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在我分配到离县城不远却很穷的鸭塘铺乡工作的次年年底,我接手了这个乡的秘书工作。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与文字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四年来,我从乡镇秘书到县直单位办公室主任,从个人写作到县委办分管文字的副主任,笔墨相随,文字为伴。这一个个艰苦而时有欣喜的日日夜夜饱含着文字工作的酸甜苦辣;这一行行熟悉而陌生的文字符号记录着文秘经历的春华秋实。 “有”和“无”的诠释 文字工作称为“爬格子”。其角色和境遇让人很容易与“枯燥”、“清贫”、“郁闷”这些词联系起来,简而言之,就是“无名、无权、无钱”。他们常常偏居斗室,笔耕不辍,却少有人问津,更不用说显山露水,出人头地;他们大多沉稳低调、简朴节约,更不用说吃香喝辣、歌舞升平;他们有的孤芳自赏、少情寡欲,更不用说呼风唤雨、左右逢源。但这个角色不可小瞧,更不容自怨自艾、自暴自弃,大凡在这个岗位干得出色的,特别是那些胸怀大志、勤于历练的秘书出身的人员,许多人成长为各地区各行业的杰出人士,此类例子,不胜枚举。由此可见,文字工作也是无中生有,虚中存实。一是有平台。文字工作者处于中枢神经部位,掌握和处理的信息、接触和服务的对象,其他人员无法与之相比。我从事文字工作十多年的经历深深地体会到,要干好这个角色,首要的是思想活跃,观念领先。他们在不断地归纳思考、取舍借鉴的过程中,锻炼着思维能力、决策能力,逐渐成长为一个有思想的人。二是有地位。文秘人员是领导参谋决策的助手,‘职位不高,还得胸怀天下”。每一个报告、每一份文件都是一个政策和一种导向,举足轻重,影响深远。文稿起草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把握形势、驾驭工作的过程,其价值和作用也就在于此。1995年我们探索以实物计征的方式收取税收提留款,在各乡镇进行推广,大大减轻了乡镇干部的工作量,全县反响强烈。三是有成就。相对可考可量的具体工作,文字工作看似一件虚事,毫无实际意义。其实不然。运筹帷幄,把脉一方经济;问计于民,服务一方群众,其功劳强过完成一项具体工作十倍、百倍。当辛苦写成的会议报告得到领导的表扬,当潜心撰写的文稿见诸报端,才真正体会到笔下乾坤的自豪。因而,文字工作者要致力当高参、设大谋,在参谋决策中建功立业,体现自身的价值。 “苦”和“乐”的嬗变 文字工作堪称机关“第一难事”,尽管所有公务活动都离不开文稿,但一提起写材料,大家都会皱起眉头,无不避而远之,作为文字工作者更是深谙其苦。常听一些过来人士叹其苦衷,实有“痛定思痛,痛何如哉”之感。为赶写稿子,伏案疾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数易其稿而无法交卷,此乃身苦;搜肠刮肚,苦思冥想,食不甘味,寝不能安,始终理不清头绪,此乃心苦。文秘人员大多形体消瘦,面容憔悴,职业文字工作者更是落下一些视力差、神经衰弱等顽疾。尽管千般辛苦万般累,但也有个中滋味。其一,苦中有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这些评价尽管有点夸张,但一本好书,一篇美文,细细读来,确实让人茅塞顿开,精神愉悦。看文章如此,若能精心构思,全神贯注写出几篇文章,更是其乐无穷。十余年笔耕不止,我每有文章发表,也总是欣喜若狂,兴致如初。其二,以苦为乐。“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做任何事情,没有不劳身伤神的,没有不日久生烦的,全在一个人的心态和处事艺术。文字工作虽然枯燥、苦闷,只要端正心态、培养兴趣、潜心研究,把它当做一种技能甚至一种爱好来对待,视学习如同探宝,把撰写文稿看成创作,积少成多,熟能生巧,坚持不懈,也一定会有些收获。其三,苦中孕乐。文字工作对于一个部门和领导者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经过一番艰苦的思考后笔走龙蛇,文思泉涌,把理性思考变成一行行铅字,得到领导的肯定和读者的好评,甚至争相传阅,也是文字工作者的一大快事。多年来,我尽管文字功夫少有长进,也难得有几篇得意之作,但这番打磨也是一种难得的经历。 “得”和“失”的取舍 0 v1 }" G8 U+ t4 y8 m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