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老秘网QQ群“重温经典读书会"49231471正式升级为千人群,感谢冰尘和弹头的友情赞助。今日下午,贾陆英老师如期在“重温经典读书会"与大家学习讨论《论语》。考虑到《论语》为政篇第6、7、8章,内容相关性较强,贾老师将三篇一并与大家讲解,以便综合把握、系统理解。老猫将辅导记录整理如下:/ S4 t1 q2 |3 d+ A" l: i
I) P$ l8 t) h1 n$ V. ?9 Z
贾陆英:
* I3 M2 _2 l' A( \! S; M3 c6 ^% Q 6 h6 q( l; I- C, G" O/ B
老秘网各位网友,今天下午,我们学习讨论《论语》为政篇第6、7、8章,希望大家能够综合把握:
; r4 d: J$ ~* H2 [) [' T( W6 y j * n( D* a& x. y6 r2 O Y* A- _1 @) L
6 S2 C8 j5 Y9 l, S4 r/ l7 }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0 T5 m; o8 R, j. J8 x3 m$ S) a9 v% y$ z) M r. \2 i; l2 N& M
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谥号。
1 j9 q/ v( ~0 |( B! h. b( _/ O: w: k o# ]' u* ^. J/ ~6 {( @- F
孟武伯请教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说,"要让你的父母只为你有无疾病担忧。"
+ h+ O5 ]% h. E5 J/ Q7 T: C/ o W% E, A2 ^
问:怎样理解“父母唯其疾之忧”?0 @* e# \* ?: ~
8 K+ q7 G! T- b" G
答:古往今来,对这句话所以有不同解读,关键在于怎样诠释“其”字的含义。“其”是第三人称表示领位的代名词,相当于“他的”、“他们的”。然而在这里是指代父母呢?还是儿女呢? 从全文的语气来看,“其”字指代儿女比较贴切。意为“做子女的要使父母只为自己有无疾病担忧,不必为自己其它方面的事担忧”。《孝经》说:“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所谓“谨身”,就是要谨慎行事,保重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名誉,不使父母担忧,不给父母造成伤害。唯有自己生病乃属自然现象,父母为此担忧,非己之过。这是天下所有做儿女尽孝的一个要点。
+ v) ]$ y+ b+ [) P4 a* N : D: l8 _2 `0 D7 O/ `4 p, A1 A
2•7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7 _& X; _4 e" _
" c. q3 {5 E* K0 d
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孔子晚年学生,孔门十哲之一,长于文学。至于犬马,皆能有养:狗和马也能得到人的饲养。
, h: \$ D0 M; Z' e
# F* H8 m9 v( q+ f子游请教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如今的所谓孝,是说能够养活父母。至于那些狗或马,都能够得到饲养;如果对父母不恭敬,那养活父母与饲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 . T2 ?0 p, h" \3 T, B% b
, Z! E- a; R" u: L) K4 \
问:孔子以饲养犬马和赡养父母相对比,说明了什么?
- C+ B7 v. I o1 W1 s$ ]; c
6 u3 c, d5 z1 u* E( u _1 B! c$ ?& t% ~答:能够赡养父母,是子女尽孝应承担的最基本的义务,然而许多人误以为做到这一点就是孝。孔子以饲养犬马和赡养父母相对比,告诉人们这是一种世俗偏见,就是犬马也一样有人养着。如果没有对父母的尊敬之心,又与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在这里,孔子揭示出孝是血缘亲情的表达,其本质是一个“敬”字,强调对父母尽孝要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要有尊敬之心,对父母尽孝,不只是经济上的赡养关系,更为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爱敬之情。今天我们继承发扬孝的美德,核心也在于此。
]: p1 o) J& q! S
9 ^. j5 {0 B* u8 Z+ z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8 k) A- }- |9 a! J
% z0 K$ C. n9 w# z; z6 r, ^6 m色难:色,脸色,指难在侍奉父母时要和颜悦色。服其劳:服,从事,担任。先生:本章讲孝,应指父兄。馔:食用。
# }( S& Q1 O7 g1 K
6 O, x( w. X+ x2 O- x0 K; X. I+ x子夏请教老师什么是孝。孔子说,"难的是对父母要和颜悦色。只是有事情子女去做,有酒饭给父兄吃,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 p# S' P" A; K+ z
* i0 o3 z: t) [; T) r: `问:孔子为什么说子女尽孝难在脸色上?& I2 U% o2 B5 G t) A4 R+ o
k4 A" ~* i5 p1 q5 L# r6 B; f. T* x
答:人的脸色是内心情感的表露。孔子强调子女尽孝难的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依然是强调要有发自内心的对父母的爱敬之情,指出尽孝不能停留在有事自己做,有饭父兄吃的外在行为上。赡养父母,是子女的义务,是尽孝的起码要求。孔子论孝,则超越了物质生活赡养的外在行为层次,直指内心的情感,揭示出孝的本质是对父母发自内心的爱敬之情。这是在如何尽孝这个问题上体现出的仁与礼的关系。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强调仁是礼的根本,礼是仁的规范。子女尽孝,发自内心的爱敬之情体现仁的精神,外在行为上的物质生活赡养体现礼的规范,没有内心的敬,不能无怨无尤,不惮其烦,只是外在行为上的依礼而行,还不能说是孝。民间讲孝,常言"孝顺"。《论语》论孝只说"敬",未见说"顺"。《孝经》也指出,一切顺从父母不是孝。只有心存爱敬,而又依礼而行,才是孝道的真缔和要义。
9 E9 l# {0 l9 n9 d) [3 K
3 y& ^9 O) L$ H/ p1 U# J7 j平凡人:
$ Z- D0 Q& q5 z% _; D+ [! l
# n8 N' [' N) q7 w) a. X7 e按现代人观点,健康也是可以把控的。长期不运动或是加班熬夜的公务员,会增加父母的担忧; P* d; J ~/ `$ q3 C( I
- c% M5 L0 ?. F/ M! ~9 |
贾陆英:
7 y* w/ Z o6 r# C( p* i; n ) l' a' S8 A- o5 N) E
长期不运动或是加班熬夜的公务员,会增加父母的担忧——是的,天下父母对儿女最为担忧的,就是健康和安全。《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也就是说,孝敬父母,要先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 y% r9 _/ @( i8 l* L7 w; O5 s- F
# k& \/ ~0 U3 ?2 X8 @1 U# D
Bigdalong:+ E( B. T3 s% _
; M1 V) V. {& d0 A12年学习的学生,更是父母最担忧的/ J( | K$ I+ @' @9 {6 U6 Y' ?
