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如何系列之四: 如何把握演讲稿的写作特点 行 人 要熟练掌握演讲稿提写作特点,先要弄清楚演讲到底是怎么回事。广义上说,演讲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有的人认为,只要是在公众场合的讲话,都算演讲。按照这种说法,演讲稿的外延很宽,比如我们很多领导讲话稿、工作报告、法庭辩论稿等等,都属于演讲稿;而有的人则认为所谓演讲稿,指的是各种主题演讲稿,即参加各种演讲比赛时使用的文稿。由于前面一种涉及题材太宽,不属于我们讲解的内容,我们今天讲的,是后面一种——狭义上的演讲稿,也就是参加演讲比赛时用的文稿。 这个概念确定以后,我们还要弄清楚演和讲的关系。大家知道,演讲,包括演和讲两方面,但是以讲为主,演只是起辅助作用。这一点不能本末倒置。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人台风很好,在台上的表演很出色,很投入,很有感染力,听众也是喝彩声一片,但在专业评委面前,却往往是评价不高,得分不高。为什么这样呢,因为犯了重形式、轻内容的毛病。演是形式,讲是内容,演必须围绕讲来演,脱离了讲,纯粹为了吸引眼球的演,还不如去讲相声。 演讲稿的写作,也离不开以“讲为主,以演为辅”这个大方向。演讲稿既要可以讲的让人喜欢听,又要适合演讲的人表演。演讲的讲,不是自言自语,而是面对广大听众的讲话,听众是演讲的评论家和验收员。演讲者要在听众中产生热烈的反应,在写稿的时候,首先要考虑,怎样与听众交流的问题,演讲稿的内容首先要以适应听众为第一要务,必须要讲的让别人喜欢听,听了还想听。怎样才能让别人喜欢听?我总结了四点经验: 第一,演讲的内容要听众喜闻乐见。所谓上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写演讲稿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全面考虑听众的感受。必须要明白演讲者在听众中的身份、属于怎样一个群体、理解力怎样、喜好如何,等等。也就是要“对口味”,如果牛头不对马嘴,还没等你说两句,别人就神游八方。比如说,你参加“七一”演讲比赛,这时你的听众里有很多熟悉党史和党建工作的专家,如果你夸夸其谈,大道理讲的很多,对方可能会反感,这时候,演讲的口气要体现出你的老练,不亢不卑,既不夸夸其谈,又不让人觉得你很“小儿科”;同时,这些听众可能对你演讲的题材有自己的见解和理解,你一定要在立意和说理上高人一筹,每句话都掂量一下是不是太“小家子气”了,是不是你的一家之谈,是不是跟落入俗套了,要尽量避免说一些大家都知道的、很肤浅的事情,但也切忌过分拘谨,瞻前顾后,什么都不敢讲,施展不开手脚。又比如说,你写的是学校闭幕式上的演讲,演讲的对象是学生,这时候,演讲者既要有做为长者必要的端庄和风范,又要避免变成老夫子,讲话“一二三四”、倚老卖老。在文风上一定要注意潇洒飘逸,重点要在展示演讲者学识、见识上,思想境界上,知识沉淀和洞达世事上的过人之处,不能光想着怎样以理服人,演讲的口气更不能以权压人、以势压人,这样谁都不会喜欢。 第二,有时要进行必要的语言转化。这点主要说的是经常从事公文写作的人,由于长期的语言和文字习惯,写演讲稿可能也会一本正经,按公文的套路来写。这样的结果,就往往会让下面的听众觉得欠缺真实感,是从模式里走出来的。所以,写演讲稿时,要避开我们长期从事公文写作,养成的一些弊病,避免将公文写作中的一些官方语言带到演讲稿中去,要将这些“官话、套话”进行必要口语化,转化为我们平时说话的样子。 我们来看一看这句话: 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带头改进作风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从严治党的要求,体现了‘求真务实’、‘实干兴邦’的作风形象,是深得人民群众拥护的重要举措 这句话用在汇报材料中没有问题,是表示自己的一种认识、一种肯定、一种旗帜鲜明的态度。