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高西沟:不变的信念 永恒的精神

[复制链接]
左手道 发表于 2014-3-9 09: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公文写作培训班
本帖最后由 左手道 于 2014-3-9 10:05 编辑

       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高西沟人逐渐养成了一种精神,这其中既有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实干精神,也有尊重规律、因地制宜的求实态度,还有勇于探索、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这种精神,虽非高西沟人所独有,却在高西沟这块昔日“十年九不收”的深山大沟中扎根、发芽乃至被一代代高西沟人传承。
    现年72岁的,曾两次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的光荣称号。第一眼见到,记者的目光就被她那双手所吸引。如同树皮一样粗糙,手关节异常粗大,看上去整个手也大了许多。这样一双手出现在身高不到一米六、体型瘦小的常秀英身上显得特别突兀。说,手上的各个关节,每到阴雨天气,就会隐隐作痛,这都是多年的劳动留给她的“纪念”。而在高西沟村,每个50岁以上的人,不论男女,都有这样一双手。
    “我的娘家在XXX乡郝家坪村,1958年的五月初三,我嫁到了高西沟。初四回了一趟娘家,初五回到高西沟就开始参加劳动了。”XXX眯起眼睛,回忆着当年率领“妇女突击队”在高西沟40架山、21道沟里奋战的情景。“光是1958年那一年,就有6个和我一样刚过门的小媳妇打坝、修梯田、挖水窖,我们和村里的男劳力一样,什么重活都干。当时本村没出嫁的小姑娘们,还许下‘苦干三年不寻汉’的誓言,和我们一起埋头苦干。后来这些姑娘们嫁人的年纪比当时女孩们嫁人的平均年纪都大了三四岁。”再次想起当年并肩作战的伙伴,XXX满是皱纹的脸笑得如同鲜花一样灿烂。
    “现在想想,觉得那时候苦吗?”
    “苦,你想想,那时连野菜都吃不饱,每天的劳动量还那么大,怎么不苦?但没有那时候的苦,哪有现在的甜。”XXX回答。
    XXX表示:“虽然我获得了很多的荣誉,但我一直认为,这些荣誉是给我们高西沟全体村民的。因为他们和我一样,在全村每架山、每一条沟里都洒过汗甚至流过血。我们那时有20员闯将、60条好汉,还有‘爬山虎’‘赛兔子’‘铁肩膀’‘铁嗓子’等,他们都是我们高西沟的‘厉害人’。”
   
   
现在,高西沟有这样一条规定,谁想入党先得独立完成100棵树的栽种和管护。“之所以有这样的规定,是要让他们延续我们村在生态建设方面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为了使老一辈高西沟人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年轻人身上得到继承和发扬。”现任高西沟村委会主任高治斌说。
    如果说“敢与天斗”是强者的呐喊,“尊重规律、因地制宜”更是智者的选择,也是“科学发展”的完美诠释。
    无论是从一开始生态建设的“三三三”模式,还是林、牧、农三业并举的“三二一”模式,都是高西沟人在多年来对黄土沟壑地区生态治理和脱贫致富途径进行反复尝试和摸索之后,走出的体现着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路子。
    上个世纪中期,在全国上下掀起“农业学大寨”热潮——开山劈岭大造人工梯田。高西沟人却在治理水土流失失利后的经验总结中发现,跟“老天爷”是不能硬碰硬、对着干的。“一次次拼死拼活修的大坝,却又一次次遭遇水毁。每次都是人仰马翻,损失惨重。”年过70的高西沟老汉说。
    这些失败的经历,让高西沟人认识到“水土保持是山区生产的生命线。”从那时起,高西沟人开始遵照自然规律,顺势而上,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修筑节节拦截洪流的小堤坝,反而拦住了泥土,淤成了一块块肥沃的台坝地,成为基础性良田。出沟的洪水也逐渐变成了清流。在不断实践中,随着农田集约化的经营和粮食单产的提高,高西沟人林草粮的种植结构不断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调整。正如一位在高西沟驻村长达8年之久的XXX干部所说:“应该说,高西沟人
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的原则,很好地诠释了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
    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高西沟人既坚持生态优先这一本蓝图绘到底,又在不同时期都能与时俱进、不断创新。1958年该村在以粮为纲、毁林开荒的年代创造出农林牧并举的“三三三制”模式,比国家出台退耕还林早40年;1980年包产到户时,在土地承包、财产分配、林木到户的大背景下摸索出保留林地、封山禁牧、集体管护的做法,比《XX省封山禁牧条例》的颁布实施早28年;2003年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有新方式、生活宽裕有新层次、乡风文明有新风尚、村容整洁有新面貌、管理民主有新机制的“五新村”,又比全国部署新农村建设早3年……如今,新一代高西沟人又在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和促进村民增收等方面开始了新的探索。
    XXX是高西沟村去年新当选的村委会主任,这个之前村里果树种植大户,这两年和村里的大学生村官XXX一起,在村里山顶上搞起山地大棚种植。“XXX是大学生,由她负责提供理论方面的指导。2010年,我在村里试建了两个拱棚,获得成功。去年,我们投资30多万元,搞了10亩日光温室。”据XXX介绍,在山顶上建日光温室,有利的地方是山上日照充足,而且温室的一面紧靠山体,不用另外再垒墙。但不利的地方是山顶没水,而且易受雨雪冰雹等自然灾害的侵袭。为了解决水的问题,XXX从沟底往山上铺设了1000多米长的输水管道,并在山顶温室旁边建起一个可容纳235立方米水的蓄水池。“据我所知,建设山地大棚,在XX县我们还是第一家。对于我们村来说,耕地只占全村总土地面积的17.1%,如果可以把山地大棚这种技术试验成功,在农业增收方面尤其意义重大。”高志斌说。
    谈到学习高西沟,县委书记XXX认为,除了学习高西沟生态建设先进经验和基层组织建设典型做法外,最重要的是应学习高西沟人科学发展的理念,民主决策的机制,开拓创新的意识;学习高西沟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的愚公精神,勇于探索、不断实践的创新精神,尊重自然、因地制宜的科学精神,敢想敢干、不尚空谈的求实精神。
    永恒的高西沟精神,将成为矗立在XXX大地不朽的丰碑!
标签:永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4粉丝

7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