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学问,就是对 问题说得出道理,有自己的想法。
4 ^5 ?, k# l& N" ^5 f/ V9 M g( Z) f 想法似乎人人都是有的,但又等于没有。因为大多数人的头脑杂乱无章,人云亦云,对于不同的观点意见,他都点头称是,等于没有想法。7 { ] f) k% J5 J
我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学问,走上现在这条路,只是因为我喜欢提问题。大约从十四岁开始,总有问题占据在我的心里,从一个问题转入另一个问题,一直想如何解答,解答不完就欲罢不能,就一路走了下来。8 e) S3 }" a5 s, {2 x& U- ]# i7 ?
提得出问题,然后想要解决它,这大概是做学问的起点吧。
" H0 S3 w5 L0 j4 _, n 以下分八层来说明我走的一条路:
: P; s! \; E3 V& e: i1 \0 r) C 第一层境界:形成主见9 n9 q1 p: m7 {9 d+ D* c
用心想一个问题,便会对这个问题有主见,形成自己的判断。
1 u% ~8 d! ` W. N {3 U; o 说是主见,称之为偏见亦可。我们的主见也许是很浅薄的,但即使浅薄,也终究是你自己的意见。: v1 m9 m k; _/ M5 p$ z
许多哲学家的哲学也很浅,就因为浅便行了,胡适之先生的哲学很浅,亦很行。因为这是他自己的,纵然不高深,却是心得,而亲切有味。所以说出来便能够动人,能动人就行了!他就能自成一派,其他人不行,就是因为其他人连浅薄的哲学都没有。5 J3 y* Z: E9 s' \, _
第二层境界:发现不能解释的事情 F9 |! Q* y$ z4 C2 n/ b- y
有主见,才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
- u8 ~2 q" m$ T1 }0 l 这时候,你感觉到种种冲突,种种矛盾,种种没有道理,又种种都是道理。于是就不得不第二步地用心思。
3 ?+ z" h+ T2 G( {3 B- n( m; B 面对各种问题,你自己说不出道理,不甘心随便跟着人家说,也不敢轻易自信,这时你就走上求学问的正确道路了。6 w _8 E; F- `$ d2 v1 Y% ` U
第三层境界:融汇贯通
) i0 {$ Z8 R7 C0 R! ^. ?( y. R6 v8 \ 从此以后,前人的主张、今人的言论,你不会轻易放过,稍有与自己不同处,便知道加以注意。
1 h6 j' I1 S& H$ _( u7 e 你看到与自己想法相同的,感到亲切;看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感到隔膜。有不同,就非求解决不可;有隔膜,就非求了解不可。于是,古人今人所曾用过的心思,慢慢融汇到你自己。5 f- _: T, u/ t5 g$ E
你最初的一点主见,成为以后大学问的萌芽。从这点萌芽,你才可以吸收养料,才可以向上生枝发叶,向下入土生根。待得上边枝叶扶疏,下边根深蒂固,学问便成了。4 G3 a+ ~7 _0 W6 ]! n+ d& ~9 P# ~
这是读书唯一正确的方法,不然读书也没用处。会读书的人说话时,说他自己的话,不堆砌名词,不旁征博引;反之,引书越多的人越不会读书。
4 |4 q( c& v6 N4 h" R, T- d5 p 第四层境界:知不足
' ~7 ]- Y( u. X% D+ y( v 用心之后,就知道要虚心了。自己当初一点见解之浮浅,不足以解决问题。
- H% p! M% ^ x! ]) n 学问的进步,不单是见解有进步,还表现在你的心思头脑锻炼得精密了,心气态度锻炼得谦虚了。
9 G% L* x+ u" p$ F' k4 A 心虚思密是求学的必要条件。
5 s5 A0 x) {/ v: u/ S7 J2 C 对于前人之学,总不要说自己都懂。因为自己觉得不懂,就可以除去一切浮见,完全虚心地先求了解它。
: C( e# N! t9 w8 B' t9 P 遇到不同的意见思想,我总疑心他比我高明,疑心他必有我所未及的见闻,不然,他何以不和我作同样判断呢?疑心他必有精思深悟过于我,不然,何以我所见如此而他所见如彼呢?
6 z @2 n0 ` `4 F) O 第五层境界:以简御繁
3 c4 d8 \% _' f! Z! Q/ F/ O 你见到的意见越多,专研得愈深,这时候零碎的知识,片段的见解都没有了;心里全是一贯的系统,整个的组织。如此,就可以算成功了。到了这时候,才能以简御繁,才可以学问多而不觉得多。% R% q' {* r& V; ?) M4 f3 b5 `
凡有系统的思想,在心里都很简单,仿佛只有一两句话。凡是大哲学家皆没有许多话说,总不过一两句。很复杂很沉重的宇宙,在他手心里是异常轻松的----所谓举重若轻。+ H* e3 _! o$ u$ Z9 n0 y0 V9 o
学问家如说肩背上负着多沉重的学问,那是不对的;如说当初觉得有什么,现在才晓得原来没有什么,那就对了。道理越看得明透,越觉得无甚话可说,还是一点不说的好。心里明白,口里讲不出来。* S' R+ u8 |8 E" B/ M- i
反过来说,学问浅的人说话愈多,思想不清楚的人名词越多。让一个没有学问的人看见,真要把他吓坏了!其实道理明透了,名词便可用,可不用,或随意拾用。
7 I) F- i% j: w: u0 [! B, y9 Y; @ 第六层境界:运用自如* v' ~' \$ c, r6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