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完成一篇省室交办的调研文稿。对此篇文稿,虽没有付出太多的努力,不曾想领导对此非常看好,交掉上头的任务后,本单位也进行了印发。后来,市委一位领导看到,又给予了肯定。, B9 E2 t; X% B* q7 |
* `1 m6 ^$ p J" t. m
这篇没有署名的调研报告,究竟是哪里引起了领导的关注?回过头来,我仔细琢磨,终于悟出点名堂来,那就是要用自己的话来写文章。该篇调研报告结构上毫无新意可言,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段论,并且标题就是简单的四个字。第一部分语言上也谈不上新意,内容却是比较实在,在有限的3页纸内还附了一份表格。
" w6 K" j3 n* c$ P8 z7 q
% h, h! k2 Y) c 那么,第二、第三部分呢?其内容我也是大多引用各县市提供的素材,所不同的是,我“借”用了当年克强副总理视察安庆时提供的有关资料,从反方向来进行分析,把过去认为是优势的观点,转变为这次的劣势的观点,如今年由于受春旱影响,早稻面积减少、中稻面各增加,在向上级汇报成成绩时说“以秋补夏”,在调研时改为“隐性抛荒”。还有关于农民收入的问题,在表述方向我也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我想,从这个角度看,这些逆向思维的独到见解应该令人为之一震。- f9 B- e: O% i; F$ Q" s) Y
5 A7 u8 U' \* C0 i5 ?4 G
再看标题观点,乍一看蛮新鲜的,其实这是我当时为了尽快完成任务采取的一种投机取巧行为。比如,分析问题用了四个“困”字,即效益困扰、投入困乏、思想困惑、制度困境,早在2009年一篇调研报告中已经用过,这四个“困”,当时也是我的发明,我想没有人会记起它,因为网络中到目前为止也还搜索不着,所以自己又借用一次。解决问题部分,我又用了“把某某点放在某某上”句式,别人可能新鲜,实则亦是我最近一篇调研报告中已经使用过了,只不过是在原来“着眼点、切入点、关键点、支撑点、落脚点”基础上变换了一下句式而已。
3 b5 F0 g, `8 `# Y3 z. R f# H% v# i' {3 j+ n
0 M1 G: Z, P: ?/ Z( ]
# [: i' n4 C' k6 u) q,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