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现状
撤地设市以来,龙岩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实施“西扩南进北拓”的发展战略,特别是近几年来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型经济枢纽和海西重要增长极的目标,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狠抓工作落实,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有力地推进了城市快速发展,面貌日新月异。主要表现在:
1、中心城市总规修编不断推进。目前龙岩中心城市建成区已达33.3平方公里,城市道路长达300公里,人口30余万。但现有的总规是于1994年由县级龙岩市编制、1998年进行局部调整,已远不能适应生态型经济枢纽和海西重要增长极目标的发展要求。为拓展龙岩中心城市发展空间,市政府审时度势,规划部门强化龙头、积极工作,经2004年省人民政府批准,启动了《龙岩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历时四年多,形成了“一城二区八团”的“128”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即一城:一个主城区;二区:两个行政区;八团:高陂、坎市、培丰、抚市、龙潭、雁石、适中、大小池等八个组团的设想方案。城市发展规模为:近期2006~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40万人、建设用地40平方公里,组团人口10万左右,建设用地15平方公里;中期至2015年,中心城区人口45万人、建设用地50平方公里,组团人口20万左右,建设用地25平方公里;远期至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50万人、建设用地60平方公里,组团人口30万左右,建设用地35平方公里。目前,此方案正在进一步优化,并将通过市政府转报市委审定。
2、城市三大板块规划建设渐显雏形。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政府及规划、建设部门认真贯彻市委提出的关于中心城市三大板块建设的发展思路,深入调研、倾听呼声,大胆探索、优化功能,合理布局、力推进度,做了大量工作,不断提升了城市品位,三大板块规划已渐显雏形,城市新区初步成型。主要表现在:
(1)中心城市商务、物流、人居板块规划方案基本形成,板块概念化规划设计不断明朗;红坊组团、小洋人居板块、龙门物流板块等控制性详规正依法定程序报批;城市南新区建筑概念方案设计和华莲路至西环线城市景观设计编制基本完成,商业网点专项规划由市政府批准实施。城市南新区业已形成了以行政中心为核心的商务写字楼板块。座落在南新区的市级机关行政中心已基本建成,位于其前方的会展中心和博物馆正在加紧施工建设,五星级酒店已规划,呼应于行政中心的龙岩大道与华莲路交叉路口东南面的商务板块概念设计已完成,规划用地169.5亩。龙岩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显现出新的格局。
(2)商贸物流板块已在前期规划:龙门镇物流板块选址于319国道龙门段沿线,依托国道和高速公路龙岩西出口建设海西龙门商贸物流中心,规划用地344.7公顷(5170.5亩)。闽西现代物流园区,规划为一园二区,即东肖洋潭、龙门考塘两个园区,总占地620亩。商贸板块还规划选址罗龙路北侧,总面积175公顷(2630亩),通过纵深延伸,与闽西交易城连片,发挥聚集效应。规划闽西物流商贸中心用地460亩,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形成两个板块六个功能项目。
(3)新的商贸中心行将建设在龙岩大道二期空间:其中位于龙岩大道与西陂路交叉口处的龙岩国际商贸中心用地31254平方米(46.93亩);选址在龙岩大道与登高西路交叉口的大型综合百货商场规划用地23154平方米。另外,占地100亩位于龙岩大道未来延伸路段与工业西路交叉处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已经规划定址。
(4)人居板块规划工作正在进行:其中小洋人居板块规划在工业西路以南、龙津河以北区域,总面积173公顷(2595亩),总人口约7万人;龙岩大道二期综合板块规划在人民路以南、华莲路以北、西安路以西、漳龙高速公路以东区域,总面积353公顷(5295亩),总人口约13.7万人;莲东人居板块规划于南环路以南的莲东居住区,总面积约120公顷(1800亩),总人口约5.5万人;东山人居板块规划在东环路以西、莲南路以南,总面积406.77公顷,总人口约7.75万人。四个人居板块合计人口33万。
3、城市规划审批服务质量有所提高。认真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营造依法规划氛围,采取靠前服务系列措施,提高规划审批服务质量,特别是对事关全局的工业用地报批、土地收储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组织精干力量做好勘察测绘、规划设计、拆迁安置等前期工作,及时依法办理规划审批手续,推动项目顺利实施。同时,严格执法,敢于碰硬,城市“制违拆违”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双违”势头得到明显遏制。
