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层干部能否充分、合理、有效发挥作用,直接关系到单位和科室的状态、作风和业绩,决定了一个机关的工作效率、质量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一个地方党委政府形象。中层干部作风好、能力强、敢担当,可以成为领导干部的工作帮手、执行具体工作的重要引擎。反之,也可能卡在这一中间环节,导致工作“上不来,下不去”,成为机关工作的“瓶颈”。 一、问题的表现及间接效应 部分机关中层干部成为“瓶颈”,可以归纳为三类: 第一类,基本不发挥作用。相当于普通干部,仅当上级“传声筒”,不敢担责,不想、也不善于调动科室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发挥好牵头策划、组织管理作用,不能形成团队合力。一些科长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凭资历和经验而不是靠能力推动工作,一句“我就这个能力,你看着办吧”的辩解,反映出机关上下多少无奈。 第二类,被动地发挥作用。面对任务缺乏科学统筹,分不清轻重缓急,抓不到重点工作、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疲于应付各项任务;上级推一下,下面动一点,不能主动加强工作领域的学习和思考,不能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上级精神意图,工作的前瞻性、预见性、针对性亟待增强。 第三类,有时产生负作用,甚至反作用。对上级要求传达层层衰减,或者层层加码,把上级好“经”念歪了。任务面前讲条件、讲困难、讲代价,容易的、有利的、短期可看到成绩的就执行,难的、没有利益的,就选择性执行。个别中层干部,责任面前相互推诿,利益面前雁过拔毛,荣誉面前毫不相让,用尽职位上每一分权利,逃避任何可能带来的风险,口头上“公事公办”,实际按“潜gz”办,如有不从,想方设法给对象“穿小鞋”、“放冷箭”,但又达不到违法违纪的程度。 虽这些现象不具有普遍性和经常性,但中层干部的偶尔为之、个别为之,也会形成一种示范效应和破坏效应。短期内表现为机关作风问题,长期导致机关效率质量的停滞,思维方法的僵化,甚至出现大到领导、小到门卒都一边言辞激烈批评fubai、一边创造机会搞消极fubai,导致整个干部队伍的作风、能力、活力等系列“瓶颈”,深刻影响到一个地方的发展环境、经济活力和社会风气。 二、原因分析 中层干部的“瓶颈”问题不是一个地方所特有,也不是现在才有,能找到很多类似问题的意识和体制机制根源,并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级各类单位,可能目前在个别地方部分中层干部身上表现比较突出。 换个角度说,我国这种“金字塔”组织方式,虽然强化了等级,保证了安全性,但只要任何一个中间环节特别是中层干部这一执行环节不够公正、有力、彻底的话,就难以保证上级政策的在执行过程中的方向准确、坚强有力、高效运转和最终结果的落实到位。同时,传统管理过于强调依靠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工作自觉,长期以来缺乏分类管理标准,各级自由裁量权过大,导致“黑头不如红头,红头不如口头”,关键部门一个科员,也可能成为执行“瓶颈”,被群众形象称为“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一)机关内部管理激励方式相对滞后。 机关不重视、也不善于运用多种手段调动中层干部积极性,存在着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和责任不到位等问题。 一是工作制度不够科学合理,约束、监督的权威不强。机关内外制度很多,但严格执行很少。近年一些地方单位强调规范管理,制度规范有架屋叠床的倾向,在保障工作质量和安全的同时,可能也牺牲一定效率。在提高工作效率和加强廉政监督方面,还没有形成比较简洁、合理、科学、实用的制度设计,制度的公信力和执行力不够。 二是精神、物质激励与中层干部付出劳动不相称。无法像企业一样采取更灵活的方式,直接用经济综合手段,调动干部更高、更快、更好地工作积极性。 三是机关创新意识弱。创新可能触动原有利益格局、增加工作量、带来新的不确定风险。个别干部在监督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错误认为要做好一些,就要少做一点,或者要做也要慢慢做。 四是缺乏团队文化精神的引领。虽然有比较宽泛的精神指引和组织纪律约束,但没有结合业务实际,积极制定和完善一个地方、单位、科室干部认同、并完全融入工作和生活的具体目标追求和价值导向。 (二)中层干部成长空间小,竞争性不够强。 机关只有做好工作,通过晋升级别,获得更高级别职务,才能赢得组织的肯定、他人的尊重和经济待遇上的提高。过去,我们比较关注领导干部、基层干部、年轻干部和女干部的培养,对机关中层干部的培育、选拔、交流、锻炼的重要性、必要性相对认识不足,关注不够。 突出表现在:一是上来时间长。过去,年轻人要轮上很久才当科长,然后把最宝贵的时间用在当科长上,错过了年轻干部最佳培养阶段。二是进领导班子难。近年来强调领导班子成员,必须三分之二以上有基层经历,对领导经历、多岗位经历等要求不断提高,竞争性不断加强,中层干部直接进入领导班子机会大大减少。三是一般也下不来、不常换。一个人窝在同一岗位一二十年,所有锐气、激情都已被时间抹平。四是同级流动难。就是在相近领域、单位内部也比较少流动。五是走出去更难。业务骨干领导不愿意放;待遇好不愿意被调整;组织部门考虑机关干部缺乏基层领导岗位历练,基层适应性相对较弱;长期在一个机关单位工作,真正的综合分析、统筹协调、解决实际问题等核心竞争力可能还不如基层部门的“一把手”。 久而久之形成一种人人想变、人人喊变,但又很难转变的综合性“瓶颈”。同时领导班子成员经常定期轮换,基层普通科员不断更新,中层干部长期不动,很可能成为地方、行业关系网上的关键节点,成为权利寻租的重要进攻对象,一旦形成利益捆绑机制,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渐变,最后形成以消极fubai为主、不易被人所察觉的作风问题,既不利于年轻干部的培养,也不利于机关的管理和廉政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