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传承金陵文脉 讲好南京故事 齐心续写南京文艺新的精彩华章
杨 卫 泽 (2013年9月27日)
今天,市文联第九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向与会的各位代表,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问候! 市第八次文代会以来,市文联团结带领全市文艺工作者以昂扬的精神面貌、出色的艺术劳动,为弘扬时代主旋律、激发社会正能量、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付出了艰辛努力,做出了新的重要贡献。当前南京的文艺创作一派欣欣向荣,涌现出《伴宴》、《大学生村官》、《迷彩八零后》等一大批优秀作品。中国戏剧“梅花奖”、舞蹈“荷花奖”、书法“兰亭奖”等重量级文艺奖项花落金陵,再次见证了南京文艺的新繁荣。除了从事辛勤的文艺耕耘,广大文艺工作者还积极投身文化惠民、对外交流、城市主题文艺等活动,为南京的文化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实践证明,南京的文艺队伍是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相信这个时代将永恒记录同志们的艰辛付出和杰出贡献。 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也是公认的具有“文艺范”的城市,具有打造文艺繁荣之城的诸多有利条件。一是历史文脉的长久传承。作为中华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天下文枢”、“诗赋之都”,不同的历史时期,灿若群星的文化名人在这里从事文艺创作,产生无数文化瑰宝,延展出一条值得所有南京人为之荣耀的文化血脉。二是地方文艺的独有气质。古都金陵可谓处处皆风景,精妙汇聚的山水城林,遍布大街小巷的众多文艺场所,处处散发着特有的文艺气息,很容易让人产生创作的灵感和抒写的情怀。三是文艺名家的有力支撑。南京文艺界人才辈出。特别是近些年来,以叶兆言、孙晓云、朱道平、鲁敏、范乐新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南京本土文艺名家,创作了许多新的优秀文艺作品,蜚声海内外,成为金陵文脉的新一代传承者。四是文艺创新的时代土壤。从古老的政治文化都会,到兴盛的现代工业之城,再到我们正在着力打造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南京场景”、“南京角色”正在发生着划时代的转变,这是难得的文艺创新土壤。立足这些有利条件,继承好南京文艺的光荣传统,当好金陵文脉的薪火传人,是全市文艺工作者的共同责任。 一、南京文艺要大力弘扬当时当代的主流价值,给予这座城市及人民更多积极向上的进取力量 古往今来,大凡脍炙人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以美的力量、美的形式揭示和引领着社会前行的方向。立足当时当代,全市文艺工作者要准确把握城市的文化需求导向,主动承担起传播和弘扬社会主流价值的使命和责任。 牢牢把握当今时代的精神脉络。马克思曾深刻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激情澎湃的新变革时代,各种文化形态并存,各种社会思想激荡,南京这座城市以及生活其中的每个人的思想、观念及生活,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改变。全市文艺工作者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力量,应自觉加强对社会、对城市、对人精神图景的真情体悟和全新把握。要紧跟时代节拍,深刻洞察社会演进的正确轨迹,敏锐发现时代前进的准确信号,勇于引领时代变革的风气之先。要坚持把个人的艺术追求融入时代发展的潮流之中,把作品的生动创造寓于时代进步的进程之中,更加热情地讴歌当时当代的社会主旋律。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努力使作品既富有崇高的精神内涵,又具有高超的艺术价值。 大力弘扬古都南京的社会正气。文学艺术家要对国家、人民和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很重要的落脚点,就是要在字里行间、在艺术创作中传达出正气、弘扬出正气。当前各项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社会矛盾相互叠加、各种社会风潮风靡云蒸。人们的思想独立性、信息持有量、社会参与度持续增强,但道德滑坡和责任缺失等问题也越发显现。做好文艺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与时俱进、坚守正义。大家要牢固树立强烈的使命意识,更加细致地观察生活、融入生活、体味生活,善于发现和勇于表达南京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创作出更多打动人心、引人深思的作品,把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社会公众,充分发挥好文艺工作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的作用。现在有一种现象:传播正能量的少了,而传播负能量的多了。只要有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人人都可以发微博、微信、图片、视频、文章、评论等,成为自媒体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其中有一批人,为了吸引眼球,以专挑阴暗面甚至杜撰作为手段,成为网络“大V”。这就对广大文艺工作者传播正能量、弘扬正气提出更大的挑战、更高的要求。文艺工作者应当发出更强音。“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真正的文艺工作者就是要用东风来压倒西风、用正气压倒邪气。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弘扬社会正气,只有这样,我们这个社会、这个城市及其人民才会积极向上。 注重激发社会民众的群体能量。“南京南京我爱你,爱你的过去更爱你的现在”。这是我非常喜欢的歌曲《南京南京我爱你》的歌词。这首歌曲调优美,通俗易懂,唱起来朗朗上口。