4、城市联盟工作有新突破。站在海峡西岸沿海城市群发展角度认真谋划我市发展规划,积极完成海峡西岸城市群规划基础资料的收集工作,力争更好地在《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的实施中抓住机遇,并已开展厦泉漳龙城市联盟发展规划及区域交通干线城镇群、港口岸线规划等专项研究,并正在编制规划方案。
5、中心城市建设力促新进展。在实施2003~2007年100个城建项目建设基础上,今年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兼顾原则安排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项目73项,计划投资96245万元,并抓住重点,主攻道路瓶颈,着力构建内联外通的城市交通网络,缓解道路交通压力。同时实行公交优先原则,加大投入,积极扶持发展公交事业,不断确立公共交通在中心城市的交通主导地位。关注民生,加快保障性住房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今年计划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003套,建筑面积35.93万平方米,并力争三年内解决中心城市无房户、困难户的住房需求。
二、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取得了以上新的明显成效,面貌发生了可喜变化,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
1、城市规划总体滞后,还不适应我市新一轮大发展的需要,也还不适应我市在海西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一是现有的城市总体规划是由原县级龙岩市编制,地改市后虽经局部调整,但总规的局限性仍很明显,尤其是一市一区的现有格局,较严重地限制了龙岩作为海西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二是城市新区的规划和旧城区的改造规划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三是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规划较为严重地落后于居民需求。教育方面,初中、小学教育资源配置问题严重不足。城区6所初中校,各校生均校园面积、建筑面积与省定标准差距较大,教室严重不足,超额接纳学生。未来五年,因小学毕业生快速增长,现有校点规模无法容纳这个增量。高中方面主要是达标高中教育资源短缺,不能满足群众需求。小学的问题因近三年新生年均增700多人出现超负荷,未来五年又呈加速增长趋势,也势必导致容量严重匮乏。卫生方面,资源配置严重不足。老城区的第一医院门诊大楼超负荷数近于10倍,原地扩容没有进展,新区的选址至今没有落实。新城区医院的规划建设明显滞后。市中医院、区疾控中心虽有规划用地,但拆迁安置问题没有解决,中医院无法扩建,区疾控中心无法动工建设。文化事业发展缺乏全市的专项规划,龙岩洞遗址规划保护建设进展缓慢,市级图书馆、科技馆、艺术馆还没有摆上新城区的规划安排。
2、城市布局不尽合理,工厂区与居住区混杂,严重影响城市功能。由于历史和规划方面的原因,龙岩城区水泥企业围城,许多工厂仍在城中与居民区为邻。也由于在项目引进过程中没有很好严格监管,导致有些有污染的大型生产企业在中心城区落地建设。
3、城市特色不够明显。城市规划建设在传承和发扬地方文化方面的潜力挖掘不足,在吸收和改造外来文化方面也做得还不够,至今没有形成在省内外有影响的街区和标志性建筑。
4、城市环境保护和交通等专项规划及实施还不适应建设山水园林式的生态型现代宜居城市的需要。目前,龙岩中心城市没有编制专项的环境保护规划。只有单项或专题的环保或治理计划。在目前关闭城区8家水泥污染企业的基础上,空气质量虽有较明显改善,但整体仍未达标。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诸如佳丽斯公司污水处理站、卓鹰制铁公司高炉及地表扬尘、一重山范围内的矿山开采及道路扬尘等,仍在影响市区环境。主要以生活与养殖污水为主和一重山矿山废水污染源以及水土流失,导致中心城市内河污染相当严重,龙津河呈黑、小溪河呈黄,水质均属劣五类,城市形象受到损害。城市道路内通外联还不畅,城区主干路网尚未形成。城市二环路没有贯通,三环路没有形成,省、国道仍然直穿市区,挤压城市道路资源,加剧了交通拥堵。
5、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其它一些不合理、不协调、不和谐现象,集中表现在:市、区统筹参与规划不够,城乡规划法宣传面不宽,规划信息公开不多,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和支持城乡规划工作的格局还未形成。城市社区及公共服务用房不足,落实难度也较大。人行天桥或地下通道,垃圾收集中转站与公厕,地下管网和排水沟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仍缺乏系统考虑,道路重复开挖的现象仍然出现。群众缺乏娱乐休闲的地方,特别是近水滨河的休闲场所。
产生以上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主要方面有:一是规划建设比较缺乏前瞻性。较长时期以来,既有主观上存在重建设、轻规划和规划跟不上形势发展的原因,也有客观上小市改大市后总规先天不足的历史原因。二是比较缺乏协调性。在注重发展城市经济的同时,缺乏对城市物质空间容量和环境容量的科学预测,在关注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要素聚集的同时,缺乏对发展起来后市民所必需的居住、公共交通、休闲娱乐等方面需求的考虑。三是比较欠缺民生性。在重视城市规划建设的同时欠缺对社会事业发展协调配套功能的规划建设,在推进城市总体发展的同时欠缺对居民生活配套功能的规划建设。
