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跟贾陆英老师学《论语》为政篇第23章 2014年4月8日

[复制链接]
石子云 发表于 2014-4-9 23: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贾陆英老师学《论语》为政篇第23

201448日,ysh整理)

 

48下午330分,《论语札记》作者贾陆英老师在老秘网重温经典读书会”QQ 49231471里面(以前几期都把QQ群的号码写错了,这期改正过来,汗啊!各种意想不到的错误!),就《论语》为政篇23章进行了讲解,现将讲座内容整理如下。

贾陆英: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下午,我们共同学习讨论《论语》为政篇第23章: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世:古时称三十年为一世。

因:因袭、继承。

损益:减少和增加,变动的意思。

子张问:“十世以后的事可以预先知道吗?

孔子说:“殷朝继承了夏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是可以知道的;周朝继承了殷朝的礼仪制度,所减少和所增加的也是可以知道的。将来如果有继承周朝的,就是一百世之久,也是可以知道的。”

本章论述历史演进过程中继承与变革的问题,请大家发表意见。

问:孔子对十世可知也的回答说明了什么?

答:这一章,是孔子对人类社会发展中继承与变革问题的论述,说明他对于历史规律的洞察是深刻的。

孔子鉴往知来,紧紧抓住一个字,历陈夏、殷、周三代之因革。,兼指政治制度、社会风俗以及人的内心情感,经过历史的积淀,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礼乐文化。《左传》说: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者也。(《左传·隐公十一年》)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于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秩序、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作用。抓住来论述社会历史的演变,就抓住了关键,抓住了根本。殷礼继承于夏礼,周礼继承于殷礼,是不变的方面;在继承中有所损益,是变的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有,又有;既有,又有。从夏、商、周三代变与不变的历史就可以推知,哪些是随时代发展而变的,哪些是贯穿古今而不变的。这种状况虽历经百世也是可以知道的,因而,即使百世以后的发展趋势,也是可以预料的。

今天,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也需要认真研究历史,研究文化的继承与变革问题,搞清楚哪些是应当变革的,哪些是必须继承的。

葵花:继承是必须的,变革是可以选择的。

贾陆英:儒学是以礼乐文明为中心的文化系统,这是它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文明的显著特征。西周初期,由周公摄政。他在平定叛乱的基础上,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周朝统治的措施。

一是分封建国。把周朝的子弟和功臣封在各个地方,建立诸侯国,促进了中华境内各民族的统一和中原经济文化在其它地区的推广。

二是制礼作乐。总结夏、商两代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依据人与人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按照天子与诸侯之间、诸侯与士大夫之间政治身份的尊卑高低,制定和推行了一整套维护君臣宗法和上下等级的典章制度,这就是,也称宗法制度。

孔子在在继承周礼的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礼乐文化,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孔子指出是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动的。是我国古代社会等级制度的规范。孔子的社会历史观有保守的一面,也有主张变革的一面。这里的,指因袭、继承,损益指删减或增加,包含有变革的意思。孔子认为,商朝的礼制是从夏朝继承而来的,因此它对夏朝礼制的变革是可以知道的。周朝的礼制是从商朝继承而来的,因此它对商朝礼制的变革是可以知道的。历史的变动就是这样既有,又有;既有继承,又有变化。据此推论,如果有继承周朝礼制的,其互为补充的状况,虽然历经百世也是可以知道的。

2)孔子把的功能扩展延伸到整个社会。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如果只用行政命令和刑罚去整治广大民众,那么,民众虽然可能为了免于刑罚而不去触犯刑律,但其内心并不感到羞耻,因而不会心悦诚服。因此,他主张对民众也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用德治来实施领导,用礼乐来进行教化和节制。只有这样,民众才会怀有羞耻之心,知道什么是荣、什么是辱,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这对于礼不下庶人的旧传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

对于孔子的这段话,古代学者有许多诠释。包括太史公此话。

3)孔子赋予新的内涵。最初的是上古时代贵族祭祀神灵、祈求幸福的仪式,由于只有贵族才享有这样的特权,因而又是人们等级身份的标志。在孔子之前,人们主要是从天命的外在神秘观念上,或者是从表面的祭祀仪式上,去认识和界定。孔子却从人性根源上、从人自身的情感和行为上去探究,认为祭祀的根本是发自内心的敬畏神灵之情(祭神如神

 

精彩评论4

正序浏览
老猫 发表于 2014-4-10 07:07: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文写作百法例讲
思无邪,守正道,求同存异
 
老猫 发表于 2014-4-10 07:07: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老秘网虚拟稿费
思无邪,守正道,求同存异
 
贾陆英 发表于 2014-4-10 10: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专业写文章
钱穆先生说得好,我们对祖国的传统文化,要多几分温情和敬意。
 
阳光勾勒的微笑 发表于 2014-4-10 15: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存在便有道理,就应该得到世人的敬畏。遵循自然规律所产生的学问,都应当受到尊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13粉丝

45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