但如果是演讲稿,写法可能就会略有不同,在写法上要适当进行转换。怎么转换?最好是将评论性、议论性的语言改为叙述式的。演讲稿的文字表达,一般来说,是以叙述为主,议论、抒情为辅的写法,这段文字,如果改为演讲稿,我觉得大致可以这样改:你可以举一些例子,说明单位以前是什么情况的,或者用一两句老百姓编的口头禅,形象地说明八项规定出台前是怎样的,然后用现实的例子,说明出台后又是怎样的,最后再引用老百姓的话,把自己要表达出来的观点讲出来,等等。当然这只是举例,并不是说非这样写不可。目的是让听众易于理解你要表达的内容,增强演讲稿的可听性,只有可听了,才谈得上认同你的观点。当然,演讲稿毕竟不同于新闻稿,也不同于讲故事,在一段话叙述完成之后,你一定要记得归纳总结,不能象天女散花一样,一去没回头,也就是要“放的开、收得拢、有提升”,不能让说事分散了说理,分散了听众注意力,分散了你要体现的文章思想。 第三,要讲的绘声绘色。文字是静态的东西,而演讲是有声的舞台,要把无声的文字转变为有声的语言,就要把演讲稿写得朗朗上口、丝丝入耳。朗朗上口说的是讲的流利,丝丝入耳说的是让人听得有滋味、听得仔细。要达到这个要求,写演讲稿的时候,你不要把它当作文章来写,而要把它当成话来说,写完之后最好自己默读一下,看是不是象平常拉家常一样,是不是跟听别人讲故事、讲评书一样生动。 首先,文字的内容上,要注重体现你敏锐的观察力。我们平时在听别人讲话时,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事物本身的模样,也不是这件事有多重要,而是别人对某件事独到的见解,对某件事细致入微的描述,以及这件事与听众存在怎样的利害关系。要想把文章写的绘声绘色,既要从深层次上考虑某事与受众的关系,又要学会“画像”,还原事物的本来面貌。因此说,在撰写某一主题的演讲稿时时,必须先去了解这一事情、这一工作、这一人物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生活中的原型,千万不能把人或者事写成某种模板,也不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这个是你编的,最好是要写的让别人能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影子,这样就会让人感同身受,达到感动别人的目的。 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段文字: 夜深了,他(毛岸英)走了,我穿上医院的长大衣送他到病房大楼的入口处。秋夜的风已经是冷飕飕的了。他劝我回病房,我坚持要目送他走出医院的大门。他拗不过我,无奈而留恋地向大门的方向走了几步后又突然转过身来,向着我深深地、深深地弯下腰鞠了一躬,当时我吃惊得呆住了。他慢慢地伸直腰,倒退了几步,几次欲言又止,两眼痴痴地望了我一会儿,然后急切地转过身走出了大门,再也没有回头。 这是一段刘思齐纪念毛岸英的文字,字里行间,因为是真实情景的再现,毛岸英一步三回头的形象,十分逼真,容易让人触景生情,似乎看到了当时的情景。我们在写演讲稿时,也要尽量达到这种效果。 其次,表达形式上,要注重语言的节奏。为什么对文字的节奏要特别强调?这是由演讲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演讲,一般来说都带有一定的鼓动性,你想要鼓动别人,在语言的节奏上肯定要抑扬顿挫,或张或驰,或紧或松,或快或慢,或长句,或短句,要张驰有度,始终抓住听众的神经,让听众跟着你的思维走。 大家来看下面这句话: 理想是灯塔,理想是指南针,理想是前进的发动机,理想是新时期党员干部生命的风帆! 这句话用了几个文字技巧,其一是排比;其二是长短句;其三是比喻。这三个技巧同时体现在短短的一句话中,起到了调节节奏、提升文字层次,加深听众印象的作用。 第四,要讲的头头是道。所谓头头是道,指的是演讲稿的逻辑结构必须符合“以讲为主”这个特点,整个结构的安排,必须以讲起来很顺,听起来易懂、能够吸引人为标准。至于怎样才能讲的头头是道,听起来玄虚,其实也不难,我用三句话来归纳: (一)开头部分:开篇点题不喜平。