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春风浩荡力 激流扬帆正是时 张宏伟,男,汉族,1968年2月出生,山西武乡县人,研究生学历(吉林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经济师职称和注册高级科技咨询师职称。1990年7月参加工作,199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长治市统计局局长。 参加工作后历任长治市计划委员会工业科干事、副科长、科长。2001年任长治市改革发展计划委员会总经济师。2003年任长治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2007年5月和2009年11月两次赴北京大学参加经济管理高级研修班学习。2012年任长治市统计局长至今。 按照省委组织部安排,我于2012年4月至10月到抚顺市发改委挂职,担任副主任。此次选派干部到省外挂职锻炼,是我省为加快推进“山西综改试验区”建设而采取的重大举措。因此我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挂职期间,我认真研究当地发展思路,并对照长治实际进行深入思考,不断寻求加快长治发展的方法策略。通过这半年挂职锻炼,我不仅学到了先进的管理理念,而且开阔了视野、启迪了思维,收获颇丰。 一、抚顺与长治经济发展对比 从经济总量来看,抚顺地区生产总值略低于长治,但人均GDP远高于长治,且经济结构要优于长治。2011年抚顺地区生产总值1113.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0.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673.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69.4亿元。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3:60.5:33.2。人均生产总值50490元。长治地区生产总值1218.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827.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42.3亿元。三次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0:67.9:28.1。人均生产总值36425元。 从工业来看,抚顺工业增加值低于长治,但行业结构优于长治。抚顺市因“煤”而兴,煤炭曾在抚顺的经济发展中发挥过极大的作用,随着经济转型的加快,煤炭已逐步退出抚顺的主导产业行列。2011年抚顺原煤产量仅545.2万吨,而长治原煤产量为1.04亿吨,且煤炭行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高达75%,一煤独大情况较为严重。 二、抚顺转型发展的思路及成果 抚顺有着辉煌的历史,上世纪60年代抚顺被誉为“煤都”,煤炭产量曾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然而随着煤炭资源的日渐枯竭,抚顺开始了艰难的转型历程。 1.植入新型接替产业 面对煤炭资源枯竭的发展桎梏,依托原有产业寻找有前景的接替产业成为抚顺实现城市从新崛起的突破口。依靠36亿立方米的油母页岩、89亿立方米的煤层气储量及已有的化工基础,石化业成为了替代煤炭业的切入点,石油化工逐步发展为抚顺市新的支柱产业。到本世纪初,抚顺石化产值已占到全市经济总量的60%以上。 2.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由煤炭转石化虽然保证了抚顺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抚顺传统石化产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游,中下游精深加工业比较薄弱,致使原材料大量流向外省市,发展后劲不足。为改变这一状况,抚顺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由资源型城市向资源深加工型城市转变”的发展思路。规划了占地310平方公里的“石化新城”,并引进总投资227.78亿元的“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项目,有效拉动了塑料深加工、橡胶制品、精细化工深加工、石蜡深加工等配套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上下游一体化的深加工石化产业链。到2011年末,石化新城共完成生产总值188.7亿元,占全市16.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00亿元,占全市2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0亿元,占全市17.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5亿元,占全市11.7%。 3.培植壮大新兴产业 沈抚同城化、资源配套区等战略的推出对于抚顺而言是空前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是,面对机遇不等于把握机遇。为了让全市上下达成共识,抚顺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号召大家将“雷锋精神”融入大发展大建设中去并赋予“雷锋精神”新的含义。同时,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手段,有效整合各种资源,规划了258.8平方公里的沈抚新城,并将其作为沈抚同城化的切入点、综合配套改革的先行区,为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 三、对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启示 1.“城市精神”是推动地区经济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城市精神”是支撑城市生存与发展的思想灵魂,是凝聚人民实现奋斗目标的动力源泉。综观近几十年的发展史,抚顺之所以能在每次危机和挑战面前转危为安,并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正是因为有敢闯敢干的“城市精神”作为引领,并时刻结合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不断丰富充实“城市精神”的时代内涵。 当前,面对“山西综改试验区”建设的大好机遇,长治必须深入挖掘自己的“城市精神”,秉承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潞商精神,弘扬不畏艰险、敢于胜利的太行精神,发扬勤奋敬业、坚忍不拔的纪兰精神。在综改试验区先试先行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干快上、敢为人先,力争走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的前列。 2.“转型升级”是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速推进,对资源的需求呈倍级增长,这种需求推动了资源价格的飙升,加剧了资金向资源型行业的集中。然而以资源为主的单一产业结构极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使地区经济大起大落。因此,为避免经济在大繁荣之后陷入急速衰退,转型升级是资源性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长治工业对煤炭的依赖度极高,在当前外部需求萎靡不振,煤炭价格持续下降的背景下,为保持经济的平稳持续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综改机遇,利用煤炭产业积累的资金、技术、人才优势,大力推动工业的转型升级。一是在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上先试先行。继续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增加资源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通过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二是在接替产业的抚育培植上先试先行。结合自身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做好顶层设计,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三是在生态环境的治理保护上先试先行。通过整体规划、改进工艺等方式把资源开采对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加大对矿区的修复、绿化和治理力度,综合利用矿物共生物和废弃物,积极发展循环经济。 3.“第三产业”是地区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新引擎 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对于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推动地区经济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长治在发展第三产业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要积极转变旅游业发展理念,深度开发神话传说、八路军文化、峡谷奇观“古色红色绿色”三色旅游项目,努力打造精品化、特色化的旅游产业;同时在市域城镇化上先试先行,加快推进上党城镇群建设,激发经济积聚效应,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使长治经济实现由工业“单核”推动向工业、第三产业“双核”协调驱动的巨大飞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