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冰松 (2013年12月7日) 听了各位专家的发言,总体上有三点印象:一是各组对岗位任务高度重视,半年来做了大量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积累是很的产业素材,有的建立了数据库,为下一步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二是谋划了五年的整体计划和分年度工作计划,既突出了整体性,又体现了专题性。三是在时间较紧的情况下,今年的工作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总起来就是三句话,思路好,谋划好,开局好。 今年的工作,仅仅是五年建设期的一个开始。五年看头年,头年看当前。虽然我们开局良好,对今后工作充满信心,但仍然需要我们严肃认真地谋划下一步的各项工作。谋划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审视局部与整体、产业与全局的关系,把握好工作着力方向的过程。这关系到各个产业在当前“三农”发展的新形势下,找准位置,精确发力,力求突破的重要问题。要跳出产业谋产业,高度关注三个变化,处理好五个关系,突出十项重点,达到三个目标。 高度关注三个变化。第一,高度关注市场形势的变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是今后各项工作的重要方向。当前我国农产品市场形势,尤其是粮食市场形势,大体上处于一种紧平衡的状态。品种间余缺互现,调整调剂的压力逐步增大。表现在市场上,就是一些品种净进口增加,价格上升。同时,我国、我省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省情,也决定了当前这种紧平衡的格局或将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确保农产品产量稳中有增将是相当长时期内农业政策的基本取向。产业发展必须遵循这一重要的取向。第二,高度关注经营主体的农村组织形式的变化。以家庭农场、大户、合作社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迅猛,在农村经营主体中的比重将不断提升。新型主体与传统千家万户经营的重大区别,就是它是具有法人性质的、更有效的市场主体,或者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新型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产物。随之而来的,将是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运行的深刻变革。经营规模扩张、集约化经营、经营主体信用建设、农村金融信贷发展、经营权流转低押置换、农产品储藏物流等等,这些曾经发生在工商业中的变革同样会在农业中发生,将成为下一步“三农”工作的重点领域之一。这些,应当作为各个产业经济类岗位研究探索的共同基础。第三,高度关注技术传播方式的转变。农业经营主体的变化,意味着技术传播的受体发生的变化,必然会引发技术传播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中的几个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是集约化经营;二是技术物化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三是规模化、集团化传播量增加;四是企业的自我技术创新能力增强;五是农科教结合的要求迫切;六是购买服务将成为常态;七是职业技术人员将出现;八是公益性和社会化技术服务将出现分化,政府在关注公益性服务的同时,将更加关注和支持社会化服务的发展。农业的科研教育推广,必须时刻关注准确把握这些重要的变化,转变推广的方向和方式方法,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对新型主体的服务,增加物化服务和培训的比重。 处理好五个关系。第一,产业和产品研究并重,更加重视研究产业形势的变化。不但要在本团队的作物的品种、技术、市场、品质、效益上加大研究力度,而且要关注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产前产中产后、产业链的整体、产业的核心与外围、产业的市场与政策。这样才能使产业的经济类研究更丰满,更具权威性。第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研究并重,更加重视研究生产关系变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创新团队的其他专家侧重于研究生产力领域的问题,经济类岗位起专家则要把生产关系的研究作为一项重点,使两者相辅相承,互为促进。第三,生产发展与市场研究并重,更加重视研究市场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研究好市场才能更好地引导产业发展。相比于其它工业产品,农产品市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发展规律,季节性、时间性、区域性、数量性和品种差异性等特征会更为明显,既具有共性又有富有个性,很值得我们深入调查认真研究。第四,技术措施与宏观政策研究并重,更加重视宏观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党的农业农村政策,是对形势正确分析研判决策的结果,具有很强的方向性指导性指向性,是我们做好“三农”各项工作的指针。认真地研究理解贯彻政策,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必须做好做足做扎实。第五,省内与省外研究并重,更加重视研究省外的差别化政策措施。中国地域广大,各地农业农村千差万别,做农业农村工作也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因此就会创造出很多特色经验和做法。借鉴是门功,既不要关门主义,也不应简单拿来,去粗取精、删繁就简、扬长避短、取石攻玉、借船出海,都是很好的工作方法,目的就是促进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