每当我唱起这首歌时,就会从内心深处自发地涌动起对南京的无限热爱,也激发出我对这座城市的巨大责任和使命。文艺作品就应该有这种功能,能够起到陶冶人、塑造人、激发人的作用。当前,全体南京人正踏着历史的节拍,怀揣新的城市梦想,奋力书写和绘就伟大中国梦的南京篇章。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空间更加广阔,对艺术作品的激励需求也更加强烈。希望南京文艺工作者立足于新的叙事场景,进一步生动描绘当代南京人的理想信念,创作出更多提振精神、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经典作品。继续奋力挥洒南京人“三争一创”的时代追求,更有效地激发和汇聚起南京人追寻梦想、艰苦创业、共铸未来的群体正能量,更有力地著就南京“创成率先大业、建设人文绿都”的精彩文艺华章。《南京南京我爱你》的创作者是前线歌舞团的文艺工作者,他们把南京作为第二故乡,怀着对南京的热爱写了这首歌。这首歌虽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在这首歌里,把南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非常浓缩地写了进去,充分表达了文艺工作者对南京的深刻理解和无比热爱。我们应该有更多这样的优秀作品。南京人来自四面八方,我们要用优秀作品来凝聚人心,激发南京人的群体正能量,让每个身处南京的人以南京为荣,以南京的荣辱为我们每个身处南京的人的荣辱,以南京的发展为我们每个身处南京的人的责任。 二、南京文艺要努力续写金陵文脉的经久传奇,为城市的兴盛繁荣打造出更加生机盎然的精神绿洲 文化的生命力源于文化的创造力。全市文艺工作者要扎根于800 万人民之中,取材于城市所处的伟大时代,立足于自己所在的这片热土,努力使作品“既有磅礴之势,又有婉约之情”,不断开拓文艺创作的新天地,续写出金陵文脉的新传奇。 真情抒写普通南京人的新生活。“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艺术来源于生活,一个好的文艺作品要能够触动人心,实现与受众的情感共鸣。脱离生活、低下庸俗、居高临下、空洞说教的文艺创作缺乏生命和灵魂,肯定会为群众所摒弃,也注定会为时代所湮没。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获得不竭的创作源泉、生动的创作灵感,才能挖掘出富有时代气息、具有广泛认同的题材,才能创作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现在还有一种现象:大众题材太多,而“小众”题材太少。前段时间,根据毕飞宇茅盾文学奖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推拿》在各地热播,带火了我们南京话,也使得玄武湖、秦淮河、盐水鸭、金陵鸭血粉丝等南京生活元素迅速走红。这样一个反映特定群体普通人生活的“小众”题材,之所以得到观众的追捧,我觉得就在于它描写了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实现了与观众的情感互动。这也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就是要把群众生活作为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更多地让普通人成为作品的原型和主角,让文艺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讴歌生活、回归生活。生活在我们这个城市的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反映普通人的生活,就是要在艺术创作中面向大众、服务人民。通过蹲点、采风、写生、体验等形式,真情关注普通人的所思所想,真正走进普通人的内心世界,在普通人的平凡中收获创作的硕果、追求艺术的伟大。 精彩记录当代南京城的新故事。南京历来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从悠远的历史到多彩的文化,从自然的山水到美妙的城林,许多优秀的文艺创作者从这里找到了创作的灵感、构思的源泉,从而生产出众多经典传世之作。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发展进程中,这座城市每一天都在孕育着新的故事。一切有追求的文艺工作者,都应注重从城市的新变化、新气象中汲取新的创作灵感,真情反映这座城市的新实践、新创造。希望全市文艺界进一步增强“南京意识”,更加主动地发掘和诠释“南京元素”,使作品更好地切入南京经济与社会发展,使南京文艺呈现更加丰富多元的“南京形象”。现在有这样的状况:写新故事的不多,而写老故事的不少。要通过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把南京创业创新的城市历程作为叙事的场景,把现代城市的华丽转型作为雕刻的背景,把“分享青春,共筑未来”的青奥盛会作为表达的对象,让更多的人分享古都南京发生过或正在发生的动人故事。例如:今年的亚青会就有很多新故事,在 1.3 万名志愿者以及全体市民参与亚青、奉献亚青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南京如火如荼的科技创业也有很多新故事,在科技人才创业尤其是“海归”创业过程中,萌发了很多动人的故事。新时代的新人才、新产业、新城市,有很多故事都是鲜活的,这是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传世之作的真实生活来源。 深入提炼经久南京魂的新精髓。环境塑造着文艺,文艺标示着地域。当我们看到美人鱼时就会联想到丹麦,看到蓝精灵时就会想到比利时。《罗马假日》传递给我们的是罗马式的浪漫,而《南京!南京!》则告诉世人南京是一座抵抗之城。在延绵历史中孕育、滋生和涵养的城市精神,被城市的文化不断洗礼,既承载着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也主导着城市的品格、气质和方向,形成城市的“内在之魂”。今日南京就像是一块和氏璧一样的“美玉良材”,虽历经岁月风雨,虽历经代代演绎,但它的精神、它的气质仍有精工细作、激情畅想的无限空间。希望我们这一代文艺工作者能以更新的视角,深入诠释南京的城市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全面提炼南京人精神品质中代表性的特有元素和人文符号,打造出更加响亮、更加独特的南京文化名片,在古老、传统、悲情、沉重之外,寻找和塑造出南京青春、现代、靓丽、活力的新城市印记。