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4年2月27日)
同志们: “三农”工作,始终是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牢牢把握新一轮改革创新的总要求,以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扎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加速农民市民化和现代化进程,在更高起点、更高水平上打造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样本。 十八大以来,中央针对农村改革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部署、新要求 [①],省、市也提出了明确的贯彻实施意见。就新区而言,从全面深化改革创新来看,农村始终是重点难点所在;从农业现代化来看,对农业的一些传统看法正在颠覆,农业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加速拓展和渗透 [②];从城乡一体化来看,农民始终是最需要重视的庞大群体。 2009年以来,新区以“万顷良田”土地整治为抓手,展开了土地集约高效利用的新尝试,奠定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基础,加速了农民向市民的历史性转变,探索了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新路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区“三农”工作的核心目标,就是进一步培育和放大城乡一体化探索的样本价值。这既是新区新一轮改革创新的迫切命题,也是苏南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核心任务;既是破解新区当前一系列“三农”难题的必然要求,也是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借鉴示范的崇高使命;既是新区在更高层次上加速“甲板起飞”的不懈追求,也是新区近30万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希望同志们思想上务必重视到位,行动上务必落实到位。 下面,结合新的一年“三农”工作,我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核心,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 近年来,新区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发展。但是,结构不优、特色不显、效益不佳、品牌不强、服务不细的问题依然存在。同时,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正从以提高土地生产率为主向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生产率并重转变,农业投入方式也从以劳动投入为主向以科技投入为主转变。为此,一要加快农业“三集”园区建设。要全面落实全市推进产业“三集”发展大会精神,做强做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姚桥现代渔业精品园、姚桥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园区载体。加强对现代农业的产业研究,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及重点,瞄准台湾、以色列等农业优势地区,加大现代农业精准招商力度。围绕“高端、高质、高效”导向,坚持生态农业、精品渔业、观光农业和种源农业“四轮驱动”,进一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速提升现代农业核心竞争力。二要加快培育多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园区实施范围内,积极引进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着力打造特色主导产品和示范品牌,强化与现代商业模式的融合,重点做大做强森禾花卉、科华渔业等领军型企业。在农业园区实施范围外,稳步推进土地流转,支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③],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引入工商资本,依托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批发市场、电子商务等农业产业,不断向农业输入现代生产要素和经营模式。大力引进和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为现代农业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要强化科技创新支撑。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优化科技创新要素配置,强化农业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生态链的互动融合。深化与深圳华大基因的战略合作,重点在生物农业、水生种业上闯出一条新路,打造新区现代农业的亮丽名片。依托江苏大学国家级新农村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推进以设施农业、生物农业、生态农业为重点的产学研合作,加强农业技术集成化应用和资源循环利用,积极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④]和省级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 [⑤]。依托现代农业检测平台和物联网,探索建立具有新区特色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新体系。 二、以强化公共产品供给为核心,扎实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通过近年来大规模有序拆迁安置,新区农村社会和城乡关系发生了深刻变革,基层原先管理服务架构和居民之间的社会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对改进乡村治理方式、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更高要求。一要强化公共产品供给。在持续扩大供给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公共产品供给结构,不断完善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养老服务“六大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在社区养老上加快探索、先行先试 [⑥]。充分发挥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的正向叠加效应,扩大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服务,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公共服务领域,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最大限度地推进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不断满足新区群众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二要突出绿色生态特色。绿色生态是最大的公共产品。要根据全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永久划定新区生态功能区和生态平衡区。依托中瑞镇江生态产业园,积极推广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大力推进“绿色新区”建设,持续开展植树造林、水环境和农村综合环境整治,加强湿地保护和修复。以华山、儒里传统古村落为载体,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动员全社会参与到延续历史文脉进程中。三要健全现代社区治理。落实社区“一委一居一站一办”管理体制和“四有一责”目标任务,全面推进“政社互动” [⑦],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参与作用,积极探索不同情况下居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增进安置居民的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和行为认同。高度重视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改造和外来人员管理服务,让新老拆迁居民、本地市民和新市民同享改革发展成果 [⑧]。要树立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理念,及时化解农村社会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继续推进“第一书记”挂钩帮扶经济薄弱村机制。
[①]可以归纳为七个方面:一是突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二是全面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三是准确把握农业农村改革方向,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四是着力解决好“谁来种地”的问题,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五是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型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六是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确保“舌尖上的安全”。七是以人为本建设幸福美丽乡村,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②]中国农业大学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教授研究认为,农业功能有两级,一级功能包括:经济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功能。二级功能是在一级功能基础上细分的,分别是:经济功能包括高效生产粮食、供给优质食品、生产要素贡献、多样性;生态功能主要是保持水土生物,以维持生态系统、涵养水资源、保护土壤、保护动植物;社会功能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就业(提供广阔多样的就业空间,吸纳返乡人员)、教育(理解自然,体验乡村生活,培养协调性、创造性)、健康身心(观光休养,缓和紧张情绪,人性复归,治疗现代病)、社会保障(保护社会多样性,维护社会稳定)。
[③]新区现有农业用地面积12.6万亩,其中万顷良田建设工程一期土地综合整治面积5.59万亩(其中耕地5.03万亩),二期2万亩(其中耕地约1.6万亩),万顷良田范围外农业用地约5万亩。
[④]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由科技部等六部委联合组织实施,定位为产学研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孵化基地、促进农民增收的科技创业服务基地、培育现代农业企业的产业发展基地、体制机制创新的科学发展试验基地和发展现代农业的综合创新示范基地。目前,全国已批准建立71家,江苏有常熟、南京白马2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⑤]今年江苏省委1号文明确提出,“以节约农业投入品和加强资源循环利用为重点,启动实施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示范区、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建设。”
[⑥]当前,养老问题已成为中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当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7%时,这个国家便已进入老龄社会,占14%时即进入深度老龄社会,占20%时则进入超级老龄社会。据此测算,中国在1995—2000年间已进入老龄社会,约在2025—2030年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之后将以世界最快的速度,与西方国家同期在2035—2040年间进入超级老龄社会。因此,在养老问题上先行探索既十分必要,空间也很广阔。
[⑦]“政社互动”太仓模式(全称是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已得到全国村务公开协调小组肯定和推广,江苏省要求2015年实现省内全覆盖,今年省委1号文明确要求全面推行“政社互动”。
[⑧]目前,以大港街道港中新村为代表老旧小区不同程度存在硬件设施老化、服务功能滞后、社区管理难度大、历史遗留问题多、闲散人员复杂等问题,去年大港街道投入1500多万对部分老旧小区进行了改造,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后期面临资金投入不足等困难。要抓紧建立全区联动机制,区财政要加大投入力度,加快对老旧小区的整治改造。
[⑨]这不仅关系到农民财产权利的保护和增进,而且直接关系到新区城乡一体化的整体进程,特别是农民基本政治权利的保障和新区农村建制的变革。去年大路、姚桥6个村选举问题充分反映了该项工作的迫切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