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八佾篇第15章 2014年6月3日

[复制链接]
石子云 发表于 2014-6-4 23:2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贾陆英老师学《论语》八佾篇第15

 

(重要通知:自63日起,贾陆英老师辅导《论语》时间改为每周四和周日下午330,请相互转告周知。)

63下午330分,《“论语”札记》作者贾陆英老师在老秘网“重温经典读书会”QQ 49231471里面,就《论语》八佾篇第15章进行了讲解,具体内容如下。

 

一、原文释义

 

原文:子入太庙,每事问。

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

子闻之,曰:“是礼也。”

注释:太庙:天子的祖庙。鲁国祭祀周公的庙也叫太庙。

鄹(音zōu邹)人之子:鄹,地名,在今山东曲阜东南,孔子在这里出生。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做过鄹大夫,《左传》称他鄹人纥。鄹人之子指孔子。

译文:孔子到了太庙,每件事都要问。

有人说:“谁说这个鄹大夫的儿子懂得礼呀,他到了太庙里,什么事都要问别人。”

孔子听到了说:“这就是礼呀!

“子入太庙每事问”的故事,展现了孔子注重向社会学习、向实际生活学习的态度。

 

二、敏而好学

 

问:孔子为什么说“每事问”就是礼?

答:孔子是当时闻名遐迩的“知礼”之人,包括国君、卿大夫在内的许多人都曾向他请教有关“礼”的问题。于是,有人看到孔子进入太庙后每件事都要问,就怀疑孔子是否真得懂礼。孔子的回答告诉人们,处处留心皆学问,诚恳地向人请教,这正是礼的精神。孔子曾经称赞孔文子“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他自己渊博的知识也是勤学好问得来的。

孔子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他头脑中固有的吗?也不是。孔子自己说的非常清楚,“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不承认自己是“生而知之”的人,他认为自己是“学而知之”。“好古”,就是对古代留下的文化典籍非常喜爱,“敏以求之”,就是非常勤奋敏捷地去学习,去追求、去探究其中的道理。孔子还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也,不如丘之好学也。”就是说即使在有十来户人家这样的小村子里,也必然会有像我孔丘这样讲忠信的人,但是未必有像我孔丘这样好学的人。因此我们说,“好学”、“有恒心”、“学而不厌”,这就是孔子有别于他人,又长于他人的地方。

孔子说:“学而不厌”。这正是他的人生写照。司马迁对孔子有一个评价,称孔子为“至圣”。他把孔子和那些君王进行对比,说天下的君王太多了,他们活着的时候很荣耀,但是死后就无声无息,被人遗忘了。而孔子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先生,到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已经过去了十几代,大约400余年的时间,而学者们仍然以他为师,他的影响还那么大,以至于天子也好,王侯也好,他们在讨论《六艺》的时候,还要以孔子的说法为标准。经过这样一个对比,司马迁得出结论:“真可谓至圣也”。“至”是“最”的意思,他认为孔子是最高的圣人。他还引用《诗经》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这句话,高度赞扬了孔子的品德和思想,表达了自己“虽不能至,然心乡(向)往之”的真诚愿望。就是说,我虽然达不到孔子那样的高境界,但是,我的心是向往这个境界的。康熙皇帝曾为孔子题匾,称他为“万世师表”,这个评价是非常恰当的。

云谈风请: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上进的基础。

贾陆英: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上进的基础。

——是的。注重向社会、向实际生活学习,是孔子的一大特色。这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孔子一生非常坎坷。他的祖先是商汤后代,宋国贵族,地位非常显赫。但是后来遭到权势迫害,家境衰落了。为了避难,他的祖上就逃到了鲁国。他的父亲是鲁国一个武官,地位不高。宋国和鲁国这两个国家恰恰是当时保存商周文化最多的地方,这对孔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孔子幼年,他自己讲叫“贫且贱”,这个“贱”字,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贬义,不是卑贱的含义,而是指社会地位很低。他三岁父亲去世了,17岁母亲去世了,幼年时代生活是很苦的。但是他从小就喜爱读书,深受商周文化,特别是周公之礼的影响。史书记载孔子从小玩游戏的时候,也是在表演行礼。到了青年时代,他仍然处于社会底层,看过仓库,喂过牲口,从事的是当时社会底层人做的工作。孔子15岁立志做学问,矢志不渝,终身持之以恒。30岁的时候开始聚徒讲学、教书育人。50岁左右担任过一段鲁国的官员,时间不长,很有政绩。但是,他的思想和所作所为不符合鲁国权贵们的利益,所以不可能长久。55岁被迫离开鲁国,率弟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希望能够从政,来实施自己的政治主张。但是在那样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他的主张不为所用。68岁回国,73岁去世。这就是孔子一生大概的经历。

