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墙面,莅事惟烦。”这是《尚书·周官》里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人如果不学习,犹如面对墙站着,脑中一片空白,遇事六神无主。它告诫我们,学习是做事的前提,有学习的自觉性才能发挥好办事的能动性,才能办成事,干大事。离书桌越来越远,沉迷于酒桌牌桌,甚至成天泡会所赶会场的人,谈发展与创新,必然是自欺欺人的大话空话假话。 “四风”盛行,始于学风不正。不学习,必然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甚至是狂妄自大。在工作中,因为高度不够,看不到自身能力的局限与事业快速发展的矛盾;因为眼界不远,看不到事业的发展进程与人民群众的预期存在的距离;因为情况不明,看不到工作的着力点与社会的关注点存在的偏差。以下文件代替下基层,以去会场代替去现场,以呆板的政策解读和不得要领的办法应付千差万别的民生诉求。 古人说,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抓好学风建设,首先就要提倡多走“小路”,拜群众为师。因为“小路”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之路,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导给群众的必经之路,是我们连接民心的最后一公里。习惯于大道通衢,徜徉于繁华市井,追逐于灯红酒绿,既看不到基层矛盾,也不了解民间疾苦,甚至丧失做人做事的原则。我们提倡多走“小路”,更重要的是心甘情愿地拜群众为师。毛泽东同志说过:“在群众面前,我们是小学生和勤务员。”社会发展证明,智慧掌握在群众的手中,真理来源于群众鲜活的实践。拜群众为师,就要摆正心态、放下身端,清醒认识到地位高了、权力大了,能力不一定同步增长,而群众的期望值却高了,更应虚心学习;认识到人民群众有自己的思想、行为和方式,不能以自己的行动准则来要求群众,更不能以自己的价值观、政绩观来否定群众的合理诉求;认识到,行政的追求永远滞后于群众的需求,只有深入群众之中,想群众所想,才能制定出接地气的好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