一个城市的文化应该是进步的,一个城市的精神也应该是进步的。文脉传承不等于文化几千年来一成不变,文化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一个城市的精神也是如此。城市精神不能等同于城市文化,更不能把市俗文化、传统文化当作城市精神。 不同的时代有精神的历史传承,也有新的时代精神的再塑造。南京城市精神体现和依附在每个南京人的身上。应该看到,南京既是个省城,又是个科教城和“兵城”,这就使得南京人这个群体构成有不同于大多数城市的很大特点:一是有占常住人口高达近1/10的在校大学生、研究生(每年进出约25万大学生、研究生),他们是最有活力的、最有青春朝气的。二是有一大批的专家、学者、科技人员,他们的科学素养、创新精神是南京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还有众多的军人,构成了南京精神文化的军人气质。这些群体影响和引领着城市品质、气质、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铸造南京城市精神的重要力量。 三、南京文艺工作者要执着坚守内心的崇高艺术信仰,不断谱写艺术人生的精彩篇章 新的城市文化史诗,需要一大批文艺名家来传承,需要一大批精品力作来支撑。南京文艺界要确立新的艺术标杆,全面提振“精气神”,汇聚起新时期南京文人的浩然之气。 始终追求崇德尚艺、德艺双馨。古人云:“马不伏枥,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人品决定艺品,立艺必先立德。对于文艺工作者来讲,唯有德艺双馨,才能使高尚的人品和高超的艺品相得益彰、行之久远。希望全市文艺工作者能够自觉秉持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把德艺双馨作为自己毕生的不懈追求,把创作优秀作品与培养高尚人格结合起来,严谨笃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良好的艺术素养和职业操守更好地展现南京文人的精神气质。 始终坚持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全市文艺工作者要主动适应时代需要,自觉加强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广采博取众收,为文艺创作提供更加丰厚的知识储备。要崇尚科学,忠于历史,忠于生活,致力追求最真实、最生动、最接地气的文艺表达。要积极探索文艺创新,从新技术、新应用、新市场中不断寻找文艺创新的切入点。要大力弘扬团队合作精神,加强文艺界的团结协作,做到相互尊重、平等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坚决摈弃“文人相轻”、“门户之见”,共同营造南京文艺界风清气正、和谐奋进的良好氛围。 始终做到淬炼品格、宁静致远。“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希望全市文艺工作者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做到有志向有担当,有努力有坚持,有定力有静气。坚决克服创作中的焦虑浮躁,坚决抵御生活中的不良诱惑,坚决反对媚俗低俗,始终保持内心的艺术坚守,聚力淬炼完美的个人品格,真正做一个志向高远的文化人、艺术人,生产出更多艺术精湛、群众喜爱、顺应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为南京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新的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这对于我们做好新时期的文艺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全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文艺事业,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对文艺工作的领导。要积极发挥文艺界人民团体专家库、智囊团的作用,以多种形式听取文艺工作者的呼声和建议。要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增加资金投入,改善创作条件,积极稳妥地推进相关文艺场馆和文艺创作基地建设,为各级文联组织和广大文艺工作者多办实事、多办好事。宣传、文化等部门要进一步创新文艺管理机制,为文艺创作和文艺活动营造更好的环境氛围。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学会同文艺工作者交朋友,密切同他们的联系,做到政治上信任、创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真正成为文艺工作者的贴心人。
文联是党领导的文艺界人民团体,在团结广大文艺工作者、推动发展文艺事业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全市各级文联组织要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发挥自身优势,履行好联络协调服务职能,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要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文艺发展规律和人民团体特点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广泛团结和服务各方面、各领域的文艺工作者,使他们在南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把文联真正办成文艺工作者的“和谐温馨家园”。 衷心希望全市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本次大会的成功召开为新的起点,更加深情地体味现实生活,更加用心地讲好南京故事,再出精品力作,再攀艺术高峰,齐心续写出南京文艺事业新的精彩华章!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祝大家身体健康、创作丰收!
更多精彩文章详见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