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 V) o; u: }$ O/ k: T
穷山距海,不能限也。 + q: a' }2 |$ l; N6 A. F
志之所向,无坚不入, 9 k$ | z2 }# D) N9 O
锐兵精甲,不能御也
% D9 V% M. B- `' B* w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
. g+ S+ x3 s7 l- o8 T# j* K 典出:清《格言联璧》 ) ^9 p% u' Q6 q% ~/ L8 ~
原文:同引用 8 l/ s& K+ _ p" ~
释义:志向所趋,没有不能达到的地方,即使是山海尽头,也不能限制。意志所向,没有不能攻破的壁垒,即使是精兵坚甲,也不能抵抗。 $ Y" D: f" U2 V0 q& C1 w
立志是事业的开始,也是基础。志是志向,首先要在心中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当官为了什么?仅仅是为了捧个铁饭碗,赚个安稳钱?还是为了握着印把子,以权谋私?还是为人民服务?心志所向,是根本的信仰问题。志还是意志,大凡志向坚定的人必然有股子倔强劲,越是艰难困苦,便会愈挫愈勇。领导干部都面临着“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三大问题,在回答这三个问题前,要先问问自己“志之所在”。
7 a% w: L, R/ s7 h z2 q 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最要在“速改”上著力
6 l+ T& Z+ q @1 Z ——习近平在河南兰考县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18日)
1 G0 G, B1 L% X u( k 典出: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二十一 y1 H( `& ?! r8 W4 K' p0 K
原文:吴知先问“过则勿惮改”。曰:“程子所谓‘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曲折专以‘速改’字上著力。若今日不改,是坏了两日事;明日不改,是坏了四日事。今人只是惮难,过了日子。” & U7 G8 R1 W5 b0 m$ d1 o
释义:意识到自己不善的言行,就应该立刻改正从善。最要紧的是在“速改”上下大工夫。
$ [# h e9 J9 J5 j) A 修身讲究缓养,如文火炖物。同时也讲究急攻,如猛火煮物。养的是善性;攻的是恶因。修养所面对的问题很多都是再普通不过的大道理,但为什么我们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屡屡犯错,甚至终身犯错呢?原因就在于“知其不善”,却不能“速改”。一个错误放过了,下一个错误必然也会放过,道德惰性是自己纵容出来的,“大错误”也是从“小错误”日常积累的。 0 M; \' E3 F! E* d1 D1 X5 R2 H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 u2 C6 G4 Q7 \1 A9 g0 d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节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 / z/ V' f/ e* a
典出:《诗经·小雅·小旻》
2 L1 l0 O0 t F& I' o0 E 原文: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如临深渊。 ' U7 `0 [5 m2 B5 z" p
释义:(君子修身讲究谨慎)犹如脚踩在薄薄的冰面上,或站在悬崖边上一样,时时唯恐失坠。 0 Q8 d4 F# I- q
《诗经·小雅》里的这句话常被后人用来形容审慎的品格。习近平引用此语,意在说明党员领导干部面对人民赋予的权力,面对组织给予的信任,应该时刻在内心保存一份敬畏心,在用权上,慎之又慎,丝毫不能懈怠。
% O" Y, e* B3 a" i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 W6 K! D$ k( Z- `5 {
——习近平《之江新语·追求“慎独”的高境界》
$ g2 i/ l! L9 L9 O0 q3 n 典出:《礼记·中庸》 / ^- W: B0 U( E5 p# p
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4 Q2 ~: ^* Z" B9 C2 }; r
释义: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 + e' o0 E/ _/ |3 f& D y8 [5 W) s
传统儒家哲学认为,人一生下来便秉承了天命之性,性中存有善根,遇事便生发出来,如恻隐,如好恶。但这种善心萌动,又往往在最隐微处,只有自己知道。很多贪腐官员在忏悔书中提到,第一次受贿时,内心总觉不安,这不安便是善根。如果此时能及时克制住贪欲,护持善心,也不至于滑向深渊。所谓“慎独”,就是要人前人后一个样,就是要时时叩问自己良心是否有愧。
9 ^4 |) A* B. U+ N4 L6 g' h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 ' b _* A) }8 t& h, q0 f% x
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 ( [$ Y0 U( k/ T# B- }# _, Q9 k
——习近平《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 w: G# Y+ g! d; u, R3 C+ l 典出:《春秋榖梁传·僖公二十二年》 " h# T$ c1 W+ K! e% C# X" M
原文:同引用
" H" a7 ^! P% T; h$ T 释义: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能言语。如果不能言语,何以称为人?言语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能表达承诺。如果言而无信,言语再多也没有意义。
