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 U& o! V, i- U一、 唯物辩证法 (要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看问题!)
* N$ q( U/ t/ C3 j% n- I7 Q (一)联系的观点
; p4 j, r5 G. _7 P+ Y$ f- H 1、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8 n6 z! [& S8 q3 I! a( S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又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不能否认和割断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也不能主观臆造联系。: K* T1 a7 A- T) c* @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具体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改变条件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7 {9 x) G4 f, r* a- i" ~ 2、 因果联系
+ x% ^1 W+ R7 G/ a; c" j 原理: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既是先行后续的关系,又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原因总是伴随一定的结果,结果总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任何事物都处于因果联系的连接之中,因果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1 D) d; I1 }2 K
方法论:①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3 M+ L- ?2 n l; ~* R/ {2 o c+ o" \& A 3、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7 D% |/ a; Y8 @+ F7 V8 | 原理: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部分从属于整体,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整体功能的形成离不开部分原有的功能,部分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状态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 z7 _1 ], o. t' p- [+ e3 `( d 方法论:①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 n3 m& ]1 L3 G% n+ m' r" z (二)发展的观点 - E+ n0 F8 y& r" [! C: B- `& B3 U- p
4、 发展的观点 % L/ E+ N+ x4 X" N. M
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1 p1 M/ x( }; o G1 ` 方法论:①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②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③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④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5 X# i/ W6 q. e0 z. F
5、 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 s, R: y7 `" `& a- p3 F$ F 原理: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 }& [. f* D0 @) Y% _
方法论:坚持用内因和外因辨证关系的观点看问题,要重视内因的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外因。
: p: u! p1 y! C8 A 6、 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
$ d- \% C7 H# U; N, h O, U/ x3 d 原理: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首先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都是在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中不断发展的。
: G6 I) f9 D7 ?. }; o ?( K3 h0 C 方法论:①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②要坚持适度原则③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④要重视量的积累⑤学会优化结构 $ x$ O# ?: @* h7 y
7、 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K3 {# @1 |! d [. J8 B7 A
原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而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 A" |/ a: a+ d$ p
方法论:坚持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的观点看问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 i. a4 S+ i& n- K4 L7 Y% d# i (三)矛盾的观点
9 j0 E1 A5 l- _3 O H! T8 {$ a 8、 矛盾的普遍性
- R( J& U% y% @# {, I2 f0 l* b6 u' O. { 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每一事物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 |% J4 `$ [1 {3 t
方法论: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敢于承认和揭露矛盾;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3 t2 z8 {* U1 Z2 w% W
9、 矛盾的特殊性
. o# F5 X, l% `' z5 n3 G$ y, \. | 原理: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9 d! D8 M( Z! H. G9 ?" k0 Y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J1 a K- r' v" H. N% e' e- F) {
10、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辨证关系 0 T. n* U1 l, r8 X* _& k1 _% K
原理:二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二者相互联结;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 {+ z" N% ~ h1 ]
方法论:①学会正确认识事物,掌握认识秩序②学会科学的工作方法 ( Q D6 e4 v' y; Q) n/ c4 U
11、主次矛盾关系 , ~2 P7 F1 X1 }1 l' G
原理: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而次要矛盾则处于从属地位,不起决定作用;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R9 n M; q( _( i7 ?. _7 n 方法论:要善于抓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 . o/ g/ |; ?2 n0 A5 V( j6 d- R
12、主次方面关系
! g" r' M2 o* ?! k- I 原理: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而次要方面则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h( ?9 ? Y# V. p, l 方法论: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9 @/ Z# G( ]! N5 y( M 13、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 w( g7 l, ]- G. ?+ n 原理:主次矛盾和主次方面的相互关系原理 ! J$ X; f6 [+ R7 v8 v, R
方法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0 K2 ]* e4 h) O( g# _4 \% `( w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五课、第八课)
5 a4 ^$ B0 i4 v' |2 H. g 14、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原理
% s& K3 |5 N5 u+ M6 x7 F5 i 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理论),认识(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阻碍作用。 / v+ ?$ q, n" c$ [( w1 m
方 法 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 J x+ i7 Y; R, I
15、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推移 $ F- t1 r/ F7 @& G
原理内容:从深度上说,认识需要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说,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说,认识必须向前推移。
" i# d0 d9 h3 ~# B8 N 方 法 论:反对思想僵化、认识固定化的观点,反对一切停止、悲观、无所作为的观点。 ! O. ~" K5 r8 c( k8 f! h* i; U+ _. M
16、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事物的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8 g: m/ W/ B% {) l
17实践决定认识原理
; E; }; D% d# W, r: r+ V 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检验标准,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
9 A: D8 b$ S+ X% d6 M5 z- t5 }. b6 H& [ 方法论:从实践中获得认识、发展认识、检验认识,并用认识去指导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