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在每年公历的4月4日或5日,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5度。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中国传统节日的只有清明节。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 }. t, g5 `0 |8 I5 s( Z" B4 q7 v
& C3 Y2 F D @/ ^, \; N7 E 2008年清明节被确立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个节日: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
1 h5 ]" f; w: T7 k8 t- O* k+ M# p) z1 g7 w
# H9 N; M( l- O2 |0 F. e, D4 S6 i
6 h! r0 q2 H4 z
4 d1 x/ j: p4 M4 p/ `+ v
清明节简介
, m t5 @7 m8 H9 A5 u1 z0 W6 c
6 g1 F/ V1 d" j, N6 { 清明节,英文标准译名:Tomb-sweeping Day或者PureBrightness。是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的阳历四月五日。(此节日现已列入国假1天)。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进行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F! j. u1 F$ U6 z
( c" q1 A A1 q6 |: Z: N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 r; N' Q8 [8 C, e0 c
' ?# D1 U5 D+ p/ `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F3 W3 k7 A9 m' S& @: h
4 |! ?0 _6 R: ~* B" Z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用小石头或砖块将墓纸压在坟头上,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9 ~* j" p& a" c- ?' l
6 P. r' m6 v& L0 ^: d+ x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3 O$ s5 M, V+ O( b, H
) E+ ?, R0 S; P6 i0 U0 q
在古人的观念里,108是代表完满、吉祥、久远、高深的大数,把清明放在冬至后第108天,是有很深的含义。清明的得名,不仅缘于万物此时的生长清洁明净,也缘于这一时期的太阳也是清新的太阳,流转于这一时期天地之间的阳气,也是清新的阳气。
' F- c& F5 s3 @' v6 g
7 B# F V2 f5 K: k1 ?6 t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 k: N+ b- y, ^9 Q! b
+ q, v8 P7 X4 `. I& g 8 b; C U3 w. q% e- ^
: v" ` \( G3 d5 n' K2 E/ g
清明节的由来与传说3 M6 K$ Y6 i# o& Y$ ?: s
: L& m: j! \( M6 k( @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寒食为清明的前一天),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5 M- C( O7 ?3 a* u. l
. \+ D: i/ N3 g# U6 D3 t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 L0 O7 K" j' v+ X$ }" S5 a; s; m j: M; m* ^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7 V9 D ]* R. l9 | ]# A2 y, Z% M' a0 _1 e0 o- b5 ?% {2 W+ `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1 t3 v' v& _/ j8 i/ I
/ `" W# f+ C; l/ G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y) W# R% c' \$ X- z5 ^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 M. y5 P5 J% o( \2 ]: n+ W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7 y6 }0 Q0 L3 F0 w) O" ?6 }8 M7 R1 c& @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 _9 N, Y' g* |4 ^9 ]. J) [
! }. K: @* G1 @& E$ X! E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 z# c. d1 Q. k/ {
7 P2 ?8 c8 C" K" v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 G# W1 _. S8 C
1 n' \/ ]( O- e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 X& U7 K8 V6 q T/ S# n0 d9 u' e5 H4 w5 n$ M. p) n
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佑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r9 ^% l# G S8 x" b1 n' \6 o
3 E4 p4 x( P; A 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烟火来表示纪念。还用面粉和着枣泥,捏成燕子的模样,用杨柳条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他的灵魂,这东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国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每届清明,人们把柳条编成圈儿戴在头上,把柳条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怀念。6 p2 h: F& _: Q }1 H. ^/ V5 k
. O, L6 T, f+ h' G5 ^9 U* E: W
7 t" K* _+ I& [0 t5 v! L8 `1 ~4 I n1 K
清明节的习俗) p: u& ?- L) N: W
; S% f' [8 f% {4 `- P7 ?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 L: z* Q4 s/ D9 Z$ v0 {% b; d O
( e4 r, s8 |- F
0 y4 @& H6 g+ h/ B 荡秋千
