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八佾篇第3章 2014年4月17日

[复制链接]
石子云 发表于 2014-4-17 22: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贾陆英老师学《论语》八佾篇第3

2014417日)

 

417下午330分,《论语札记》作者贾陆英老师在老秘网重温经典读书会”QQ 49231471里面,就《论语》八佾篇第3章进行了讲解。现将讲座内容整理如下。

贾陆英: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下午,我们共同学习讨论《论语》八佾篇第3章:

原文: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没有仁心,他怎么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心,他怎么运用乐呢?”

本章孔子论礼乐之本在仁,没有仁心、仁行,礼乐也就失其根本,成为徒具形式的,毫无用处的仪节。请大家围绕仁与礼乐的相互关系发表意见。

问:怎样理解孔子关于仁与礼乐关系的论述?

    答: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这里他提出了培养人、教育人的三个基本要素——“” “” “

    “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是人的精神境界,也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真情实感,它是的内在依据。

体现在人的行为举止、仪表仪容、形体形态等等方面,又是人的情感的外在表达,是的表现形式和实现途径。

仁是灵魂,礼乐是形式。如果没有仁,礼乐就失去了灵魂,只剩下形式。因此孔子才说,一个人如果失去内心的,就不可能自觉地运用。这就是孔子以及后世儒家历来强调以修身为本,把培养人的仁德放在核心地位的原因。

那么礼与乐又是什么关系呢?孔子向来以礼乐并称,这是因为二者既有不同的功能,又有密不可分的互补关系。《礼记·乐记》指出: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这就是说,的要义是一个字,其基本功能是规范人的等级、节制人的行为。的要义是一个字,其基本功能是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境界。乐也是礼的一部分。一个人如果只有礼教而缺乏乐教,就会成为一个呆板、拘束的人;如果只有乐教而缺乏礼教,就会成为一个放荡不羁的人。这两种偏向都不符合的精神。只有把礼教乐教结合起来,才能使内心的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

    葵花: 礼乐文明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文明制度,孔夫子一生奔波,所追求的目标就是礼乐制度的实现。包括人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尊卑秩序以及礼仪规矩等等。人的嗜欲好恶,都由礼来节制。在古人看来,人与动物的不同就是因为懂得礼。礼与法有点相似,但又不同,法是强硬的、缺少人情味的,而礼则是有温情的,是与道德、教养相联系的。在法的面前,人考虑的是敢不敢那样做;在礼的面前,人考虑的是应该不应该那样做。是指音乐。负责规范人的行为, “则负责调和人的性情,人的喜怒哀乐之情,都可以通过乐来表达,同时也可以在乐声中化解。礼乐的目的在于教化,诱导人向善,让社会处于平和的状态中,来源百度。

夕惕若:没有仁心,表面上礼乐不过是徒有其表,是名与实的关系。既不呆板又不放逸,收放有度,这就是所谓的君子吧?如果这个君子,内心不仁,有礼有节也算是伪君子了。有了仁,无礼如何,无乐如何?主要还是要有仁,有仁才有礼有仁才有乐。否则就是形式主义啊。

爱就一个字礼乐,一种教义,社会平衡器,孔子毕身都想把他的这种礼教植根于统治阶层和社会层面,生前未达到,没想到死后实现了,而且深深地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或者说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人格。

    贾陆英:夕惕若@既不呆板又不放逸,收放有度,这就是所谓的君子吧——是的,礼乐文化兹养着君子之风。
    半壶老酒:社会有层次而且要安于层次,你的命不好,所以你生在这层;就是别闹事,别给头们找事,要加上你这个就更好了。

爱就一个字:说白了,安于现状,为什么后来的统治阶级爱上了这学说,因为他能起到现在西方社会的宗教的作用,起稳定社会作用。
   
  滨海工商唐:层次之间应该有合理的途径和上升下降的空间。

贾陆英:孔子认为,礼乐显示于外表,只是一种形式,一种象征。其实,礼的基本精神是诚敬,乐的基本精神是和谐,而诚敬与和谐又源自于一个人内心的仁。如果缺乏仁心,礼乐就失去了实质的意义,只剩下空洞的仪节,不能产生任何作用。

孔子此论,是针对世人往往只注重外在的仪节,而忽略内在的义涵而发,他提醒人们,应把握根源,修养仁心、仁行,才能使礼乐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编纂我国第一部大型音乐百科全书《乐书》的宋代学者陈有句名言:仁者礼乐之质,礼乐者仁之文

      夕惕若:就像现在的群众路线,没有一个真诚为民的心,所谓的活动,不过是形式主义。有文无质,近乎伪,有质无文,近乎野,文质彬彬,翩翩君子。

爱就一个字:通过外在的形式,达到心里的礼教,就象一条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孔子是想在全社会建立起一整套的礼数。

云谈风请:形也要,实更要,这是外在形式,然后通过这达到全社会从上层到底层各自居其位。

半壶老酒:从形式上普及,逐步让人成为习惯,假的也可能变成真的,形式上的礼乐成为仁也

 

精彩评论6

正序浏览
阳光勾勒的微笑 发表于 2014-4-17 22:25: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仁可以使人有人情味,中国的文明需要更多人记起。发扬、传承、改进。来自: Android客户端
 
凌澄 发表于 2014-4-18 08: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谢谢分享这么好的讲座!!!!
 
予轩言 发表于 2014-4-18 16: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古人云,“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实干直行,是做人之本。 “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愈是抽象理念,愈加需要具体落实,愈是知易行难,愈加需要踏实践行。在这个意义上,有知行合一,才有核心价值观的发扬光大。
 
贾陆英 发表于 2014-4-18 17: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仁与礼乐的关系,是孔子学说最重要的内容,值得深入探讨。
 
贾陆英 发表于 2014-4-18 17:2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人云,“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实干直行,是做人之本。 “实言实行实心,无不孚人之理。”愈是抽象理念,愈加需要具体落实,愈是知易行难,愈加需要踏实践行。在这个意义上,有知行合一,才有核心价值观的发扬光大。——讲得非常好。
 
见习秘书  发表于 2014-4-22 12:03:23
 
即就是皇帝老儿,也不知道他用八佾干什么好。骡子骏马一大堆,却只用来打仗,而把八八六十四个人,却用来装饰、或陪伴自己长期或短暂的孤寂。就连皇帝自己,也把自己堕落为一种倾城倾国的工具。那么,当时士大夫们不学习一下,却又有什么事情干呢?那么,这又要让孔夫子还能说什么好呢?可是,几千年过去了,官员们把不该占有的都占有了,如果别人不予以监督的话,他自己却也落得心安理得,但如果被抓住了,却又惶惶不可终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3粉丝

4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