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问题:5 ~ m& A7 N6 d g) G1 d
1 h! S7 [. m: j) |2 a草拟公文怎样做到“文约事丰,短小精悍”?; j8 E+ h1 L# k4 k& i# F
6 E, I1 `8 l4 v
【专家解答】
: c9 ?* P' s, U5 _: l4 |0 D1 m) \, v$ x9 r! n3 ^8 e8 k2 o
新《办法》第二十五条及《条例》第十六条,均要求草拟公文“篇幅力求简短”。把公文写得简短一些,中央很早以前就有过十分明确的指示:“凡文电必须认真压缩……写报告时必须注意文字的简明扼要,条理清楚,便于阅读。”那么,公文写作怎样才能做到“文约事丰、短小精悍”呢?具体地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f. @5 [: [+ ~1 ?
( \* c' b( U3 I# ?9 |3 }0 E
(1)丢掉“怕”字。一些公文写得长,与思想上的“怕”字有关。怕什么?向上行文,生怕陈述的理由不充分,交代的根据不充足,生怕有些关键的提法不能引起领导的注意,因此就“多多益善”,本可以一处着墨就行了的,而在多处用墨,结果造成语言反复重叠;向下行文,生怕下级不明白,理解不透,就返过来掉过去地讲道理,致使语言累赘。5 v! \/ k* B$ q- }3 ]; M* @2 [
/ `) h0 l/ H, g1 W. A (2)不要“八面照顾”。实践中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在领导班子集体讨论稿件时,如研究讨论全年综合性工作总结,分管某一方面工作的领导和具体负责某一方面工作的中层干部,不是从总体上(思想观点、结构布局、材料组织等)去研究这篇总结报告,而是从文中涉及各自分管工作的文字内容多少去考虑问题,这位要求“补充”繁细之事,那位又嫌例子“太少”,为了满足“八方人士”的要求,办公室不得不作各式各样的补充,结果使原来比较简练的总结报告充塞得臃肿起来。这是一些公文搞得太长的一个重要原因。
$ q' m% U1 k' T) u
1 [* v5 C6 Y. @) t- r (3)避繁就简。这里讲的“繁”主要指现象拼凑、事实罗列、缺乏概括,也就是通常讲的“流水账”;这里讲的“简”主要是指写公文要注意综合分析、寻求规律、讲究概括、显示本质。
" C8 F8 y7 F' H; f* z7 z8 O! ]+ l l1 @3 d8 X% P; n
; m4 b) x) S& Z! R% k-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