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治为官不为 “下对药”是关键

[复制链接]
醉糊涂 发表于 2014-8-15 08:55: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做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种红薯”,这句俗语已深刻地点明了为官的本质内涵,即为官就要为民办事,办实事,办老百姓渴望办的事。违背或逃避这一核心问题,就失去了为官的方向、责任、价值。这如同当教师不好好教书,当医生不认真看病,当司机不仔细开车,道理一样,本质相同。
    当懒惰成了常态,推脱成了借口,“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员还能工资照领,待遇不变,逍遥度日,充当太平官的跟随者便会趋之若鹜。从调研反映的情况看,有的党员干部奉行“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便是其典型“病症”。
    李克强同志说,“为官不为是尸位素餐”。“混饭吃”是古代衙门人浮于事,懒政享乐的代名词。作为当代官员,“混饭吃”不能被纵容,更不能被允许。一些官员之所以“饭不吃了,酒不喝了,事也不办了”,其关键在于缺乏科学、合理、可量化的政绩评价体系。
    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就产生什么样的行动导向。这好比当下的教育评价标准,以“分”为重要衡量标准,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是优、良,还是一般,在分数面前不言自明。以“分”为标准,虽不能说绝对准确全面,但相对合理可行。评价官员是否有为,也需要这样一个可操作、可量化的评价系统。据四川日报报道,四川阿坝州实施“藏羌城乡党旗红”计划,6000余名党员干部定点联系帮扶1398个村(社区)党组织和21260名贫困农牧民,解决民生难题3613件。四川眉山市推行“预约服务”、“一线服务”、“上门服务”,干部办公室“搬”到群众家门口,帮助群众解决民生难题2.5万余件。为民办实事以实实在在的数据加以呈现。一个工作周期里,某个干部为群众修了几条水泥路,盖了多少间大瓦房,帮助多少人就了业,那他是有为还是无为,就一目了然。党员干部是搞面子工程还是民生工程,是摆官腔还是真实干,是敷衍推脱还是主动担当,在明明白白的数据面前,群众心如明镜。以民生数字来考核干部实绩,为勤政能为者提供了舞台,让当官不为者现出了原形,让基层努力向上的干部看到了希望,也让“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干部感到了愧疚,是考察识别干部的一个重要手段。
    评价干部业绩,是一个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不同岗位、不同工种,涉及思想、作风、能力、廉洁等多个维度,需要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不同层面。用数字来说话,就要求“数字”必须准确、科学,且既重分而不唯分。如果再让“GDP"情结泛滥,不过是得了金山银山毁了青山绿水,得不偿失;如果任由数据“注水”造假,就会伤了干部感情,坏了实干风气;用数字来说话,就要求“数字”必须客观、实在,且既定量又要定性。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除了民生数据,百姓的“口碑数据”也不容忽视。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再靓丽的数据背后如果没有百姓口碑作为底座,那也根基不稳。
    治理为官不为,需要对症下药,合理、科学、可量化的评价系统是至关重要的药方。用民生数字量化督促的办法治理为官不为,仅是提供了一种思路,一味药方。而跟什么“药”配在一起吃、各种“药” 的成份配比如何,则是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总之,病在体表,未入腠理,下对药,病可除。





 

精彩评论1

正序浏览
学习时报摘记 发表于 2015-9-14 08:5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将为官不为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方面说明了中央领导对“不为”问题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为官不为现象渐显,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为官为何不为?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六项禁令的颁布,厉行节约条例的实施,全面从严治党号角的吹响,使干部头上套上了“紧箍咒”,并且越来越紧,严上加严。有些人因“为己所为”无以为继,所以工作热情骤减,积极主动性不高,无奈之下,大呼“为官不易”,为官不为,其实是“为官不愿为”。
  为官不为是“无能”的表现。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知识更新快,有些领导干部不读书,不看报,不学习,不进步,不与时俱进,造成能力退化,落伍于时代的发展,无法胜任工作,竟然还恬不知耻大呼官难当。这里的为官不为其实是“为官没能力为”。
  为官不为是新常态下“失态”的表现。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国家适时进行政策调整也成为常态,少数干部对于哪些事该做,哪些不该做,哪些先做,哪些后做,全然不知,心中无数,在形势变化面前,手足无措,无所适从,为官“失态”,其实是不知如何为。
  为官不为当止,那么如何去止呢?
  以思想教育打开“有为”开关。思想是行动的源头,少数领导干部为官不为是思想认识出了问题。要使干部“为官有为”,首先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强化宗旨意识,使他们牢固地树立“为民所为,为官必为”“干部就要担当”的思想,使他们认识到“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司其职就要尽其责”,认识到为官不为是失职、是渎职、要问责,切实解决好“不想为”的问题。
  加强学习、实践,提高“有为”本领。新常态需要新本领。领导干部长期的工作实践会积累不少管用的经验,但也有一些老套路、老本领可能会“落伍”,不再适应新的环境。为此,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学习,勇于实践,在学习中提高完善自己,在实践中汲取智慧营养,尽快提高自我、完善自我,铸就过硬的本领,尽快适应“新常态”,切实解决好“为官没能力为”“不会为”的问题。
  着力转变作风,营造“有为”氛围。为官不为作为不正之风,不可等闲视之。要从严从实抓党风,持之以恒改作风,努力营造雷厉风行,有事“立马干,马上干”的良好氛围,让混官、庸官、懒官没有市场,使清廉为官、事业有为的干部有为有位,为因敢于担当而得罪人的干部撑腰,克服庸政、惰政现象,解决懒散“不快为”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树立“有为”导向。治理庸政、惰政,关键还要从机制上下手。少数官员之所以能混“仕途”“滥竽充数”为官不为,一方面是他们思想觉悟不高、宗旨观念不强、本领不够等原因引起,也与政绩考核机制有一定的关系。要积极探索,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和完善干部退出机制,为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干部搭建平台,让精神懈怠、能力滑坡、不思进取的庸官懒官受到应有的惩罚,对不为行为问责,使之为不为付出代价。而对那些有“大作为”“创伟业”的干部要通过适当方式予以激励,以提高有为者的积极性,解决有为的动力问题。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平县委党校李泉 来源:学习时报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1关注

0粉丝

2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