1964213,毛泽东在春节座谈会上谈教育问题时,充分肯定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他对主管教育工作的领导说:孔夫子的传统不要丢。在谈话中,他还以赞赏的口气讲了孔子的经历,说明孔子的学问是从实践中自学得来的。

老猫:孔夫子的理念与时下的践行群众路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有何联系和区别呢?

贾陆英:孔夫子的理念与时下的践行群众路线,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有何联系和区别呢?

——19305月,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中说:“迈开你的两脚,到你的工作范围的各部分各地方去走走,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任凭什么才力小也能解决问题,因为你未出门时脑子是空的,归来时脑子已经不是空的了,已经载来了解决问题的各种必要材料,问题就是这样子解决了。” 《反对本本主义》是毛主席针对当时红四军党内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总结了当时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争论,结合他自己的实践经验而写成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个著名论断,就是在这篇重要著作中提出的。毛主席号召领导干部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理论联系实际,多做调查研究,以此“洗刷唯心精神”。《反对本本主义》在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过程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在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都是从《反对本本主义》发展而来。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在今天尤其具有重要意义。

老猫:谢谢贾老解答,可以将“每事问”写入对照检查材料的改进措施了。

贾陆英:谢谢贾老解答,可以将“每事问”写入对照检查材料的改进措施了。

——群众路线教育活动要突出解决“四风”问题,包括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二者的思想根源都是主观主义,而主观主义正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结果。因此,克服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必须从端正思想路线入手,从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入手,从老老实实向群众学习、做群众的小学生做起。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这首先是领导干部的事,同时也是我们文秘工作者的事。文秘工作者如果不能在这方面多下功夫,有所收获,包括学习和运用生动的、新鲜活泼的群众语言,就不可能跟上形势的发展,也难以完成好自己的任务。

建议大家在写对照检查材料的改进措施时,引用每事问的故事,引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主席的相关论述。

云谈风请:现在的群教活动也是总结历史,针对当下,寻求出路的过程。

爱就一个字:群众路线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回归,不是总结。

一个党派存在的基石,是存在一个支持他的群体。

斯岸:学习时也有人总结说,现在的老百姓和官员的关系还是一开始的那种关系吗?

煤矿小葵:每事问,事事问,而不是闭门造车、凭空想象。孔夫子在那么一个礼坏乐崩的时代,可以坚持这样的实事求是、不耻下问的求学态度,真是难能可贵,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三、治学之道

 

孔子对待学习的第一个特点,就是把学习看作人生最大的快乐。我们知道,《论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这是孔子切身的感受。现在,有很多人把学习当作是“苦差事”,一提学习就感到头疼。也有一些人仅仅把学习当成“敲门砖”,当成谋生的工具,这样的境界就过于功利化了。而孔子却把学习当作人生的乐趣和生活方式。他这样讲:“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他对学习态度上几种不同境界的认识和评价:“知之者”,就是学习仅仅是为了得到一点知识,满足于“我知道了”;“好之者”,就是对学问有一种喜好,有一种追求,这就比“知之者”进了一步;然而,仅仅是喜好,不如以学习为乐趣,把学习当作人生的乐趣,当作一种生活方式来对待,是最高的境界。《史记》记载,孔子晚年学习研究《易经》,“韦编三绝”。当时的书是竹简,需要用绳子把它编起来,叫“韦编”,孔子反复翻阅竹简,竟然把“韦编”多次折断,他学习的刻苦认真精神,由此可见一斑。有人问孔子的学生说:“你的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学生一时回答不出来,孔子说,你为什么不这样告诉他:“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意思是说,这个人立志读书,用起功来连吃饭都忘了,获得知识以后,高兴得连忧愁都忘了,甚至不知道衰老已经降临到自己身上。这是孔子的自画像,他的确就是这样一个人。

