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是我国政治生活中一个重要的鲜活的话题,与政治生活紧密相连,我们每天都能够感受到。+ q) @2 ^) y8 X H! ^
我先提供两个视角,对我们思考群众路线会有帮助。第一个是刘少奇同志的一句话。少奇同志说:“如果不向群众学习,而是自作聪明地从脑子想出一套东西,或生硬地从历史经验与外国经验中搬运一套东西,来启发群众和指导群众,那一定是无用的。”这个观点告诉我们,中国的事情要用中国的办法来解决,不能照搬国外的那一套,因为中国人的思维跟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都有很大差别。第二个是毛泽东同志的一段话。张闻天在《出发归来记》记载了1943年毛主席和他一段谈话。毛泽东对张闻天说,他有时对于一件事情感觉到毫无主意,感觉到沉闷,但一同实际接触,一同群众和下层干部接触以后,主意就出来了,人也感觉轻松了。这就是说我们做事情的时候,如果感觉到没招的时候,把下级找来从他们那里听听办法,办法就来了。这两段话都是群众路线,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所以,群众路线离大家不远,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习近平同志也多次认真思索党群关系。他说过,“千万记住政府前面的‘人民’两字。”“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地市区。”
/ t2 @5 ]% c* B% X) m 今天我介绍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党在历史上如何做好群众工作。二是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如何做。这两个问题都是摆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最现实的问题。
4 f% g6 d$ P1 Y# \: x: z. P 先介绍一下我对群众路线的两个研究思路。第一个思路,群众路线中最贴心的一句话是: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些年我们的群众工作研究,包括群众路线研究,就把握和秉持了这个方法。从实践中去寻找答案,不完全从书本上找答案,书本没有现成的答案。不能只会纸上谈兵,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第二个思路,群众路线研究需要把群众路线跟国际视野融合在一起。今天我们搞建设、融入全球化时代,我们要把中共的群众路线,融入到整个全球视野中去思考。从中共建党的那一天起,群众路线就与全球化融合在一起,从全世界吸收好经验、好办法。今天我要介绍的是第一个思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 G0 _- |* K `6 g党在历史上如何做好群众工作8 H8 u8 A! L: @5 o
我们首先要了解“群众”这个词。在古代中国没有“群众”这个词,而是“民”。在西方主流的政治文献中,群众是一个贬义词。那么,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者对“群众”这个词给予很高的评价,而且作为一个经典的政治学词汇?有三个原因。6 W) a: I& X% E
马克思主义者所认为的“群众”的第一个属性是阶级属性。马克思、恩格斯发现: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前,人类社会是简单的循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后,人类社会不再循环,新的历史开始了,人民群众创造了新的历史。这个历史是两种生产要素打架的故事的开始,一种生产要素是资本,一种生产要素是劳动力。资本的背后站着资本家,劳动力背后是劳动者工人阶级。将来的社会是工人阶级推翻资本家,构建一个全新的社会。所以最早的群众是有阶级属性的。1950年少奇同志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所谓的群众路线,就是阶级路线。第二个属性是道德属性。资本控制了人,让人异化。人的解放是指人从资本的控制中走出来和消解异化的过程。这是一项光荣的事业。所以,无产阶级具有道德制高点,劳动人民最光荣,这是我们长期提倡的观点。第三个属性是国际属性。共产主义不欢迎“单干户”,一个国家要搞成共产主义永远不可能成功,要全世界的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进入共产主义。《共产主义宣言》最后一句话: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M+ z* Q5 n" j* ?' U' Y
第一,密切联系群众的四个基本原理。
3 b1 j" {7 a6 i' j: [0 H 第一个原理是循环原理。做群众的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不可能一气呵成,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它是个没完没了、力图尽善尽美的过程。做人的工作不可能搞关门主义。但不搞关门主义并不意味着要搞开门主义。如果上级去插手下级的事务,干扰了下级的工作,破坏了下级的工作,照样破坏了群众路线。举一个例子,《汉书·魏相丙吉传》记载有一个宰相叫丙吉。有一天,丙吉行走在大路上,看见有一群老百姓打架,丙吉看也不看就走了。然后,他来到另外一个地方,看到有一头牛在喘气吐舌头。丙吉让马车停下来,亲自去查看牛为什么吐舌头,发现是因为初春时气候变了。他的下级很困惑,说老百姓打架你问都不问,对牛吐舌头倒是很感兴趣。丙吉说,老百姓打架有地官管,而牛吐舌头是因为气侯变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要受到影响,这是我宰相应做的事情。所有下级都服气他了,认为他识大体,不干预下级的事情,把自己职权范围的事情做好。3 `4 Y1 @" w: {) t L- ?. P4 g' l4 z. D
