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序】2014-5-15,我在老秘网“重温经典读书会”QQ群 49231471里面,就《论语》八佾篇第12章与网友共同学习讨论时,谈到了文章写作的内容与形式问题。课后,《应用写作》杂志的主编与我联系,约我把有关材料整理成一篇文章发到他们的杂志上,并说他们非常需要这方面的文章。于是我写了这篇文章。现发帖于此,与大家分享。是网友们的智慧启发了我,顺致谢意。
+ ?( a6 Y) K# p7 S; M& s. M/ g: E* Q+ y: z
公文写作是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通过制发文件来实施领导和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因此,力戒形式主义,树立良好文风极为重要。 好文章的标准千条万条,归根到底有一条,就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任何事物,包括公文在内,都有自己的内容,也都有自己的形式,二者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是辩证的统一。公文的内容决定公文的形式,公文的形式依赖于公文的内容。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公文的形式对内容又有反作用,形式 适应于内容,就会使内容的表述清晰而流畅;反之,就会影响、甚至妨碍内容的正常表达。 在公文写作中,依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表达形式,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脱离内容而过分追求形式,就会滑向形式主义。因此,在写作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区分必要的形式与形式主义。形式与形式主义,只有一步之遥,关键在于把握好尺度。偏离或脱离实际内容,仅在形式上做文章,或者把形式与内容割裂开来、对立起来,就会使形式成为“形式主义”。 公文写作中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是哗众取宠,做表面文章。要么有意无意地高喊口号,将文章、讲话添枝加叶,短话长说,看似面面俱到,实则离题万里;要么牵强附会地夸大其词,歌功颂德,戴高帽子,堆砌数据,言不由衷,看似热热闹闹,实则中看不中用;要么不顾客观情况,弄虚作假,文过饰非,讲成绩头头是道,谈问题蜻蜓点水,看似认认真真,实则虚于应付。 二是空话套话连篇,言之无物。或照抄照搬,移花接木,千人一面,千部一腔,语言雷同,堆砌辞藻,生涩乏味,让人听不懂、看不懂。或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不触及实际情况,不回答群众关切的问题,不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走马观花,粗枝大叶,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三是罗列现象,开中药铺。讲情况,谈问题,不是按照事物的内部联系来分类,也不去分析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的规律,而是按照事物的外部标志来分类,满足于一二三四的数字游戏,使用一大堆互不关联的概念,排列成一篇文章或一个报告。 四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讲话老一套,行文八股调,不研究新情况,不解决新问题,文字表达没有新角度、新材料,也缺乏富有个性、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语言,缺乏思想的火花,显得很陈旧、很沉闷,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综上所述,其表现虽然不同,但思想上的根源却只有一个,就是文风不正。毛主席说过:“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党风决定着文风,文风体现出党风。文风不正也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因此,克服公文写作中的形式主义,首先要纯洁党性,端正学风和文风。 克服公文写作中的形式主义,还要加强学习,提高素质,提高自身的理论政策水平,思想认识水平,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论语》中有句名言,叫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上四种素质,就是我们必备的利器。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就好比磨刀,只有把刀磨快,把武器搞锋利,公文写作才能得心应手,避免形式主义。 一篇好的公文,一定是内容充实,言之有物的。这就要按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搞好调查研究,尽可能详细地占有第一手材料,并且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也就是找出这些材料的内在联系。这样,我们才能恰到好处地运用这些材料,写出具有丰富充实的内容、深入浅出的论述、鲜明朴实的文风、生动活泼的语言的好文章。 一篇好的公文,一定是主题鲜明、思路清晰的。这就要学会抓主要矛盾,从文稿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内容中,找出具有全局性的、或具有关键性的内容,作为统领全篇的中心,这就是主题。主题确立起来以后,其它相关的内容都要围绕着它、服从于它、服务于它,而这个主题则必须从头至尾一以贯之,这就叫思路清晰,文脉流畅。 一篇好的公文,一定是结构恰当、论述深入的。这就要处理好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力戒主观性、片面性、表面性。做出的判断要有事实依据,涉及的数据、事例一定要真实可靠。公文写作,如果说主题是它的“灵魂”,材料是它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它的“骨骼”。只有找到恰当的结构形式,才能把文章的观点和材料,叙述和议论组织起来,使其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达到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文章的结构不是一个单纯的写作技巧问题,就其实质而言,它是文章的内容与作者的思想认识在写作方法上的体现,是作者“思路”的体现。按照公文的一般特点,文章结构要围绕主题,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展开,讲清楚“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总的要求:一是要严谨,不能挂一漏万、顾此失彼、颠三倒四、破绽百出。二是要自然,不能牵强附会、生拉硬扯、胡乱拼凑、装腔作势。三是要完整,不能首尾不顾、头重脚轻、或前言不搭后语,或观点不搭材料。四是要统一,不能前后不连贯、不照应、不协调,拖泥带水。 ( 作者单位:中共太原市委党校)
' c4 b( r2 _* r. O# i" k u8 Q(文章见《应用写作》2014第7期) - S+ q# s# p7 i1 `
7 ~# |8 d! Y9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