孔子对待学习的第二个特点,就是注重学思结合,求真求新。孔子说自己“信而好古”,对古代的文化,他非常笃信而喜爱。但是,他从来就不是一个食古不化的人。他有一句名言,就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就是死啃书本,缺乏思考,这样就会迷茫受骗,学的再多也没有用。思而不学,就是只在那里苦思冥想,而不去学习,这样就往往会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困境,以至于使自己缺乏信心,那也是很危险的,因为没有知识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就是前人经验的积累。孔子自己也好,他教学生也好,就是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温故而知新。”所谓“温故”,就是指对古代典籍的学习,所谓“知新”,就是在学习的同时要进行思考,经过自己头脑的思考,引申发挥出新的见解、新的思想。如果没有新的认识、体会和概括、总结,孔子怎么能成为人类杰出的思想家呢?自古名师出高徒,但孔子的老师是谁?不知道。学生讲,孔子学无常师,他是自学成才的。孔子很注重向他人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就是他的经验之谈。孔子还注重向实际生活学习,他来到周公庙,事事向人请教,有人就讥笑他不懂礼,孔子却说,不懂就问,这才叫礼呀!孔子入太庙,“每事问”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一直启迪着人们,要注重在学中问,在问中学,这样才会有“学问”。毛主席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号召共产党人学个孔夫子的“每事问”,以此去洗刷唯心精神。总之,孔子的学习,第一是注重向书本学,这不是死读书,而是温故而知新;第二是注重向他人学;第三是注重向实际生活学。这就是孔子学习的态度。“文化大革命”中,有人批判孔子,说他教人“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这实在是一种无知。

孔子对待学习的第三个特点,是强调学习要实实在在,言行一致。他讲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就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我们每一个人的知识都是有局限的。有我们懂得的东西,也有我们不懂的东西。只有承认自己有不懂的东西,才会有求知的欲望,才能通过学习变不懂为懂。这就是“是知也”的道理。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现由不知到知的转化、提高的过程。如果不懂装懂,就阻塞了自己继续学习和进步的道路。孔子认为做学问和做人要相一致,他强调“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是说君子的行为比言语更重要。你做得到再说,做不到就不要说。不像有些人,没做之前先吹一顿,做不做是另外一回事。他还强调“过则无惮改”,有了过错,不要害怕改正,有了错误不改正,才叫做真正的错误。

综合起来看孔子的治学之道,我想概括这样三句话:

一是学而不厌的求知欲望,这是学习的动力源;

二是学思结合的求真精神,对知识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而且要追问为什么,搞清楚为什么,求得真理。用我们今天的话说,要认清事物的本质,掌握事物的规律,这才叫学到了真正的知识;

三是学用一致的求实态度,学是为了用,为了指导自己的言行,学与用要相结合,言与行要相一致。正因为如此,孔子登上了他那个时代思想文化的高峰。总之,勤于学习,加善于思考,再加丰富的人生阅历,造就了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学习是一种人生态度,人生是一段学习旅程。上海明德进修学院副院长王伟老师在一次讲演中说,学习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我们的生活。学习是贯穿我们整个生命历程中的一项活动,我们每个人终生都在学习。这种学习分为正规学习和非正规学习两种类型,其中非正规学习占的比例更大。非正规学习是指在社会实践方面的学习。正因为非正规学习,我们知道了更多的事情,我们才活的更加有意义。人的一生,一要学会求知,因为社会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未知,追求真理;二要学会做事,因为学习要是通过认识世界从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社会需要能够作出贡献的人;三要学会共处,它能让我们了解他人,帮助他人,从而有一颗对祖国对人民真诚的爱心;四要学会做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学会做人是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做人的根本,它能够发掘出人的内在潜力,是人类的内在财富。

煤矿小葵:求知求真求实这三求是学习的三个过程 每一步都不容易。

爱就一个字:人一生都在学习,学之重要毋庸置疑,关键是学什么,怎么学,学了咋用。

贾陆英:学什么?

