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懒散奢”是人在工作生活中的一种惰性,是一种不积极进取、贪图享受的畸形的世界观在工作中的体现,是所有机关中比较典型,也是最为社会诟病和人民群众所不满的不良风气。目前,不少机关单位存在“庸懒散奢”的问题,致使工作效能不高,创新意识不强,职业良知丧失,群众观念淡薄,歪风邪气滋长等现象,极大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因此,治理“庸懒散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已经刻不容缓。
一、“庸懒散奢”的具体表现
庸——就是胸无大志,平淡无为,工作平庸,凭经验、吃老本,缺乏创新,得过且过,工作标准低,习惯于依葫芦画瓢,遇事不是迎难而上,而是知难而退,凡事不思进取,固守成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懒——就是工作懈怠。懒往往与庸连在一起,懒者多庸,庸者多因懒。好逸恶劳,懒于学习、懒于思考、懒于做事,碰到问题绕道走,遇到矛盾往上交,拈轻怕重,趋利避害,在其位不谋其事,不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工作不积极主动。
散——就是纪律松弛,自由散漫,通常表现为组织观念淡薄,个人主义、小团体本位主义盛行。上班迟到早退、擅自离岗、有事外出不按规定请销假,工作时间上网聊天、玩游戏、看电影,当“走读”干部,服务态度冷漠生硬、言行举止不文明礼貌,不遵守会议纪律,未经允许缺席会议、请人代会、提前离会。
奢——就是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表现在追求物质享受、骄奢淫逸,铺张浪费,超标准接待,到基层调研和指导工作讲排场、比阔气,利用公款吃喝、旅游、高消费,不按规定配备使用公车、豪华装饰公车和办公场所;利用职务之便“吃拿卡要”、接受红包礼金、伸手索要财物和纪念品,借大操大办婚丧喜庆事宜之机敛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民生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与民争利、损民伤民,截留、挤占、克扣、贪污、挪用惠民补贴资金和救灾救济款物,徇私舞弊、失职渎职,执法不公、贪赃枉法等问题。
二、“庸懒散奢”产生的根源
一是思想境界低。少数公职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重缺失,公仆意识和宗旨观念淡漠,成天打着投机取巧蒙混度日的小算盘,把个人主义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
二是工作量不饱和。如今机关和事业单位令求职者趋之若鹜,原因是这些单位工作稳定,福利待遇好。想进的人多,职位有限,于是出现了因人设岗、一人的事两人干等现象,机构改革也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怪圈。机构臃肿自然人浮于事,人多活少难免无事生非。
三是职责不明确。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人们讥之为“几个部门管不住一头猪”或“几个部门管不住一瓶奶”。其实,这种职责不清、管理无序的状况不只存在于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部门与部门之间职责不清,部门内部也经常推诿扯皮。既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那就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四是制度形同虚设。机关单位现在最不缺的是制度,最缺制度执行软弱无力,还没有真正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管理机制。
五是监管不力。一些部门和单位对庸懒散奢等问题危害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因此,在监管过程中要么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存在问题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要么抓一下过后又放松了,短期效果明显但缺少持久效应,权力监管人治色彩浓,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却因渠道不畅,难以形成约束力。群众前来办事遭遇“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有意见却往往投诉无门,或者提了意见也是石沉大海。
三、治理“庸懒散奢”的几点建议及对策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带动政风民风。”因此,痛下决心,下大力气整治庸懒散奢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根本要求,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现实需要,是创优发展环境的重要举措。
1、加强制度建设,修补机制缺陷。例如机关单位严重超编,人多为患,人浮于事的现象;部门之间职责不清,推诿扯皮之现象;监督渠道不畅通,缺乏有效监督机制之现象;制度执行不力,很多处罚措施难落实之现象等,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尽力消除制度监管中的“人治”色彩,形成科学合理的约束监督机制,让制度长期且充分发挥作用。
2、加强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要不断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要进行理想信念学习,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党的章程,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正确行使权利,尽职尽责办实事,全力以赴谋发展。其次要学习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程)章制度,学习“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学习国家的法律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增强遵纪守法观念,做到依法行政按规定办事,正确履行岗位工作职责。同时应不拘形式地开展各类活动,做好正确舆论引导。 3、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一定要加强外部监督,保障人民群众能够行使最基本的监督权利,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所有党员和干部都必须真诚接受群众的监督。对于违反党纪国法的人和事,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彻底铲除庸懒散奢的土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