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载琢玉 朴中见奇 ——评何新国《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 房立洲(网名:五味子) 读完何新国同志积多年心血所著《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第1版)一书,我由衷地感叹作者对于机关文字工作的执着精神。他在省委、省人大机关工作二十多年,凭借对机关文字工作的挚爱,从一个学步者成长为本单位、本系统乃至本领域的一个领军人。在常人眼中并不起眼的机关文字工作,却成了一块令他爱不释手的玉石,经过多年的精心努力,“雕”出了一番事业,“琢”成了一门学问,最终成就了五十讲这块“璞玉”,已经在启迪机关青年才俊成才立业、为人处世等方面散发出它熠熠的光芒。 一、从文体论看,“落墨无痕,平易自然”,此一“奇”也。初涉文字工作,为尽快上手,难免要找来一些指导公文写作的书籍进行“恶补”,但往往不是因“你讲你的,我想我的”、横生隔膜而罢手,就是因行文生涩无味而不忍卒读。鉴于此,五十讲另辟蹊径,以作者二十年机关文字工作经历为经,以新时期“如何做好机关文字工作”和“如何做一名出色的文字工作者”这两大主题为纬,在如抽丝剥笋般地为我们“剥”开个人一段精彩文字历程的同时,也“设身处地”为读者论及办文、办事、办会艺术,道细节似泉润心,讲经历如话家常,叙感受犹风扑面,无不以平实的文字,平易的讲解和平等的交流直入读者内心,字里行间见法、见旨、见人,见事、见境、亦见情!通编读来令人感觉这不只是一本“公文论”,更是一本机关做人论和工作论、经验论、方法论!你甚至可以把五十讲当成一本“人生故事撷英”来读。如在谈及“对于文字工作者前途的心声”这一话题时,作者写道:“少年不识愁滋味,青年报国肝肠贯日虹,人到中年才知道个人乃沧海之一粟、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文章比天涯之孤旅”、“有机会就放开手脚好好干,没有机会也一定要把手头上的事情认真做好。即使机会与自己失之交臂,也不要有什么怀才不遇之感,退一步总是海阔天空,心理调节主要还得依靠自己”。这里,作者完全是以富含哲理和诗意的简括笔触,推心置腹地为我们直陈一名机关文字工作者应有“淡定者从容”的心态,可谓“脱尽铅华始见真”。我们能见的是其直面现实的坦诚,以及快将一颗滚烫的心“捧”给读者的实诚,一下子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诚恳、真切、浅近、简括、灵秀、自然,如此难得一见的文字,将“讲稿”优势尽显无遗,读来令人如饮甘醪,不觉怦然心动。 二、从方法论看,“文无定法,但有至法”,此二“奇”也。正如作者所说,“文章是有一定法则的”、“无定法是写作的一种境界”、“从有定法到无定法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而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才能在“有定法”和“无定法”之间“自由行走”,从而成为一名出色的文字工作者?作者苦心孤诣为我们“提纯”了四个“至法”:一是喜爱。作者完全是把“机关文稿写作当作毕生事业来追求的”,由此我们才可见他“文稿参谋是最重要的参谋,也是层次最高的参谋”的自许,“文稿改得面目全非甚至完全不用也不要有丝毫痛苦”的豁达,以及“给他看、为他讲、让他写、帮他改”中帮带新人的热诚,等等,试问当今机关如此“喜爱”近于“痴”者有几?若此,又焉有不成行家里手之理?二是勤奋。“机关文字工作是苦活、累活”,“但真正走上文稿写作道路而且能够独立完成任务,快则三五年,慢则七八年”,其间还要经历领导人的变更等,个中辛苦可见一斑。文字工作者唯有发扬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忘我精神,才能求取到公文写作的秘笈和真经。而作者正因为“写作热情十分高涨,生病了顾不上去医院”终至“留下了左耳听力严重下降的后遗症”,读此,我们不能不为其“把职业当事业,把使命当生命”的“职业精神”所动容,此皆非呕心沥血者不能写、非坚持不懈者不能为、非潜心钻研者不能成也。三是思考。作者在多个章节三番五次地强调思考对于机关文稿写作的重要性。作者提出了“好文章既不是写出来的,更不是改出来的,而应该是想出来的”的创见。正因为此,人大经验交流会主题讲话稿,成稿只9千多字,而他思路分析文章就写了1万多字;也正因此,十几年下来他竟积累了上百万字的文稿思路资料,写作起来终至“随心所欲,独具匠心”。