1

51.9

4.1

4.4

61.4

70.9

22.4

29.4

129.6

55.7

47.3

53.6

86.1

40.2

31.4

28.4

2008

1-6

2.9

-23.6

1.7

-2

24

-15

14.3

-9.9

85.2

58.8

50.8

73.4

18.1

-12.1

10.8

-5.8

三、保持我市投资较快增长的对策思路

我市的投资规模、人均水平与全省水平和经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2007年我市投资虽然增幅居全省第1位,但资金规模排全省第7位,比南平市少50.9亿元,比三明市少114.5亿元,比GDP排位落后2个位次;投资总量只占全省的5.7%,比土地面积、人口、GDP和财政收入占省的比例还低,差距显而易见是比较大的。从发达地区走过的路子来看,投资率(总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保持在50%的水平是在奋力崛起阶段较为适度的投资规模。而从我市实际看,当前我市工业化水平明显低于全省、全国水平,若要在“十一五”时期缩小差距、迎头赶上,则这个时期的投资率必须赶上甚至超过全国、全省水平。我市的投资率相对偏低,2006年我市投资率为36.6%,比全国水平低15.4个百分点。2007年我市投资率为44.7%,比三明市低21.2个百分点,比全省水平低3个百分点。假若我市2007年投资率达到三明市的水平,那么2007年我市的投资总量应为366亿元,比实际高出118亿元。据经济学家测算,每增加1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可带动增加当年1.34单位GDP,带动增加第二年2.32单位GDP。就今后的发展而言,要保持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加快推进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进程,改善发展环境,增加社会就业等等,都仍需投资高增长的支持和推动。

1、深入实施项目带动

我市投资的较快增长得益于项目带动的实施,2003年以来我市滚动实施了省、市重点项目建设计划、“三个一百”项目计划、“双百”项目竞赛、工业用地报批征用和标准厂房建设、百个城建项目滚动计划以及“三二一”项目计划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带动,以项目促发展,以发展带项目,通过整合人力、政策、机制、资金等要素,精心策划编项目,依托资源招项目,拓宽融资建项目,创新机制抓项目,促进了投资的快速增长。今后要继续保持我市投资的较快增长,必须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努力破解要素瓶颈,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帮助业主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人才、资金、技术等问题,促进项目尽快投产见效。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不断强化,在项目的产业政策准入、环保、用地、节能减排、信贷等方面,实行了更加严格的政策和新的要求。去年底又出台了加强和规范新开工项目管理办法,使部分项目前期工作推进的难度加大。特别是一些大项目,由于审批程序多,投资额度大,环评要求高,要想尽快开工仍有许多困难。目前,我市仍有不少项目在立项、土地、环评上尚未过关,影响了项目开工建设的进度。我们一定要组织强有力的力量,全力推进。要创新银企项目合作机制,积极向金融机构推荐大项目、好项目,增进银企双方资金供需信息沟通,有效促进资金供求对接,化解从紧货币政策对我市项目、企业的影响。