; r/ Q/ w% P, n1 x “信”字由人和言组成。人是社会的动物,以言语沟通,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基本特征。言语能传达信息,我们也在不断交流中了解彼此,表达信任。所以说,“信”是社会交往的基本道德。现实中,我们碰到不少人,好为浮言高论,却不能取信于人,不能落到实处,这些漂亮话越多,越是透支信任。
, @+ C# [' s I% t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U1 U% S) _8 F9 L( s4 |+ {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
1 P7 l; v( L, i) O+ F, [0 ] 典出:《国语·周语下》
/ E, E9 k1 O! A) l+ @ 原文:同引用 9 e8 L- r6 {+ J- L7 P
释义: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 - z P# S- i8 M) w8 n, v
人总是有种难以克服的惰性,包括行动和道德上的惰性。行动上的惰性如好逸恶劳、“拖延症”等等,如果能有严格的纪律约束,总能大体上克服。但是如果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克服道德惰性,念念不忘护持一颗善心,便不容易了。人要舍恶从善,一是内心必须有强大的信念做“防护堤”,二是必须有良师益友互为提点。立志须坚,交友须慎,青年领导干部尤为切要。 . O6 P) J5 H: v& R7 B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4 J5 m8 D, y6 F* x ——习近平《摆脱贫困·从政杂谈》
# E) @% s- q% h% S. C5 ]6 S 典出:《论语·子罕》 7 B' X) L) I; K! b) Z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h! O: u0 r& A# @! ^% K
释义:军队的将领可以被俘虏,但男子汉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7 o: h$ Z2 E, S! R( y. Y% w
这里的“志”是“志气”。人要立志,才能知道用功的方向。面对诸多挑战,没有一点“志气”充盈胸中,是万不能支撑过去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改革攻坚时期,面对质疑、退缩、观望等消极情绪,领导干部胸中要有一点“志气”,排除万难,勇往直前,否则如何担当得起历史的重责? : k' \/ X3 r. Y2 u% ~, H
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 ]& I( \( M! D( X! `5 m8 V ——习近平《摆脱贫困·从政杂谈》
( l* l ]& Z: i/ w' Z 典出:《墨子·修身》
/ g0 J2 {0 _7 x2 X 原文:务言而缓行,虽辩必不听。多力而伐功,虽劳必不图。慧者心辨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言无务为多而务为智,无务为文而务为察。
, Z' f E2 P$ b# f: J1 M6 C 释义:聪明人心如明镜却不过多言语,能干实事却不邀功争赏,这就是他们名扬天下的原因。 2 Q7 J8 I) Z( P7 x
墨子是现实主义者,也是实干家。他说,言不在多,在于有无智慧,话不在漂亮,在于能否洞悉本质。言语如果不能付诸行动,一切都等于零。现实中,有些人只有半瓶水的储量,却喜欢到处显摆,有些人一有成绩,便急于争功邀赏,相比那些实干者,品格高下,公道自在人心。所谓“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真正成就大事业的人,必然是少说多做的实干派。 3 ]( I" F8 \7 j6 t! Y5 o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Y* U- L) @$ }, k2 K: p+ P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节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13年3月1日) * s9 N6 i) Y- F: U) f
典出:《孟子·滕文公下》 I9 {0 l( l9 d/ U- D
原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V+ j. u& f* T. ^& s8 }
释义:(真正的大丈夫)富贵不能使之腐化堕落,贫贱不能使之改变志向,武力也不能使之屈服。 ! k. O7 B' N) I2 y, [( N
孟子在与弟子景春谈论“何为大丈夫”的问题中,提到了这著名的三句话。在孟子看来,真正的“大丈夫”不应以权势高低论,而是能在内心中稳住“道义之锚”,面对富贵、贫贱、威武(强力胁迫)等不同人生境遇时,都能以道进退。新时期,领导干部面临的急难险重任务多,诱惑也多,如何能处顺境不骄,处逆境不怨,首先要问问自己心中的“道义之锚”在哪里。
$ q6 h+ L. `: U0 R# [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 k2 Y$ l+ k5 G4 F% e$ j# y+ F
——习近平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第二批部署会上的讲话
! M0 a/ L% d4 t6 ^9 | 典出:《吕氏春秋·诚廉》
7 }2 L) o& c" M: p. v+ N( h+ M( t 原文: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坚与赤,性之有也。性也者,所受于天也,非择取而为之也。 7 b% _9 |" c8 a8 o$ M3 D' v Z: ?