四是研究。机关文字工作综合性很强,写作者不仅要掌握文稿写作的基本规律,更要涉及做人、做事等各方面的学问。对此,作者有着自己独到而深入的研究,并毫不吝惜地将其一家之言一一和盘托出,以飨读者。如论述公文撰写要把握“六大关系”(人与事、前与后、上与下、虚与实、长与短、新与旧),可谓独具慧眼,言必有中。纵使学习、总结乃至文稿送审、修改等细微处,也都蕴藏着取自实践的独到“学问”。类似的经验之谈在全书俯拾即是,正如路转峰回处的一泓清泉,时刻沁人肺腑,无不对读者有着切实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三、从结构论看,“绾珠缀钻,形神俱佳”,此三“奇”也。全书在结构安排上,将文稿写作的“诗内”和“诗外”功夫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行“串讲”,收到了铺陈蓄势、擘肌分理、探骊得珠、形神俱佳之效。倘若将机关公文写作比作一条珠链的制作过程,那么作者始终手握着一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刻刀,将“珠玉”、“翠钻”乃至贯穿的“绳扣”都力求“琢”到极致。这里先看它的“珠玉”——文章标题。可以说,凝练、精辟、大气、鲜明、隽永的标题,是全书最具视觉冲击力的“看点”。全书五十三个标题,正如颇耐赏玩的五十多颗翠珠,晶莹剔透,珠圆玉润,一一铺陈于目前,在“尺幅之内尽显了万千气象”。如“登高望远好深思”,即巧妙串联了文章要论述的三个重要方面:高度、深度和广度;“天下文章一大抄”辨,着一“辨”字,而有关这方面的代表性言论“境界全出”;“集体意志的集中表达”,不仅指明了要表达的主要对象,也道出了表达的根本方法,且读来朗朗上口。细细把玩这绾结成的一串“珠链”,其色泽、神气、出处等也各臻其妙。它们或引用,如“问渠那得清如许”、“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或比喻,如“让文稿闪耀青春的光芒”、“玉不琢不成器”;或大气,如“通感时代风雷”、“吹响进军的号角”;或鲜明,如“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老套路’与‘新方法’”;或显旨,如“第一是立意要紧”、“为平等交流叫好”;或警策,如“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先下手为强”,等等。如此神采各异、琳琅满目的标题,既彰显了作者努力创新的良苦用心,也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再看统摄而攒集起全书各“珠”和“钻”的“绳扣”——各篇内容,也可谓纲举目张,吐纳气象,意丰神足。如前所述,贯穿全书有两条主线,一是如何做一名出色的机关文字工作者,二是如何做好机关文字工作。两者互为因果,共同促进。至于第一条,全书虽着墨不多,但都至关重要,紧扣了当前机关文字工作的现状。这主要体现在“文人不必再相轻”、“文章知己即知音”、“淡定者从容”、“为机关文字工作者说句话”等篇章中,重点论述了对于机关文字工作应有的正确心态、文稿服务双方和谐关系的构建、机关文字工作者应有的业务素质等问题,这些都是构筑机关文字工作事业大厦的“基座”。至于第二条,占据了全书的“半壁江山”,主要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既“泼墨如云”,重点论述了省人大机关各类讲话稿的成稿过程和写作技巧,也撮其要者,从不同角度对材料搜集和运用、思维方法、文字表达等从事文稿写作必备的基本方法进行了逐一探讨,有利于初学者对于机关文稿写作形成一个基本轮廓。有时还就某一“个案”稿件,将其间所经历的“波折”、甲方乙方的探讨以及观念提炼等过程都“穷形尽相”地予以呈现,令读者“身入”的同时更能“心入”,其启发示范意义更是不言而喻。
, Z& B( x0 X% \: h! H: C) ~' T
最后,如果硬要说全书有什么不足的话,那就是“案例”视野还不够开阔,没有“借势”从人大机关文稿写作生发延展开来。但白璧微瑕终难掩盖本书在机关公文写作方面的创新努力和开拓之功,因而同时获得高层领导批示题词、专家学者评奖推荐、普通读者认定赞同也就毫不奇怪了。
. l! t: h" m" j6 u3 g$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