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Peter 于 2014-5-25 22:14 编辑 & m3 {! N( ?, |* {
$ e0 M; [1 N6 [7 O, j+ Q
仿写缘由:
$ L( J" i, k. t n/ b3 [
4 N, n" Y- d. e* P; V, X! k( C0 |+ ? 我这是仿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别让能力不足成为阻力》。中共中央提出了我党面临的四大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fubai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是其中之一,能力不足直接影响到改革事业的成败。把精神懈怠的危险放在首位,是我党对党员干部的理性信念的动摇的高度重视,也是事关我党改革成败的重要因素。
2 i' K# U l! ]* \ U6 f& v
5 T- t0 B& j D9 Q$ q 《别让能力不足成为阻力》从能力不足与改革的关系,能力不足的表现,知识更新与能力建设到改革需要勇气的全文结构。我也仿其文章结构,写下本文。从精神建设角度谈深化改革。
% @0 t9 @( z8 S7 m' I( U( o8 k2 U4 z" D
原文:3 {. x b8 n3 \8 }# n3 m9 T
人民日报聚焦改革“拦路虎”:别让能力不足成为阻力0 y# D# U' n* s+ W- ?$ u2 R
——深化改革必须解决突出问题①
/ X1 f" n/ |/ r; ]
: c- a5 D) m0 B0 B 某省一位厅长下基层,问了群众“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就不知如何继续交流下去。对诸如此类不会说话的干部,群众的批评入木三分:与新社会群体说话,说不上去;与青年学生说话,说不进去;与困难群众说话,说不下去;与老同志说话,给顶了回去。不会说话,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一些干部存在“能力不足”的危险。4 t$ M) G. x9 x
$ R: m) t- ^0 p+ F: {1 f0 `7 O
新一轮改革已经起势。要开好局、破好题,形成千帆竞发的好态势,就得解决一些突出问题,扫除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干部能力不足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必须看到,治理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制度优势充分发挥、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相比,各级干部在提高治理能力上需要下更大气力。全面深化改革,提高治理能力既是一大目标,又是推进改革必须着力的问题。当前,尤其需要解决推进改革能力不足的问题。
* E" T+ u5 e' g* ]5 X# Y, a; V5 w6 E6 j, @6 q
公众对信息透明期待日益强烈,有的领导仍觉得群众“给点阳光就灿烂”。面对传言流布,有的地方部门手忙脚乱、应对失当,先忙辟谣后忙证实。面对矛盾问题,有的干部首先想的是如何摆平,仍然信奉“用人民币解决”。在治理过程中习惯于老思路老套路,结果,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南辕北辙。“这就叫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坦言,“我看这种状态,在党内相当一个范围、相当一个时期都是存在的。”以这种状态推进改革如何能攻坚克难?又怎能解决深化改革进程中所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
( S3 r' t5 {+ I5 C
1 s' M Y4 l+ @ 这种状态的背后,是一些人丧失了能力不足的警惕性,失去了本领不够的危机感。以为所学的知识、所积累的经验一辈子够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在信息时代,一年不学习,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就会折旧80%,各级干部尤需砥砺“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为政态度,强化“入山问樵,入水问渔”的求知精神。不及时吃透中央精神,怎么能向群众讲明白?不坚持调研不断变化的实际,怎么能拿出对症下药的改革决策?每月每年把时间泡在琐屑事务里,掷在觥筹交错中,如何担得起推进改革的重任?现在,从“铁八条”到反“四风”,一个重要方向就是把一些干部从酒桌拉回到书桌、从“酒精考验”状态切换到思考问题状态。各级干部都应当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以前的时间都去哪了?现在富余下来的时间可以干些什么?
% k( t$ y3 c: k! |$ k; E
0 e) B& e3 J) Q0 W6 t/ k 我们说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需要啃硬骨头、涉险滩,因而在各级干部的能力储备上,就不仅要有智慧还要有勇气,充分蓄积那么一股子敢闯敢试、敢作敢当的劲头。有些群众常常疑惑:“为什么中央的好政策,到了我们这里就变样了?”造成中央的“好经”念歪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懒和尚”“歪嘴和尚”的存在。有的人奉行“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观念,对于己有利的改革措施加快推开,对动自己奶酪的决策就阳奉阴违,对捞不着油水而费时费力的政策就犯“拖延症”。一说淘汰落后产能,他用工人失业作挡箭牌;一说简政放权、壮士断腕,他就强调“也不能都不管吧”。说到底,是私心私利消解了一些干部的勇气和担当,使他们失去了与时俱进的治理能力,反而成为推进改革的一大阻力。在这个意义上,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做到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方能为深化改革增动力、去阻力。( o: \9 q" f8 V) j9 {
/ \# x+ R, S9 h' o/ o/ n 两千多年前,《老子》就讲:“政善治,事善能。”今天,要把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带入现代化,善治的难度与善能的要求,远非治理一个小国可比。我们说各级干部肩上的担子重、责任大,诚非虚言。惟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和夙夜在公的责任意识,以“本领恐慌”的危机感和“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进取精神,着力增强推进改革的能力,着力提升现代治理能力,我们才能“乱云飞渡仍从容”,入深水得蛟龙。
4 D- m# t' J* }" d% A; s$ M4 F9 y5 C* j: f6 {$ U# Q
. e/ K( T8 P3 w仿写:* _% T4 ]4 U1 E
别让精神懈怠成为改革的阻力3 ^1 u: s' E4 ? } X2 o8 |
/ | E& _+ v# K8 Z5 [# N. _ 作者:Peter 2014年5月6日
/ |5 f3 T0 m% Y
1 j; c8 E2 a8 {* K) R$ g/ m; W, \$ ?# [' `! G- Q$ H! m' B$ b2 q
新一轮改革已经开启。要开好局,破好题,形成千帆竞发的好态势,就得解决一些突出问题,扫除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干部精神懈怠的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必须认识到,理想信念是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才能不断推动改革事业深入发展,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当前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干部的精神懈怠问题是危及改革事业的重大问题。唯有加强干部的思想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才能彻底解决精神懈怠的问题,推进当前改革的发展和深入。% p" j/ ^" [0 K9 {! n ~* _3 y! j
. n, h( `0 r0 z& F& y+ b/ N9 t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各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科学技术不断传入我国,但是也有各种消极腐化的思想和作风进来了。有些干部经不住诱惑——金钱的诱惑、名声的诱惑、美色的诱惑等等。信念不坚定,自为有功,得过且过。理想信念开始动摇,“四风”问题开始滋长,干好干坏一个样、太平官老好人等思想蔓延。一些干部的干事创业的动力渐渐消退。处于这种精神懈怠的状态,如何推进改革攻坚克难,哪有勇气和动力去解决深化改革进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
- S. H( H- m% G7 C# P2 c3 o4 R: r" ~. {. {
这种状态的背后,是一些人动摇了理想信念,淡薄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居功自傲情绪十足,固步自封,不思进取,贪图享受。可是在今天,我们仍然面临许多改革中的难题。中国还有许多需要脱贫的人,经济结构需要调整,经济发展与生态中国建设的协调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努力解决。解决问题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精神懈怠的干部怎么能带领中国人民去迎接挑战,开创明天呢?怎么能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呢?怎么能有攻坚克难的钉钉子精神呢?现在中央出台“八项规定”、反“四风”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广泛的思想教育,给党员干部一个学习反思的机会。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认识提高了,精神饱满了,接下来才能在工作中开创新的业绩。
# i+ ?& o' L$ Z. q1 W) s
m9 W& d2 }1 `% [9 R, x+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