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我上班之后一直干的综合文字材料这一块,主要是涉及到讲话、汇报发言这些内容比较多,所以对这一块相对熟一些,我主要从这些地方跟大家交流一下,就是介绍一下文字材料干什么,具体有哪些环节,有哪些步骤,还有哪些基本的方式方法。
一、关于写作步骤问题
(一)搜集素材。材料写作的一般步骤大家都明白,一开始是选素材,领导把任务交给你了,首先你得琢磨琢磨写这个材料,需要准备哪些东西,这个事应该说看似很简单,实际很有学问。必如说,有的时候对这个情况肯定不了解,很多时候涉及未知领域,或是其他科室知道的情况,怎么把它融汇到你的知识库里面,这就需要交流、需要沟通、需要电话联系。比如说,两办给部门打电话,要什么情况,如果说不明白,到时候操作起来就很被动,材料的准确性、全面性就受到影响。
(二)精列提纲。把素材弄完之后,你就开始琢磨提纲、框架问题,这个事应该是很见个人功底的。框架就是你对这个事情的整体认识和把握,这个事从你心目之中,一共包括几个方面,有什么框架结构、合适的摆布把它体现出来。去年开县长经济运行分析会时,那是什么背景呢,当时全市总结表彰会也开了,政府工作报告也做了,基本上全市发展大局都定下来了。在这种情况下,开一个经济运行分析会,怎么讲?当时给他琢磨了一个架构,不能说具体工作了,就是从工作推进的角度,如何抓好落实,如何更好地推动工作,在这方面,特别是当前宏观形势发生大的变化,尤其是政府资金不能直接投向企业,在这方面结合新形势,琢磨一个架构,体现的比较明显。
(三)组织起草。列出提纲来以后,组织人员进行起草,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是比较复杂的,可能要经历很多反复,大家伙都搞这个工作,应该感触比较深。有时候咱写了个材料之后,到了领导这里,改很多遍,不断地修改,到最终才形成一个稿子,或是领导用啊,或是给上级汇报啊,或是其他何种形式,这是第三个步骤。
(四)总结提炼。不要认为材料写完就完事了,后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总结提炼。这个材料从头到尾你参与了,你写出来了,但是领导用的效果怎么样,咱写的东西,在会上发言讲话,他用了百分之多少,哪些地方他修改了,哪些地方他用的咱的,他为什么修改了,这些需要咱深刻思考。深刻思考后,你对这个材料的把握肯定会上一个台阶,你对这个材料的琢磨不局限于原先的思维定式,而是有更加广阔的内容。把领导发挥的那些好好揣摩一下,这样对咱的材料很有帮助。有些同志可能就是一个活,完了之后就拉倒了,这事就放下了,与自己彻底没关系了,这个现象应该避免。要把这个后续工作认真反思一些,有哪些经验可以积累,有哪些教训,做的不到位的地方需要改进,这个环节很有必要,这是步骤问题。
二、关于质量要求问题
整体的工作要求,现在的一个词就是“高富帅”。“高”就是层次要高。你站的角度,比如写个材料站在县委、县政府的角度,咱考虑问题的时候可能考虑的不是那么高,角度你站不准,但咱要尽可能按照这个思维去组织,就在那琢磨县委书记、县长用这个材料,他会讲哪些东西,他想讲哪些东西,然后你再结合你的工作,你思考效果就好一些,站位一定要高。“富”就是内容一定要丰富。可能一个稿子不一定很长,尤其是现在大家伙感觉明显的,发言类的稿子一般都限定时间,三五分钟,里面需要包含丰富的内容,提炼概况能力体现的比较明显了。如何在较短的篇幅之内,体现出丰富内涵和比较详实的工作内容,就需要下功夫进行概括提炼。“帅”就是争取框架结构完整、完美、完善。让人一看有一种这框架真好的这么一个效果,这就需要平时多积累。
要达到这个效果我感觉要做到“三个明确”:
一是明确文稿用途和主旨。就是首先要搞清楚这个材料是干什么用的,是在什么场合、以什么形式体现的,有可能是需要发表,有可能是需要发言,有的是需要讲话,有可能是单纯性质的工作汇报,先搞清这个东西,然后根据不同的文体特征,针对性的操作。