第二个原理是沙漏原理。如果沙漏的上端是理论,下方就是实践,理论与实践双双融合,理论和实践双双提高,这样民族的智慧会凝聚。如果理论脱离实际,每个人都好高骛远,每个人都想干大事,没人想干小事,这样的民族要出问题。所以,理论与实践要高度融合,要有一部分人干大事,大部分人干小事,这样的民族才会出类拔萃。那么,如果上端是干部,下面是群众,干部是钢筋,群众是混凝土,钢筋融入混凝土中,就会变成钢筋混凝土,那就是铜墙铁壁。
* A$ M4 b+ \. }/ H' ]3 X- x: j4 H 第三个原理是大树原理。树冠大是招风的力量,树根扎得深才有支持的力量。共产党员数量的规模大小并不重要,关键看能不能扎入群众之中,如果扎不进去,树冠再大也没用,一股风吹来就倒了。现在中共有8500万党员,党员的规模数量非常大,但有多少人能融入于老百姓之中,是群众很热爱很期盼的共产党员?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定要达到的一项目标,就是让我们的党员干部融入到老百姓当中去。
* o1 M% M! \; F6 r [ 第四个原理是杠杆原理。即便共产党员的规模不大,只要我们把杠杆支点选得近些,照样可以把老百姓撬起来跟党走。如果我们离老百姓的支点很远,老百姓就会把我们撬起来,我们就失去先锋作用。有的人问为什么共产党不能跟老百姓走?共产党当然要跟老百姓走,当老百姓的学生。但全世界的执政党有一个普遍规律:如果一个执政党只善于跟着老百姓走,就会犯民粹主义错误,这个政党一定会失去执政权。天天去迎合别人的人,一定不会讨人喜欢。党也是这样,天天去迎合老百姓的党,一定会失去执政权。中国共产党和西方的资本主义政党不一样。毛主席说,既要当人民的学生,也要当人民的老师。所以我们既要跟老百姓走,又不能只会跟老百姓走,还要带着老百姓走。既要当学生,又要当老师。这是我们的政党理念,是我们的群众路线理念,跟西方政党不一样。
- r/ m1 ^3 z# m, }; X$ L+ K, s 第二,过去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十条好经验。
. k# |( d$ ]7 n3 b+ h8 e% w8 D! u 第一条经验,善于与最广大人民群众联系,并抓住关键性群体。8 `) ^+ E) h4 @# Z4 H
中共抓的第一个关键性人群是青少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2年成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现在全国有一些地方在探索青春党建,比如说浙江的嘉兴,使党建工作适合年轻人的个性和心理特征。当然这个提法不一定准确,但是这项工作的方向是正确的。" `. @( h, @" z# c( ?# d6 f2 u
第二个关键性群体是妇女。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在农业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国民党想改变这个历史,改变不了,而中国共产党做到了。1934年,中国共产党在江西瑞金颁布了婚姻法,第一条规定废除童养媳,第二条规定废除一夫多妻制。从那以后,妇女开始被解放,妇女们支持革命,支持红军,还有很多妇女参加红军。战争时代,国民党要抓壮丁,八路军红军不用抓壮丁,因为老百姓会把孩子送过去当兵。因为解放了妇女,妇女在家庭里面不一定是重心,但一定是中心,上可以影响公公婆婆,下可以影响孩子,中间可以影响丈夫。谁抓住了女人,谁就抓住了男人;谁抓住了青少年,谁就抓住了老人。这两个群体抓住了,群众工作就做进了家庭。
0 s8 q+ {5 i0 l9 `% O 第三个关键性群体是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历史上叫流民、游民,他们漂泊不定,牵挂少,最容制造和裹入社会治安事件、政治事件。他们容易成为社会的负能量,但掌握得好可以变成巨大的正能量。, o1 d, n+ @$ H* K
第四个关键性群体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上层和知识分子群体。历史上,我们共产党与知识分子群体保持联盟关系,对民主革命成功有很大的帮助。民族资产阶级的中上层是我们必须牢牢抓住的一个群体。. s1 F# E+ q5 g( {
第二条经验,善于给人民群众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与荣誉。毛主席说过,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群众看得见的物质福利。但是光给物质福利也不能彻底解决问题,还要善于给荣誉。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没有那么多物质福利,很多时候我们是用给荣誉的办法解决问题。举个例子,上世纪40年代燕京大学教授埃德加·斯诺到延安见证了八路军艰苦卓绝的抗战。他发现在延安剧院里看戏,坐在最好位置上的不是共产党的干部,而是伤残军人的家属。他感到非常震惊。他在《红星照耀中国》第三集里专门讲述了这个故事。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物质匮乏,也是用给荣誉的办法解决问题。鞍山钢铁公司的前身是日本的制铁厂,原来在日本工厂工作的工人孟泰带领一群工人,让这个工厂恢复生产。他被评为全国劳模,来到北京开会,他和毛主席、周总理一起坐在主席台第一排。当时,共产党人就是用给荣誉的办法来开展群众工作,不全是靠人民币来解决人民内部的问题。今天我们都忘了这一点,动不动就花钱解决问题,这是很堪忧的。
3 s( U, c, j% A7 Z! _, k2 z7 t- u.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