释义:石头再怎么破碎,依然是坚硬的;丹砂无论怎么磨损,依旧是红色的。 * }/ l3 C# R9 f
坚硬是石头的本质,红色是丹砂的本色,因此,它们不会因为外力而改变固有的本性。以物喻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今天,面对复杂局势和各色诱惑,领导干部能否经受考验,还是要先问问自己,什么是共产党员的本质。 ' h$ C4 Q" G4 |: |$ \, F) C
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 m' y9 o1 L7 P" k
——习近平《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
3 e3 K& a' P; U2 C# K/ B 典出:《亢仓子·训道篇》 e2 V7 V) @9 K% J
原文:人有偏蔽,终身莫自知己乎?贤者见之宽恕而不言,小人暴爱而溢言,亲戚怜嫉而贰言。人有偏蔽,恶乎不自知哉?是故君子检身常若有过。 - k. |3 p) F8 a
释义:君子检点自身,随时反省,就像常有过失一样。
; K6 ?% q# U8 s$ N" }& o+ ~ 人贵有自知之明。《亢仓子》说,人对自己的认识都会有“灯下黑”的时候。贤人因为性格宽容而不愿意多提他人短处,小人因有求于你而多有吹捧,亲戚因爱护你所以常顺从你的脾气。久而久之,自己也容易产生完美的幻象。所以,修身要像面对镜子一样,时时反观自身,检视不足。这是反身而诚、反求诸己的修养工夫。
# O! t# Y, ~( U* y 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 x0 G0 I+ w8 ?
——习近平《之江新语·做人与做官》
9 T, ]3 D: q, ^ 典出:宋·王安石《洪范传》
! w! _) m, {' D! g8 o- K 原文: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不患无位,而思德之修也,不思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 ?$ o% d/ i7 n# H9 d 释义:要先修心治身,充实德行,而后才能从政。 # J+ Q t& z6 B; |! j- O
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哲学中,人是一切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目的,这是中国人本主义的政治观。所谓出发点,就是“修齐治平”的“修”字。在中国人看来,任何设计再精妙严密的政治体系,最终需落实到具体个人。因而,个体的修养水平是基础性的,能“修其心治其身”是为政者的基本素养,也是从政前的准备。现在,中央的用人观讲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与古代的用人智慧一脉相承。 $ ]1 r- X( E# I! ^7 [3 k/ q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o: E- h m: v9 f, k7 D: J* Y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考察时的讲话(2014年5月4日) ) N: C. F# J/ |. Q% t! @
典出:清·郑燮诗《竹石》 " Q8 ?1 o" }4 V0 g i- Y! n+ j
原文: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3 \4 J$ l( G. h+ a 释义:竹子任凭风雨的打击磨砺,依然不改坚劲本色。 9 F/ X3 q* l! J
清代的郑板桥喜欢画竹,对竹子的精神深有体认。这首脍炙人口的《竹石》诗意思明了:竹子生长虽没有肥沃的土壤,但凭一股坚韧劲和倔强气,经受住了种种磨砺和考验。新时期,面对重重的改革困局和各色的利益诱惑,领导干部能否经受住考验,“千磨万击还坚劲”,就看是不是能“咬定青山”,树立根本的信仰。中国的发展面临复杂的国际国内局势,也需要我们植根历史与现实,坚定对自身发展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
- x& T* ]5 H3 A4 t2 F6 d; T (本版整理、释义:张远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