二是明确领导意图。这个事同志们可能考虑到不太好弄,领导意图怎么把握,领导怎么想的,咱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咱搞不清,但是如果咱搞不清领导的意图,咱写的稿子质量就被打折扣。他到底想讲哪些内容,他重点想讨论哪些内容,有哪些亮点工作,他是深说还是浅说,这事都的搞清楚。否则,领导可能不满意。那咱怎么去把握领导意图啊,领导跟咱交流的又不是那么多,可能简单三言两语的说说,可能有时候揣摩也不是那么清楚、透彻,到写稿子的时候不知道写到什么度。咱现在写稿子最大的问题就是“度”,把握到什么程度,同样的事,是说三句话还是一句话,说到三米深还是五米深,这个事不好掌握,在这个情况下就得考虑领导内心深处是怎么想的。
三是明确重点内容。写材料包括对这一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取得的成效啊,存在的一些问题等等这些情况得有一个全面的掌握,这通过刚才说的临时性的掌握,还有就是平时积累。省政府经常来调研,咱捣鼓一个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汇报,这种情况当然有模板,模板每个月定期更新内容,换上这项工作的新事,新进展新成效,数据都更新了,这个有时候可能用不着,但是一旦要是来,咱就不至于连夜加班了,因为咱提前把工作都做了,我们都给部门交代个时间,比如15号左右把单位的新情况给我一份,我把信息库模板调整一块,到时候可以灵活的用。这是咱文字材料想写好,必须得首先明确的几个方面,然后才能有针对性的起草。
三、关于方式方法问题
写材料有什么形式,有什么方式更好一些?一大叠子材料不可能是我一个人写出来的,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像每年人代会,领导们也都说,政府工作报告,都是集中全县智慧的成果,需要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所以,我在工作过程中,也注意调动大家积极性,共同把材料完成好,主要有这么几种方式:
一是头脑风暴法。人的想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对于重大性的材料,起草之前,拿出两个小时的时间甚至半天的时间,我们这几个起草工作组的人员,不纠结于具体问题,就是你对这个事情整体怎么看,你有哪些想法,你就敞开谈,不限定时间,不限定框架,不限定内容,随便说,每个人都说,然后互相碰撞思想火花。这个事很有必要,你在这听,他说的事我没想到,要是融到材料里面,会更加全面,更加具体,效果更好。从互相比较学习之中,吸取比较有价值的成分,充实咱整个的材料内容,充分酝酿之后有什么效果呢?对这个材料的认识就比较统一,起草过程中不会出现交叉问题,你这一块和我这一块不可能写重了。有时候不说明白,光说你写这一块,我写那一块,结果有可能写的内容重复了,效果不一定好,要通过讨论,深刻清楚知道我这个地方需要表达什么内容,他那个地方需要哪些事例,这样的话比较完整,而且容易把大家伙的想法,集中到咱这材料里。
二是小组推进法。6个人不可能一个材料都上,在这过程中,需要分组,经验比较多的牵头,他是小组组长,然后配上1-2个年轻的,传帮带嘛。我看今天咱们交流的人员,年龄都不是特别大,工作时间不是很长,在这种情况下,你要自己琢磨这个材料,比较费劲,有个人稍微给你说说,这个材料咱的方向是什么,咱应该包括哪几个方面,这样你起草过程中,就可能不至于很被动。有时候看着这个材料,交给你任务,你就感觉无从下手,核心问题就是你对这个事的把握,不知道怎么把握,不知道具体情况,有个经验丰富的给你说说,从哪地方切入,怎么布局,包括哪些内容,大体给你讲一讲,到时候写的时候你就好弄了,从哪个话来引这个事,事说到什么程度,你就有方向了,不至于说一头雾水去干这个活。小组内部充分沟通交流,完稿之后内部再通稿,通稿好处就是看这个事前后交叉问题,内容的衔接问题,细节性的都能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