三、加强和改善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我们认为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大力改善中心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势在必行。我们的总体思考取向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坚持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宣传实施《城乡规划法》,按照市委关于龙岩中心城市“三大板块”的发展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效益经营,努力推进中心城市朝着山水园林式的生态型现代宜居城市方向发展。建议要重抓以下几项工作:
1、站位海西、全面规划,抓紧龙岩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先行先试,充分发挥区域性中心城市作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和《海西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的提出,使得龙岩城市规划建设面临着新的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要站在海西发展全局,围绕海西城市群发展规划,根据我市海西重要增长极和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定位,全面搞好我市的城乡规划,重点推进龙岩中心城市朝着山水园林式的生态型现代宜居城市的方向发展。当前的重中之重是要相对集中精力和时间,加快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的进度。因此,建议政府抓紧对启动修编以来形成的总规修编方案中的基本思路,进一步组织论证和优化,形成更趋科学的方案后按程序上报,尽快争取上级批准龙岩城市总体规划,更好地为龙岩新一轮大发展、为先行先试奠定规划法律基础。
2、把握规律,集中力量,搞好中心城市“三大板块”建设。市委提出的“三大板块”的中心城市发展思路,反映了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规律。认真把握发展规律,才能统筹推进板块建设。为此,一要把握好商务写字楼板块是城市发展核心的内涵,着力反映城市形象和品位。这个板块的要求是体现城市特色,设计要有原创性,体现个性的标志性建筑,力争多出精品。二要把握好人居板块是城市发展的重点要求,体现城市的人本、和谐和稳定,规划中务求良好的配套性,满足人们的上学、就医、出行、购物、休闲等最基本的要求。三要把握好商贸物流板块是城市发展的活力所在,体现城市繁荣,要求与交通组织和配套设施紧密结合,方便市民购物,以形成有影响的物资储运和服务企业的物流枢纽及商贸街区。从目前三大板块规划现状看,商务板块较为成形,也比较成熟,应抓紧实施;商贸物流板块已显雏形,应加快进度;人居板块已有轮廊,但配套性相对较差,必须重点推进。
3、合理布局、明确分区,外甩工业区,形成功能分明的城市优化布局。其目标是在城市规划中把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区域分离,把这两类不同性质的功能区分类布局,从根本上解决历史以来困扰市区的工厂区和居住区混杂的问题。其外甩方向是有序地促进工业集群向中心城市一重山后进军,朝新的规划组团落户,避免工业生产对市区商务、物流、人居板块的影响。其政策措施是重申除城区内现有的两个经济开发区外,应高度重视和慎重考虑在中心城市中的其它地域布局新的特别是有污染的工业项目问题。对现有的中心城区一重山范围内产生污染的佳丽斯、卓鹰、卓龙、龙化等公司和合丰水泥厂、东宝山冶炼厂等企业,在目前采取措施确保环保达标排放的前提下,应从长远考虑并创造条件,依法依规、有计划地技改提升、转产或退出中心城区,以利于中心城市优化功能布局,做大做优中心城市。
4、着力民生、着力民心,把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规划落到实处。保障民生的原则应在规划中体现并得到实施。要切实解决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没有及时规划,或有规划意向却没有落实用地的问题。一是市、区两级政府有必要成立龙岩中心城市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协调机构,指定具体部门、具体负责落实相关事宜。二是根据中心城市发展趋势和规模,统筹考虑社会事业规划包括中心城市教育、卫生、文化的专项规划,与“三大板块”同步进行、同步建设,推动社会事业有序、持续、协调发展。三是要把握好学校、医院规划用地应优先于企业和其它用地的原则,确保公益事业源源不断地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为此,要尽快确定市第一医院新区院址、莲东小区、中心城市南部的学校、医院、第三医院等用地。同时,不应把拆迁量大或农保地规划给学院和医院。
