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员培养中“三重三轻”现象值得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的全面深入开展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如何提高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尤其是随着高校的持续扩招,学生党员队伍迅速膨胀,在党员总人数中所占比重不断增高,随之而来的是高校学生党员整体质量的下滑。笔者认为,部分高校在培养学生党员时表现出的“三重三轻”现象值得关注:
一是重发展轻管理。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员出现了“扩招化”苗头。据某党报(四川日报)数据资料统计,2002年我国某省党员队伍中,学生党员不足3万名,占党员总数0.77%,而2011年该省党员队伍中,学生党员超过16万名,占3.69%。十年时间,该省学生党员人生增加了约13万,占该省党员总数比例上升了近3个百分点。而在对学生党员的管理上,各大高校均存在或多或少的盲区,主要表现为学生党员管理机制不健全,民主评议学生党员制度不完善,学生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未落实,组织生活纪律不严肃等方面。建议各大高校加强对党员组织关系和隶属关系的管理,要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及时处置不合格的学生党员,增强学生党员队伍的活力。
二是重形式轻思想。部分高校在发展和培育学生党员时,仅仅通过党课这种单一的渠道对学生进行党性教育,导致部分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学习不够全面和系统,理解不够深入和准确,部分学生虽然形式上已经入党,但思想认识和意识形态仍然停留在党外。主要表现为党性修养不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缺乏,对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和方针抱有怀疑,对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主义理想心存困惑。建议高校党组织要严格按照中央有关发展党员的“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十六字方针,秉承“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根本原则来发展党员,对把关不严的负责人进行责任追究,确保每一位学生党员都从思想上加入组织。
三是重功利轻服务。从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许多企业在招聘时要求毕业生是党员,公务员和各种事业单位招考中,多数岗位有政治面貌的硬性限制,面对多样化、复杂化的社会因素,很多学生把入党当成了在就业竞争中取胜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使得部分学生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日益趋向于功利。而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甚至在毕业后,都未能履行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没有发挥为党组织、为教师、为学生干实事做贡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淡薄。建议高校拓宽学生党员教育的渠道,通过设立“学生党员服务站”、开展学生党员进社区等志愿服务活动,切实让学生党员在基层中锻炼才干和品质,奉献自身力量,了解群众所想,服务群众所需,解决群众所难。(王小勇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