——一学党的基本理论,二学优秀传统文化,三学其他民族一切文明成果。

怎么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

红豆醒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本就不爱,如何乐学了?他强调“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就是说君子的行为比言语更重要。你做得到再说,做不到就不要说。不像有些人,没做之前先吹一顿,做不做是另外一回事。--现在成功学却教导我们要敢于向“公众承诺、勇于裸奔”,事实证明这样的效果还真不错,激发了人类的潜能。这可是“先说后行”的典范了。

云谈风请:勤学、善思、巧用是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法宝。也是为人处世的一面镜子、六字诀,但要做到做好真不容易。

贾陆英: 勤学、善思、巧用是我们学习和工作的法宝。也是为人处世的一面镜子。

勤学、善思、笃行——说得好。

爱就一个字:毛主席的很多著作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知难行易,怎么理解?

贾陆英:毛主席的很多著作 是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起从实际出发,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云谈风请:自古至今勤学者众,善思者寡 ,而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工作中去,更不容易。

睡虫西麦: 少说多做。

爱就一个字: 说还是要说,在于解决思想疙瘩。

煤矿小葵:如何就做到善思巧用,从而学以致用呢?

贾陆英: 自古至今勤学者众,善思者寡 ,而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工作中去,更不容易。

——我赞同这个观点,其实是知也难,行也难,都需下功夫修养提高。

红豆醒来:其实如何下功夫也是一门学问啦!学习除了兴趣,还是个技术活了。

爱就一个字:以为上了书的就是对的,文化落后的中国农民至今还存着这种心理。这是主席的话。关键是古为今用,规律性的东西,还有就是贴近实际,如他的用兵战术一句话,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游击战术,林彪总结的。第五次反围剿,就是错误的以硬碰硬,结果不得不长征。还有就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这也是实事求是。一切真正的学识来源于实践。或者说实践中斗争,你吃了亏,长了一智,就形成知识了。所谓的大家,就是把这些群众实践中的不知觉行为,发现挖掘总结了来了,但实事求是,要有一个前提,理想信念是高尚的、远大的,就是出发点的问题。

云谈风请:毛主席很会研究历史,古今中外无所不涉,更重要是他能借鉴历史 ,结合当时中国现状探索一条开创新中国的光明道路。而过去的农民起义都是以轰轰烈烈开场 ,以惨惨烈烈结局,而毛泽东 《甲申三百年祭》就是对历史的认真总结对当时新中国成立后的警言。

贾陆英:毛主席很会研究历史,古今中外无所不涉,更重要是他能借鉴历史 ,结合当时中国现状探索一条开创新中国的光明道路。

——这正是值得我们学而不思则罔的地方。

红豆醒来:先生是一眼观古一眼察今,两相融合,便出政言良方啊!这个和毛先生的收放自如、睿智刚毅、浪漫严谨并蓄的性格不无关系啊。

 

四、学习格言

 

贾陆英:在百度搜索了有关学习的格言,与大家共勉:

不渴望能够一跃千里,只希望每天能够前进一步。

成功包含着黄连与蜂蜜,黄连在成功前吞咽,蜂蜜在成功后品尝。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

求学的三个条件是:多观察、多吃苦、多研究。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受到鼓舞,找出努力的方向。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重复是学习之母。

成功不是将来才有的,而是从决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累积而成。

成功呈概率分布,关键是你能不能坚持到成功开始呈现的那一刻。

成功与不成功之间有时距离很短,只要后者再向前几步。

自己打败自己是最可悲的失败,自己战胜自己是最可贵的胜利。

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让我们将事前的忧虑,换为事前的思考和计划吧。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失败是什么?没有什么,只是更走近成功一步;成功是什么?就是走过了所有通向失败的路,只剩下一条路,那就是成功的路。

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再冷的石头,坐上三年也会暖。

障碍与失败,是通往成功最稳靠的踏脚石,肯研究利用它们,便能从失败中培养出成功。

一个高傲的人永远成不了大事,一个卑微的人亦是永远成不了大事。

只有受过教育的人才是自由的。

莫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机会。

时间是一笔贷款,即使是一个诚实的还贷者也无法还清。

打盹会做梦,学习会圆梦。

纵使黑暗吞噬了一切,希望还可以重新点燃。

将规范修炼成一个习惯,把认真内化成一种性格,用恒心转化为一种动力。

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的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来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不读书则愚,不思考则浅,不多练则生,不巧用则钝。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人生没有失败,自信创造精彩。