2、积极优化投资结构

固定资产投资作为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在总量上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在结构上直接影响和决定着经济结构的形成及其发展变化,进而影响和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一要继续加大工业投资力度,巩固其拉动投资快速增长的主导地位。近两年来,我市虽然新上和引进了一大批工业项目,但对经济增长拉动力大的工业大项目不多。2007年全市新投产工业企业103个,总产值31.3亿元,仅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8%。新投产企业平均规模3036万元/个,其中新投产的总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只有11个,1亿元以上只有7个,4亿元及以上企业没有1个。近年来,周边地市新上了不少投资量大、拉动力强、影响力大的项目。如宁德核电站一期总投资达到275.78亿元,三明市积极做好与中核集团、大唐集团、大唐国际等大型央企的合作,总投资累计达930亿元的三明核电、大唐国际煤电项目、永安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等能源项目均取得实质性进展。泉州市泉港区2007年石化产业完成产值167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3.1%。再比如赣州市2007年有中国石化、中国华能、中国华星、中国五矿、浙江横店集团、西班牙拉法格、德国格特拉克等一批国内外电子、制造业巨头相继在那投资兴业。因此,我市投资的着力点要放在培育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努力推进单个企业“破百亿”,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建成一批在海西主题突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围绕建设“三大体系”、抓好“两大经济”,重点推进机械、烟草、建材、铜、钢铁五个“破百亿”产业,同时加快发展电力、农产品加工、旅游、煤炭、纺织五个年产值超过50亿元产业,扶持发展电子信息、医药化工、物流以及光伏产业等新兴产业、潜力产业。利用我市优势,创造条件,策划生成一批产业政策鼓励类重大项目、一批事关我市未来发展的好项目。如做好太阳能多晶硅、再生金属资源加工园区、对接国家西气东输二期工程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积极引进和推动跨国公司、中央、省属知名企业来我市投资兴业。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其继续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开工一批交通、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形成一定规模的投资量,推动全市投资快速增长。重点抓好三条高速公路、三条铁路和三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并力争率先在全省山区市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加快形成辐射力强的区域性综合枢纽。突出抓好商务写字楼板块、物流商贸板块和人居板块,推进城市从扩张性发展向集约性、板块性整合发展。另外,房地产开发投资仍需保持一定幅度的增速,因为商品房建设投资是拉动第三产业增长的重要力量。三要加大对农业投资,搞好新农村建设。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切实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投资补助对农民及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特色农业,引进农业生产高新技术,深化农产品深加工,延长农产品链,提高附加值,以此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3、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益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一定规模和速度的前提下,从社会资源投入是否符合资源的最优配置原则角度考虑,应把对我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关注点从规模与速度转到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上来,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实现投资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以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项目建设速度看,2003年以来我市建设项目投产率(建设项目投产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全部建成投入生产项目个数占同期正式施工项目个数的比率)呈现出波动下滑的发展态势,由2003年的51.7%下降到2007年的38.1%。与全国比较,2003-2007年我市项目平均投产率为44%,低于全国56%的水平,较低的项目建成投产率反映项目建设速度较慢,投资效益不高。固定资产投资的目的是为了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和使用效益,从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是本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与本年完成投资额的比值)看,我市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平均为55%,低于全国水平2个百分点,且波动较大。这反映出我市投资效果仍处在一个偏低且不稳定的状态,现阶段我市单位投资额所创造的经济社会效益相对有限,对经济拉动作用的实际质量并不很高。针对上述问题,一要完善项目投资管理体系。对项目投资的控制应从以往概、估、决算管理和静态管理转向全过程动态跟踪控制管理,制定相应的办法措施,减少并杜绝项目建设中资金浪费和流失现象。二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投资社会效益。资源节约可以减少项目的运行成本,提高投资效益;保护环境可以增强项目的社会效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督促投资者,在规划和设计项目时提高工艺和技术水平,在项目投入运行后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三要转变以基本建设为主的投资方式,提升投资效益。目前我市投资粗放型特征比较明显,投资方式应转变为以技术改造为核心,提高投资中的技术含量,并从制度、政策、技术等方面提供可靠保证,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效益,实现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4、努力激活民间资本

我市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但有充裕的民间资本可利用,2007年全市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13.9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1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3%。近年来,我市的民间投资十分活跃,许多有胆识的各方面人士纷纷投资办厂,投资兴业,为我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纵观我市民间资本使用情况,仍然存在存款多、投资少,购房多、兴业少,消费多、发展少的现象,致使民间资金大量沉淀,没有真正用在刀刃上。启动民间资本,唤醒沉睡民间的大量闲散资金,推动全民创业,对我市推进项目建设,破解发展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激发投资创业激情。要加大宣传一些创业的成功典型和本地的产业优势、可行项目及优惠政策,激发投资热情,努力营造投资致富、创业光荣的良好社会风尚。二要建立吸引民间资本的有效载体。认真探索融资的形式和方式,把政策用好、用够、用活。如能否在我市争取创立和发展专门服务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社区银行等,切实打破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困局。三要努力搭建民间资本投放的可靠平台。努力创新金融业务,如发展金融租赁业务,实现银行和企业双赢的格局。在民间资本的投入导向上,要充分运用好国家和省、市的产业发展政策,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工艺制造先进、市场前景看好、竞争力强的产业产品,有效规避市场风险,解除民资投入的后顾之忧,实现民资的可持续发展和积累。建立中介机构,为资产抵押融资提供服务,引导民间资本与企业担保融资,确实盘活固定资产。四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诚则兴企,诚则兴市。

 

课题指导:毛高良

       :胡联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3粉丝

986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