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按照中央要求,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唱响科学发展的时代主旋律,打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战,全面建设文化强省和幸福广东,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拓展科学发展思路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进入新世纪以来,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发展活力与动力减弱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面对这种现实,广东省明确提出:要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首先必须争当解放思想的排头兵,在继续解放思想中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推动科学发展。为此,省委作出了在全省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努力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的学习讨论活动的决定,掀起新一轮思想解放热潮。 突破改革发展的思想障碍。广东的新一轮思想解放热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解决三方面的难题。一是破除落后思维,树立科学思维。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勇于“自我革命”, 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新思维。二是打破不合理的利益格局,增强社会发展动力。强调把打破不合理的利益格局和调整分配格局作为继续解放思想的重要抓手,既拿出改革创新的气魄扫除障碍,合理调整利益关系;又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改革措施的协调性,避免大的震动。三是改善发展环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强调在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在涉及民生问题的公共政策上、在解决“三农”问题的体制框架和社会结构调整上、在处理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及其体制机制设计上、在保障科学发展的政绩考核体系上,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明确解放思想的落脚点。明确提出,继续解放思想要落脚于推动科学发展,着力推动几个根本性转变:一是从见物不见人向以人为本转变;二是从单向度的经济增长向多向度的经济社会发展转变;三是从片面、失衡、不可持续的发展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路径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珠三角地区开始向后工业社会转变。面对更加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政策优势、先行优势等逐步弱化、综合发展成本逐步上升的客观情况,面对一些地区土地告急、资源短缺、人口超负、环境透支的巨大压力,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迫切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此,省委、省政府提出,要超越过去的经济增长模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明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第一,从外延式经济增长转变为内涵式经济发展。着眼于促进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开展大规模的培训,在企业、学校、科研院所、社会团体和党政机关实行创新战略。第二,从单纯追求GDP转变为追求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的绿色GDP。2007年,全省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污染损失调查试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第三,从缺乏核心技术的产业体系转变为具有主导核心技术的现代产业体系。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构建创新型广东。 正确处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改造传统产业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有效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稳步推进绿色广东建设。同时,着力促进个人、企业、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提高协同创新能力。二是正确处理适用技术与核心技术的关系。促进核心技术特别是主导核心技术的研发,确保研发投入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大力应用核心技术的同时,积极发展适用技术,以保障就业。三是正确处理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克服文化软实力滞后这一制约广东硬实力迈上新台阶的主要障碍。实施名牌培育工程,走品牌经营之路,推动企业转向品质竞争、服务竞争和品牌竞争。四是正确处理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采取新举措化解社会矛盾,尽量满足社会公众对民生的新期望;实施“腾龙换鸟、造林引凤”,促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推动区域经济布局优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五是正确处理普通劳动者与高素质人才的关系。通过发展适用技术,为普通劳动者提供尽可能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途径;通过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吸引和培育高素质人才,为他们发挥才能提供广阔舞台;对创新思想和探索精神给予鼓励和支持,为高素质人才脱颖而出营造良好环境。 建设文化强省,进一步夯实科学发展基础 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省适时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不断夯实科学发展基础。 确立文化发展新坐标。2003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重大任务,带动全省上下形成了发展繁荣文化的热潮,为广东文化建设进入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奠定了坚实基础。2010年,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把文化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出台了《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了广东省推动文化科学发展的具体目标任务,提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把广东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区域文化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排头兵、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主力省、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生力军及率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示范区。 塑造文化发展新形象。广东省提出,在实施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发展战略中率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传播的创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传播与广东的城市建设、珠三角一体化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的文化科技成果,推动文化各领域、产业各门类的改革创新,提升岭南文化的思想内涵,打造具有广东特色的文化品牌,创造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推进中国和平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代文化,塑造底蕴深厚、兼容并蓄、开放大气的广东文化发展新形象。 建设幸福广东,进一步把握科学发展目标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11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提出了“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战略目标,致力于建设人民感到幸福的公平正义、共建共享的社会。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首先,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制度、社会福利制度、社会救济制度和社会优抚制度。率先在全国建立了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形成比较健全的社会保障网。其次,加强廉政建设,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出表率。制定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完善公共项目公开公平招标及监督体系,建立政府收支公开及监督机制,加快推进惩防体系建设。第三,加强法制建设,让法律法规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工具。切实维护公民的各种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权利、机会和规则公平的制度体系;强化执法和用权的体制机制约束,一视同仁地对待所有社会成员。第四,逐步实现教育公平。加大对农村乡镇尤其是贫困山区的教育投入,重点解决教育师资短缺问题,保障农民工子弟受教育的权利。目前,广东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稳步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顺利推进,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实现了较好配置,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得到重视与发展;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高教入学率达到32%。 促进发展共建共享。着力办好“十项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的腰包更鼓一些,安全感更强一些,日子过得更好一些,幸福指数更高一些。着力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提供高品质的公共服务,不与民争利,充分调动广大民众创业、建设的热情和智慧。着力加强公共服务、工资、税收、法律法规等方面制度建设,让劳动者劳有所得,让投资者物有所值,使劳动者和投资者共同享有发展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