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从山东倒腾了一批海鲜,还想像往年那样在过年前向各单位推销赚上一笔。怎奈跑瘦了腿,说尽了好话,最终也未推销出一份。前些天,他给我挂电话,发牢骚说自己也没得罪谁啊,怎么就推销不动了呢?我说:“做生意不能忽视外部气候。”他似懂非懂。我说:“中央在整顿作风,包括年风,你原来的那种生意经已经不适用了。”
1 T+ @, v7 w0 q0 N
. Q' S T" c$ z- h) E 我向同学提及的“年风”,其实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培育、完善起来的节日之风。它传承文化,渊源博大;它质地淳朴,健康向上;它充满底蕴,生生不息。在老百姓心中,这种年风是五谷丰登的勤俭之风,而绝非及时享乐的fubai之风。老百姓推崇康泰顺意,也就遵循了安贫乐道,安居乐业。从洒扫庭院、购买腊货、置办年货、添置新衣开始,到包饺子、贴对联,老百姓的年风不是收礼收出来的,也不是送礼送出来的,而是忙出来的。它是洗去风尘、荡涤烦扰、呼唤吉祥、期盼丰收的直接反映。
m* K7 O8 k: l: T3 K8 l( }) j/ l+ V5 u! G
老百姓的年风一直很淳朴也很干净。盘点历史,历朝历代兴衰罔替,无不与年风有着关联。那种花天酒地、纸醉金迷的大吃大喝以及那种朝堂之上整日筵席纷陈、百官朝贺、钟鼓喧天、丝竹震耳的陈腐之风,不仅把老百姓的年风给带坏了,也把一个朝代一个国家的国风搞乱了。在这样的风气下,朝堂下的官风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远的不说,就说明清两代。下属给上司送,地方官给京官送,同僚互送风靡开来,越演越烈。收了一份礼,就丧失了一分骨气和正气;送出了一份礼,就多了一份俗气、晦气,就助长了一份歪风邪气。正气下垂,邪气上扬,国之大气怎能不受损伤,老百姓心中又怎能不产生怨气?没有了老百姓的支持,国家怎能不丧失底气?
) Q4 r3 j+ o5 {( }2 W7 ?1 D* A% G9 E2 [7 G4 R
前些年,一进腊月,大小单位就开始争先恐后地发放福利,似乎要不发些什么就说不过去。小到豆油米面大到数额不等的红包,确也热热闹闹热火朝天,给干部职工带来了一些福利。但也就是这种福利,把一个本该质朴的年风搞变味了,也把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地区的声誉搞坏了,最终也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尤其是绝大多数单位和地区大手大脚、大把花钱、搞大场面的浪费行为得到了基本遏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没了这种福利,一些人感觉很不适应,难免发牢骚说怪话。但仔细想想,这种福利不发也好,因为它只能助长攀比之风、享乐之风、奢靡之风。这样的风气存留最终不仅破坏了纯朴的年风、民风,也破坏了党风、国风和民族之风,最终受害的必将是我们每一个人。
( G$ K$ A: _) _
% a, W( ^# o+ u1 c% T. g( N Y 年风是一种风向标。小时候,每逢过年,父母总是精心准备,既不能寒酸又不能浪费。那时候,家里包饺子是不能包得太多的。腊月二十三、除夕早上、除夕晚上“接神”、初一、初二共5顿饺子就算不错了,能不能多包些呢,当然能。每当我们兄弟几个吵着闹着让父母多包些过年饺子时,父母总是说:“年节好过,平时的日子最难过。”正因为父母这种治家理念,全家人才顺利度过了艰难时期。一个家庭如此,一个国家也是这样的。大凡英明君主和领袖,都十分注重年风。倡导好的年风,就是对老百姓的尊重,对人民的敬畏。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组成后,推出了“八项规定”,无疑给转变作风、整顿年风打了一剂强心针。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确保广大党员干部过个廉洁年、勤俭节约年,广大人民群众也要勇敢地配合党和政府搞好社会监督,齐心协力敲响廉洁过年的警钟,也真正弘扬起清正廉洁、勤俭节约的年风。, K R3 k0 D% u; s
) `+ _: \# x' I9 L& }
0 P3 g; F$ K( `$ ~8 Y/ ~# y2 v/ h7 l
4 e) Z( n% p8 w7 C$ F. p 写此文时,同学又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我说,那批海鲜拿到市场上很快就卖完了,与往年相比只赚不赔。看来,倡导纯净的年风不仅不会影响正当的生意,而且还会促使越来越多的人走上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轨道。电话这边,我笑了;电话那边,同学也笑了。作者:朱明东
) g) g4 o2 M6 M2 u- r# U( f, Q4 `$ `8 C" q- O.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