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必须立即纠正当前的读书习惯

[复制链接]
张力济南 发表于 2014-2-6 08: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众筹计划,点击了解详情
 

   先说几句不算题外的题外话。

    我的人生基础是15年半的寒窗苦读。当年一个没有任何政治背景、家庭经济条件平平、智力顶多属于中等的农村孩子,正是采取一种死读书、读死书的笨办法——除了读书什么也不干,除了考试书什么书也不看,成为全校唯一一个考入重点大学的人,从而搭上大学生国家包分配的末班车,顺利地参加工作、结婚生子。

    今天回过头看我的学生时代,为了高考成功我付出了很多,也放弃了很多,全部心智、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背书、做题上,其他什么都没学、什么都不会,这对我人生的影响是重大的,造成的消极后果,比如没有什么爱好特长、拙于人际交往、性格特质过于单一等,是我这一生都可能消化不完的。但是,此一时彼一时,这都是些时过境迁的话,当年的我只能下这种笨功夫、死功夫,全力以赴,心无旁骛,套用一句电影台词:我没得选择。否则,今天我很有可能就不能坐在这里写这篇文字了。

    写以上这些,是说明读书对于我的重要性。当年考上大学需要读书,今天实现人生理想同样离不开读书。两者也有不同:高考,只要把书读好了,考了高分,就一定能上大学;实现人生理想,仅仅把书读好是不行的,“功夫在书外”。但读不好书是肯定实现不了人生理想的。尽管这并不适用于所有人,而且有些人成功根本不需要靠读书。但这对我个人来说是个千真万确的真理,是个时时刻刻都不能忘记的事实。

    因为从骨子里说,我是个书生,或者说难听点——也可能更接近真实的我,我是个书呆子。说书生是抬高了自己,我出生于中国最普通的农民家庭,没有任何家学底子,又没有师学渊源,只因为自己从小选定了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的道路,才使得自己迈着两条泥腿,战战兢兢地走进了象牙之塔。四年大学生活,我并没有完全转变成书生,但农民这个角色也是回不去了,我的履历表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本人成分:学生。

    我十分佩服发明这个履历表的人,学生与书生,虽然只一字之差,却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读书,但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书生;书生当然是靠读书炼成的,但只知道一味读书也是远远不够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才是书生本色。

    中国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书生是士大夫阶层的主要来源,而“士”是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价值认同,是一种文化传承,而不是一种固定的职业。正是从这一点说,我只能算是学生,而不是书生。但从职业上看,我所从事的文字工作,多多少少与文人沾点边,这种工作在现在社会一般都笼统地称为文秘工作。

    无论是学生还是书生,也不管是文秘还是文人,都与读书分不开。所以,言归正传,下面就来说一说读书习惯的问题。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读书习惯是一个不太准确的提法,应该叫阅读习惯,因为今天人们读的不仅仅是书。但我出于传统惯性,还是简单地称之为读书习惯。

    在一个人诸多习惯中,读书习惯可能对人产生的影响最长远,也最根本。就我个人来说,上大学之前读书无所谓习惯不习惯,那时只有一个选择标准,有利于提高考试成绩的书就读,与考试无关的书必须束之高阁,以免误入歧途。进入大学,没有了考试压力,可以不再死读书、读死书了,我的阅读范围开始扩大,读的书很杂,几乎什么书都看,但没有在哪一本书上下过功夫,结果是博而不精、杂而无章,四年下来,也只能说读了四年书,却毫无建树,于是学生还是学生,却没有成为书生。工作后,我依然坚持阅读,这既是工作环境使然,也是自身个性必然。我没什么业务爱好,除了读书,无事可做。当然,这么多年来,阅读范围依然很杂,依然是没有在哪一本书上下过功夫。书是一本接一本地看,日子是一天接一天地过去,直到今天,猛然回首,依然是博而不精、杂而无章、毫无建树。

    如果不立即纠正这种读书习惯,我必将终生一事无成。因为我的人生理想必须建立在读书的基础上,也只有读书才能实现我的人生理想。这么重要的一件事,如果放任下去,而不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规划,将会蹉跎岁月,致使光阴白白流逝,瞎忙活一辈子,表面看似天天在发愤图强,其实离人生理想越来越远。

    那么,当前的读书习惯究竟有哪些问题呢?

    其一,没有长期的系统的读书计划。只是凭兴趣选择阅读对象,遇到感兴趣的书就读,有时正在阅读此书,看到彼书自己也感兴趣,就丢下此书读彼书。没有实实在在地在一本书上用足功夫,“专”的功夫欠缺。这样读书,导致的结果是知识零碎,没有内在的一致性,只有量的粗放式积累,却达不到实现质变的临界点。

    其二,没有紧密联系自身进行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是必须形影不离、相辅相成的,我读的多,想的少,结合自身思考就更少。曾国藩认为,朱子读书的方法,精华是八个字,即“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林彪在读书年写作过一副对联:读书处处有个我在,行事桩桩少对人言。上联说的也是读书要把自己放进入思考。

    其三,学用脱节。这也是知行不一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如果读书仅限于消遣,或者陶冶情操,对“行”的要求倒不是很高。但是对我来说,读书是为了实现人生理想,则必须把学转化为用,如果知行不合一,学则无用。

    针对上述问题,纠正读书习惯就有了下手之处。一是提出目标,制定计划。二是用心专一,不为所惑。三是虚心涵泳,切己体察。四是学以致用,日新月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0关注

0粉丝

138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