% K4 G2 `- a0 n- Q8 g$ E- J! {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3 a# L+ V# n$ p7 I6 [ a
# b D2 Q8 C X8 |4 l, r 3 y- C% y' J0 X- f! o1 w# U7 H
: S, ?5 n& [+ ^3 H
蹴鞠0 j: t$ Q0 d9 [& E3 z. \/ z3 G* N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 U" l0 _9 h/ O; X8 S$ a
+ A \0 L9 Y3 u5 y& B& h
& y( @3 Y1 a- h( U3 C% J3 w
9 S9 p* L4 j2 T! ^ 踏青
( S, y6 n6 J0 X$ e5 f( A* w1 U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2 ]1 i& j1 |; W$ v, F( h
. I% `6 Z: |) g
& o) ?7 c8 {6 `8 W* w2 I+ r6 D5 l
: e! f9 N2 f6 j- C- S; H! n 植树: g! Y. G# v4 a M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 t; E) b* o/ `; _. {
, l; S+ X# z9 J4 i$ h( S# I+ s
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V7 Q0 B' o1 _" [4 O0 z2 f$ g4 `; \; l9 A) z
7 _6 H# A% I* l! Y4 S& m( J' E
+ F3 L G. a) y: {: A7 o! ] 插柳
- |2 _7 ?/ |8 X0 _
# z, V& N: _: f0 Y5 e: @& O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3 H0 a, Z ?; Q7 [) i! k$ ]% m3 {* i1 E7 l! Y, l3 L
9 g9 h+ {: }7 @; S6 Q/ `
放风筝
! \% [& z6 b3 R9 y. Q! t. o' L$ v+ }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 q, M9 o' E/ H$ f' s7 X, @% s( P: z* l2 _
0 y0 [0 F7 W3 L% E2 R
; j) L" l, \2 e
清明节的气候特点
3 Y0 J) w$ e- I4 d0 r3 G" [( r/ M$ R2 s" s9 u! {6 O
清明是表征物候的节气,含有天气晴朗、草木繁茂的意思。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时至清明,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3天以上低于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清明时节雨纷纷”,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对江南春雨的写照。但是就一些地区而言,情况并非如此。特别是华南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月上旬雨量一般仅10至20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华南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4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20至40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5-6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4 e7 Q0 S0 h8 G4 }
5 ] e0 n* Z, F+ Y \1 L 清明时节,除东北与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升到12℃以上,大江南北直至长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清明时节,麦长三节”,黄淮地区以南的小麦即将孕穗,油菜已经盛花,东北和西北地区小麦也进入拔节期,应抓紧搞好后期的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工作。北方旱作、江南早、中稻进入大批播种的适宜季节,要抓紧时机抢晴早播。“梨花风起正清明”,这时多种果树进入花期,要注意搞好人工辅助授粉,提高座果率。华南早稻栽插扫尾,耘田施肥应及时进行。各地的玉米、高粱、棉花也将要播种。“明前茶,两片芽”,茶树新芽抽长正旺,要注意防治病虫;名茶产区已陆续开采,应严格科学采制,确保产量和品质。7 d6 A9 D, ~' J, t {2 J
) j' Q/ C. \( c. v) g* e
6 }! b2 P0 H* ?0 h0 J: k
4 o0 j t+ a& ?
清明节诗句
" l" v e2 M; c) y
( e* ?% {4 x" s0 N" h) j
5 a k9 N# \- v: W' A- a; g) m
& ^; B* T) z9 [8 V$ Y, u z( } 清明8 v- T {0 M9 p+ x
3 P$ K$ Z! l, H: Y" B* k1 ](唐)杜牧
9 p6 T5 a5 Z5 p3 n+ L( f5 f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b( A7 `- W1 b, P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 A; k6 Q( ~9 [& \! B6 V# K7 c( B- G+ v
' B# o9 Y2 Q: v2 f. N" x 6 W( p2 ~. ~/ F. w
! ^7 ]+ j% i( E7 O
途中寒食
* ^5 t- S0 I8 H/ J' Q
% K& }- x7 ^6 f3 p9 y5 s (唐)宋之问
* Y: p; e2 _7 Z/ `5 H4 [- Q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 A+ Q! H5 @6 f0 x+ K; M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4 ?# E! F' B! t2 s) _, u I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4 x: N' K* {# f& G! A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 K2 N* B6 h- T% e9 u
( u: e2 [. D3 w$ r. C
( J, F# X" ]# P) U% g, @+ j
0 ^& x% _% ]: Z1 L2 A/ y: v 寒食/ C; E+ d, U) s/ [! c' H
5 F, v/ `/ y1 T8 I& B: N ^' t (唐)韩翃
* B2 o% O* D f. V3 F# F6 v4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n& a1 j4 k, t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4 K7 x- [; f( [+ o* `3 `7 ?
