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包子馒头本一家

[复制链接]
竹梅老翁 发表于 2014-4-15 22: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锦 瑟

   2013年岁末,习总书记来到北京西城区庆丰包子铺,自己掏钱买包子吃的亲民之举,不仅让普普通通的庆丰包子铺一夜之间声名显赫,同时也带动了全国各地包子的热销。包子一下火遍大江南北,受国人追捧。0 Y7 T* z8 }2 `9 x. t) `$ N) `
   包子本不叫包子。追根溯源,它最初是以“饼”的名义出现的。明代周祁《名义考》中介绍:“蒸而食者曰‘蒸饼’,又曰‘笼饼’。”中国人吃“蒸饼”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中提到:“秦昭王作蒸饼。”
- V, q4 I  J4 k7 U+ V) M   三国时,经诸葛亮之手,包子有了另一个名字——馒头。据晋人笔记记载,诸葛亮率军南渡泸水讨伐孟获。根据当地的习俗,大军渡江之前必须以人头祭祀河神。诸葛亮觉得太野蛮,遂命人以白面裹肉蒸熟,代替人头投入江中,并将其命名为“蛮头”,即南蛮人的头。诸葛亮得到神灵的佑助,七擒孟获,最终奠定了蜀国大后方的安全。“蛮头”也因此传了下来,后人又将其改名为“馒头”。诸葛亮创始的“蛮头”,里面是加上了牛羊肉馅的,可见就是今天的包子。1 j3 X" q  B3 E7 a6 B3 E# f
   不过,“蒸饼”的称呼并未因为“馒头”的出现而退出历史舞台,典籍文献中,时而“馒头”时 而 “蒸饼”,其实指的是同一样东西。到了讲究审美情趣的唐朝,包子也变得越来越秀气,连名字也开始文气起来,有了“玉柱”“灌浆”等美称。宋代,为了避皇帝赵祯名讳,“蒸饼”被改成了“炊饼”。《水浒传》中武大郎“每日挑卖”的“炊饼”,即“蒸饼”,就是包子。
8 Z- k! v  q: m8 R( K+ _0 q  包子的名称,可能始于北宋。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诸般蜜煎香药……更外卖软羊诸色包子。”北宋流行羊肉包子。而南宋品种更为多样,猪羊牛肉、鸡鸭鱼鹅、各种蔬菜都可作包子馅,不过最为盛行的则是猪肉包子。5 g" v+ s4 [$ f; O
   到了清代,形式有了变化。包子、馒头出现了分野,无馅的称馒头,有馅的称包子。不过,江浙一带古风犹存,有馅无馅仍统称馒头。细分的话,无馅的叫“白馒头”,有馅的则分别称为肉馒头、菜馒头和小笼馒头等等。就是现在,还是如此。* s  X. C4 B5 B1 Z
自诸葛亮以“蛮头”代替人头祭泸水后,这种带馅儿的“馒头”常以傩食品的身份出现,作为祭享之用。每到冬去春来、阴阳交替时,人们祭以馒头,祷祝一年的风调雨顺。晋束皙《饼赋》说道:“三春之初,阴阳交至,于时宴享,则馒头宜设。”大约到了宋代,包子才成为民间大众点心。
+ H- O5 q$ C0 |) s- {$ [" O8 O0 c3 \6 J   如今包子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主食,品种繁多,既有南北通吃的肉包、菜包、豆沙包,又有名扬天下的天津狗不理大包子和粤式叉烧包。特别是颇具腔调的上海小杨生煎、无锡小笼包更是尽显“江南style”,那小巧玲珑的造型、吹弹可破的包子皮,犹如娇俏的江南美人细腻的皮肤,那一咬一口鲜美的汤汁,令人回味无穷,尤其是那收口处的褶子,像精美的花纹,更显娇媚可爱,不仅老百姓爱吃,连向来讲究排场的土豪们也不介意一天吃上几个包子,简单又抵饱。这些舌尖上的中华传统美食比起来自西洋的热狗、汉堡,不知道美味多少倍呢!(此文发表于2014年第4期《咬文嚼字》)


9 P+ b! i$ o4 X  h, ^0 p0 m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2粉丝

12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