这点说的是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开篇点题。由于演讲稿是说给别人听的,而且是一次性,听众听完以后,就不可能回头再听,因此,主题不仅要很明确,而且要尽早“出场”,最好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就提出来,避免让听众听的稀里糊涂、不知所云,更不能等你整篇都说完了,别人还不懂得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哪里,跟听众玩“猜猜我是谁”的游戏是有风险的。 另一方面是“不喜平”。这也是演讲本身的性质决定的。演讲稿的开头,也叫开场白。它在演讲稿的结构中处于显著的地位,具有重要的作用。好的演讲稿,一开头就应该用最简洁的语言、最经济的时间,把听众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起到“镇住对方”、出奇制胜的效果。演讲稿的开头有多种方法,通常用的,有开门见山式,就是直接提出演讲的中心,不讲多余的话,使听众一听就知道演讲的主题是什么、重点在哪里,把听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你想说的事情上面上;有说明缘由式的,就是把你要弘扬哪种精神、要批驳哪种行为的原因讲出来,缩短与听众的距离,使听众急着了解下文;还有就是贴近生活式的,你可以借助某事件、某一比喻、 或一段笑话,唤起听众的注意,然后以此为“中介”,把这些引申到你要讲的主题和内容上来;还有提问式和悬念式,就是出一些激发听众思考的问题,或者在讲述某一事物时留下一些悬念,让听众思考,这样不仅使听众产生兴趣,而且迫使听众同演讲者一道动脑筋思考问题,不容易走神。当然,开头的方法很多,千姿百态,但目的均在于吸引“眼球”,引起听众注意,一开头就把听众的目光聚焦在你身上。 我们来看一下下面这个开头: 我先与大家讲两个故事:它们都是关于牧羊孩子的故事。一个是:一位记者随国家扶贫人员到西北贫困地区,曾问一个牧羊的孩子:“你放羊做什么?”。“挣钱。”“挣钱做什么?”“娶媳妇。”“ 娶媳妇做什么?”“生娃。”“ 生娃做什么?”孩子回答:“放羊!” 另一个故事是:一个贫穷的牧羊人,领着两个孩子放羊,弟弟望着天上飞过的大雁说:“我们要是像大雁会飞就好了,就可以飞到天堂看妈妈啦。”父亲说:“只要想飞,就能飞上天!”弟弟学大雁飞,没有飞起来,哥哥也试了试,没有飞起来。父亲也试着飞了几次,结果同样也没有飞起来。父亲说:“我老了,你们还小,将来经过努力,你们一定能飞起来!”后来,经过努力他们果然飞上了蓝天,他们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志向和自信就是这样一支火把,它能最大限度地燃烧一个人的潜能,指引您飞向梦想的天堂。 朋友们,我今天报告的题目是—— 《心高与月徘徊,自信似云卷舒》 ——谈立志,自信与成功 这是一篇北大的演讲稿,这篇演讲稿的开头,说新鲜并不新鲜,类似于我们前面提到的贴近生活式。这里,用了两个情形相同但结果迥异的例子,对立志与成功之间的关系进行形象描述,旨在说明立志的重要性。当然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我并不完全认同,我并不认为,立志和成功存在着非常必然的联系,但是这篇演讲稿为了证明这一主题、这一观点,煞尽苦心,找了两个能够进行对比的事例,吊起听众的胃口,让别人很好奇地听下去,良苦用心值得我们学习。大家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两个例子,就开门见山地讲关于立志与成功的理论,估计没多少人感兴趣。 以上是我对演讲稿写作的一点个人看法,只是一家之谈,也可能会有些片面,当然,我只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够有更全面、更完善的观点,来阐述这一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