y& J w8 I7 e8 h; H- Q7 |* a
f* q' d' a6 g
; u W: q) o W0 w 闾门即事7 D5 ]$ y% c1 m- y# Z6 x
, ^/ Y3 }5 ]0 u } b# I
(唐)张继- c3 @% y- x7 H+ _: ^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 W$ g) n. g$ @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7 O O3 i; V0 u: M0 U0 t1 C/ t- H; x
. y! }" U2 M. A% s6 k5 J2 J
, J* t+ A8 u: E: @, _ 清明) K3 p& |! q9 Z* M6 e9 Y
+ p# J$ Y5 h1 H8 g s# J4 n (宋)王禹俏( W6 N3 M/ i/ v( p: |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O6 T- V! `4 u' A: \. k! \: j0 E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 s2 Q1 f* V, x( J* e" z7 o# e
1 E0 E! ^- V' p& f6 |/ s0 ^
, t+ _: U* Y/ s& |7 J. y, u, y
7 H7 q% g; u( I! z 苏堤清明即事3 U6 k6 _' h2 m, @1 @5 t- i" w6 m
+ o/ B6 p. J3 K$ Q; a- d1 b, R (宋)吴惟信. E/ p6 G1 l* A( M) M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 D8 g3 d5 |3 B6 w/ _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 t5 g- _* }- o' b8 [) ?( N) u
# I% g/ [3 h8 O+ k * C* h s' h5 x
# s, V. A' k) d6 y 寒食上冢, A" g- }, j+ N9 u+ a9 V1 e
. Z, u- |, K/ o, f6 a (宋)杨万里5 O& q u S% }2 E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 b& m) s h% h \# ]$ e8 F- Q4 ]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0 C4 [" R+ S% v* [) s, m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1 Q5 E$ M: g% p8 Y1 h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u6 }: P$ ^% {# k3 p$ I, N# M) W
$ ?3 |& A4 t: ^6 o3 @# S3 P# W" } ( N0 J0 A6 ^: y# G- Q( A& G! P" h
$ j5 H! {3 f( i' _( s) h6 T 郊行即事
. p0 p0 J, a, {& x; E- B/ t' i8 m* I' r1 y$ v, d# `% W- C4 u
(宋)程颢+ d/ ~. [$ _( N1 `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 A) T: y& e, d: B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8 \+ i9 k y0 `( D7 |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2 F# z( p. M6 G( K9 p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 |5 R2 ]5 f: b/ F' l# Z
q8 E) s: M# L 3 f, [0 u5 H- A3 u, q5 a5 Z
/ R, v9 b2 i; i% j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e g- x) _9 g2 l
( m' R% ^+ V$ X- J7 n (明)高启5 l* s* B) Z# s U- K& _; Y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8 {- N' N' i$ `; A# ]: w$ V: J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墳上子孙来? {$ Y( ?* b/ w3 ^% r
5 {& w3 Z8 P( n' B3 i( M& b 6 z$ T+ l. ^, ]1 I0 f/ M+ T
% p5 h6 q0 b. m& f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o) v; f9 ~; G# c% z
- `. y' i7 h" Z4 Z
(明)王磐
/ \5 r& i4 H& ~8 q" c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4 D+ X. u, r( t! r
O) `9 U+ b, x7 Z绿野晴天道。
- w! {4 U5 A4 O$ \马穿杨柳嘶,
" E: h/ @8 Y8 c$ @8 ?& t/ j5 t# ?0 l" ]
人倚秋千笑,
& |& ]- o+ z7 e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 V S3 h2 ~( z0 `' {9 Q
5 i7 V0 c+ z$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