做无悔事,无悔做事,做事无悔。

战胜别人,先要战胜自己。

时间对每个人是公平的。我们应抓紧时间,努力把握住每一个今天,在今天尽量多做实事,使今天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自己不会的题目,去看了别人的一会儿就会忘记,但如果是自己思考出来的,就会记得很牢、

知识很宝贵,就好像是金矿。学好知识,掌握好本领,会对我终身有益。

一个人要取得成功,就要努力加拼搏,更重要的是不轻易气馁,才能取得成功。

既然时间像东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那么最明智的选择就是要珍惜时间,永不停歇。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脚踏实地海让路,持之以恒山能移。

生活中没有弱者,只有不愿努力的人。

平坦的道路是坎坷走过的成因,优秀的成绩是努力学习的见证。

只会幻想而不会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的喜悦。

学习就像一场拔河比赛,只要用坚持,就能获得胜利。

今天编织的双翼,决定着明天腾飞的高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知识就是力量。

人生代代无穷已,学识绵绵无绝期。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信念是生活的太阳,面对它时,酸楚的泪滴也会折射出绚丽的色彩。

前进的理由只要一个,后退的却有无数个,给自己一个理由。前进!

生命是一条平静的长河,知识就是那可以激起浪花的石子。

学习就像登山一样,只有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才能登到最高峰。

只有创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实的生活。

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此刻打盹,你将做梦。此刻学习,你将圆梦。

学习尤如登山,需要坚持,虽然过程是艰难的,但只要懂得享受,也能其乐无穷,当攀上顶峰时,便能饱览美景。

学习,不分贵贱,勤奋不分聪愚,成败,不分天才,时间,证明成就。

最穷是无才,最贱是无志。

拼,困难向我们低头;再拼,成功向我们招手。

立下人生志向,活出人生精彩;铺好今天沙石,走出明天大道。

学习改变命运,奋斗成就未来。

斯岸:俞敏洪说的对,成败是要从一生来看的,不是一时一事。

云谈风请:每个学习过程都离不开对过去的反省。不能借鉴历史,结合当下,就不能很好地创建成效。当下群教活动也是毛泽东思想群众路线的发扬光大。

爱就一个字:学贵有恒。

红豆醒来: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

--我很平凡,所以仰望伟大。如果我坚持行走,或可走完“伟大的行程”?

爱就一个字:就象跑步,你跑了一百米了,下个一百米还会远吗?你跑了三百米了,六百米的距离就只剩三百米了,如果你一步都不跑,六百米还是六百米。

红豆醒来:可是跑到第十个一百米是你一定很疲惫 。

 

五、下讲预告

 

下节课内容:316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射不主皮:皮,指箭靶。古时行射礼时,以是否射中为主,而不是以能否射穿靶子为主。

同科:同等。

孔子说:“比射箭,主要不是看能否射穿靶子,因为各人力气大小不同。这是古时候的规矩。”

 

精彩评论6

正序浏览
yqczqcz 发表于 2014-6-5 02:2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学习了!谢谢贾师。石帅辛苦!
 
camb 发表于 2014-6-5 06:06: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受益匪浅,学到很多!多谢贾老师!
 
老猫 发表于 2014-6-5 07:08: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贾老的辅导内容向纵深拓展,可见备课充分。今天下午,我们继续。
 
贾陆英 发表于 2014-6-5 09:5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无止境,学习是人的一生中第一个重要的大事。
 
亮亮亮 发表于 2014-6-5 10:50:4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悟颇深,到了机关,总以为人际关系是第一位,老不看书,到了写材料老想着东抄西抄,而且没有到一线部门锻炼过,明显对问题把握不准,我感觉一线上来的领导与综合部门上来的领导作风完全不一样
 
木二人 发表于 2014-6-5 14: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的功利性强,学习的境界低,学习效果自然就不怎么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3粉丝

4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