5、顺应趋势,超前考虑,推动城市交通更好更快发展。正在兴起的城市和城市群,轻型轨道交通正在成为一个新的交通方式。有了先进的交通方式,才是先进的城市。龙岩中心城市的交通规划要适应这种已经显现的趋势,并在规划上要有大思路、大动作。为此建议:一是从现在起就要考虑城市轨道交通和城际交通的问题。要研究轨道的走向和预留控制地带。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支持,推动龙岩快速铁路网建设,形成与沿海和周边城市的快速轨道交通。二是将现有穿越市区的过境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外甩,加快建设城市外环通道。要规划并尽快实施东环路、北三环、西环路建设,避免过境车辆进入市区,以缓解市区交通压力。高速公路外甩,是破解市区交通难题和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抓紧论证市规划局和市交通局分别提出的外甩方案。其中市交通局提出的从漳州和溪起始,分道新建一条途经适中、龙潭、培丰、坎市、大池至蛟阳互通的高速路大外甩方案,比较符合城市总规修编中的“128”方案要求,可作比较选择。三是加大市区道路的规划实施力度。交通规划的实施要近期、中期、远期相结合,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城市路网建设。近期要抓紧打通断头路,贯通二环路,将穿越城区南北的龙岩大道延伸至北二路,以形成新的城市道路交通能力。四是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和地下交通资源。在重视老城区主体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新区的道路宽度、地下通道和人行天桥的规划建设,决不能让新区先天不足后天补。
6、以人为本、先行先试,建设海峡西岸山水园林式的生态型现代宜居城市。龙岩气候宜人,天然秉赋于全国不为多见,是一块建设海峡西岸现代宜居、旅游、休闲城市的宝地。发挥优势、以人为本,先行先试、打好生态宜居品牌、彰显特色,把中心城市建设好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为此,一要科学规划。要紧紧盯住建设山水园林式的生态型现代宜居城市的目标定位,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首先抓好总规修编的同时,要十分精心雕琢三大板块的规划蓝图,真正做到规划宁精勿滥,适合长远。二要做好山水文章。水的方面,要“重治三河”、“建设一湖”。即抓紧治理和创新市、区治水、节水、管水的长效工作机制,强化组织领导,相对集中一段时间,市区联动、落实责任、全民动手,打好一场全面整治龙津河、苏溪河和小溪河的“还清”绿色仗,把“三河”规划建设成为观光、娱乐、休闲的绿色走廊。建设一湖,就是调研组共同认为的市规划局关于位于人民广场之南的莲花湖规划是一个好方案,占地300亩,摆上闽西佳景精品建筑、交映于莲湖绿色,可成为城市一绝。建议政府对此方案要早日优化并随之实施。山的方面,要“详规三山”,即进一步规划好城中的登高山、虎岭山、天马山,使其成为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要“严控五山”,即严格控制城区一重山范围内西湖岩山、大锦山、后山、麒麟山(人面山)、东宝山的开发、建设,禁止开矿、砍伐、养猪和其它破坏性行为,并按城市公园理念适时规划分步建设。三要敢于规划环评。规划是龙头,环评要其中,切忌走过去有规划没环评,先污染、后治理、多浪费的老路。政府要把城市规划环评作为建设生态型经济枢纽和山水园林式宜居城市的必须环节,制定龙岩中心城市规划环评和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或方案。同时要实施新一轮的大气环境和水环境综合治理计划,在关闭市区18家水泥污染企业的基础上,将其它污染企业有计划的关闭或搬迁。要依法重治龙津河、小溪河、苏溪河及其上游的养殖污染和矿山废水污染,严肃实行“谁污染、谁交费”的治理机制和环境评价的跟踪问责机制,保证“十一五”期间水功能区达标。四要节约土地资源。土地不可再生,用地极为有限。要崇尚和履行集约规划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城市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应当与土地总体规划相衔接。布局各个板块的建设项目应宁精勿滥,没有成熟项目,宁可预留空间。同时,只要地质等条件许可,都应适当提高容积率。城市商品房住宅开发应实行连片配套的土地开发,防止只用好地段,丢弃差地块,形成新的城中村或死角问题的出现。积极探索现有城中村和老旧居民区改造的多方参与方式,加快改造步伐。五要加强法规宣传。今年是实施《城乡规划法》的第一年,但从目前看,氛围不浓,城乡群众关注参与度小。《城乡规划法》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因此,政府应切实加大力度,持续强化责任、持续营造氛围、持续落实成效,真正让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知晓这部法律较之原来的《城市规划法》其最大的不同是协调城乡统筹,最显著的进展是强化监督职能,最明确的要求是落实政府责任,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保障作用。
(作者单位:龙岩市人大常委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