$ a& K& @, J4 J! d3 _- D步大福:9 _* d9 w# Y" b/ v! D
% j( b* p( l( e不做父母不之父母恩,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平安,我们脸上闪过一丝不快,工作生活上有一点不顺利,那就成了父母的大心思,做子女的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忧也是一种责任,一种孝顺
" \/ V @& D5 c' c; B + h0 Y( t7 _' j: Y' \0 v% ?
睡虫西麦:" L: X; t, A) n. i+ d8 V
; ~; a& {7 M( E4 g2 @6 X睡虫歪解:父母唯其疾之忧,这个其应该为父母。意思就是你要孝顺其他的所有的东西都是你可以办到的,唯有父母的疾病你是没有办法的。除了父母的疾病你无法自己去替代,也无法一定要医生医治好。但是在其他方面我们一定可以做到孝顺的。做父母的,最后只要担心父母自己的身体健康就行,多么孝顺的孩子啊。
/ i. v8 ^! F' ]; R% K( J+ p
+ s! S. J6 `. _精灵:" d6 C; w! e. [, V
* y$ \5 T& @3 V/ j毛发体肤,受之父母,焉能改之,实乃大逆不道。爱惜自己的身体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同样,父母爱惜身体也是对子女疼爱的一种表现7 j- P1 [* V: u
! b' V* D7 j6 B# b6 I夕惕若:
9 r! { Q0 c5 e- x0 z " {# j: |" r/ {& ]% k) l3 r
我比较倾向于睡虫的这个解释。其,指代父母。既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也就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还让父母为自己身体担忧,岂不矛盾吗?论语里面还有——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孝的难度应该在让父母和颜悦色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谨身而已吧?贾老,那么,这里的其如果做子女讲,顺不顺呢.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
- l; Y5 U+ T H& G0 ]
0 O5 i, f8 |# v' o7 z贾陆英:4 F8 q8 g$ _( e% f; Y
! g1 @4 w; @9 f( Y% T7 {做文秘工作的,免不了加班熬夜,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工作、生活节奏,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健康的体魄,乐观向上的精神。
1 f( B& {) V7 t7 C+ e # s" O% F) [# o( |
睡虫西麦:/ Q: F0 k+ U- S4 i
]; e; |5 l. t
如果父母还要担心你孩子的疾病,那你怎么能算孝呢。真正的孝是父母只要担心他们自己的疾病就可以了。因为这个不是做儿女的可以左右的。其实,这才是真正的尽孝。要的是父母心情舒畅.没钱怕啥,父母最开心的就是一家人团聚和气,其乐融融. 精神大于物质,噢耶
9 k/ x5 G7 |! S" ^ 3 S- P s6 _; ]% e$ v8 O
贾陆英:
: Y/ l' e0 V1 R8 d! k 0 ~; b; y' s6 o" {' ~+ p9 h# f; w
孝的难度应该在让父母和颜悦色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谨身而已吧?——第7章说到这个问题。我们把下两章放在这里,一起讨论吧。贾老,那么,这里的其如果做子女讲,顺不顺呢——两说都通,我认为其字代指子女更为贴切。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孝经》强调,只要有孝心,人人都可以尽孝。“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所以上自天子,下至普通老百姓,不论尊卑高下,孝道是无始无终,永恒存在的。孝道本于人性,只要立足于自己的本分,尽到自己的责任,人人都可以做到。如果有人担心自己不能尽孝,那是没有道理的。% |2 A: F1 }, D. J" N2 Z3 y
8 b0 Z9 `9 z! T3 a: Z睡虫西麦:' T$ A. w! f! r+ b/ o8 c) E
, ^; { z! R7 m; O以前是父母在不远游。现在是父母鼓励孩子远游。但无论如何,只要是父母喜欢的,都算是孝了。但守一条:不可违逆父母。那也不是,心要形来体现。就像你天天在北京,然后对着贵州的爹娘说,娘啊,我想你啊,儿子在北京给你磕头啦,算什么孝呢
6 z8 M a; o; S( W6 g- r9 e 7 P8 ^3 ]) ]- \
夕惕若:. V$ G/ K6 s1 |; U w1 J
* k5 A/ d% {2 n4 J# {
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这句好像《大学》啊.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也。贾老,看来,孝道还是重孝心啊。孝道应该是相时而动,与时俱进的,不能墨守成规
% l+ j3 T. O& B4 E
- p+ v8 W3 P& E/ c贾陆英:6 K& M* [0 c0 c) C1 h
2 a# ]/ i' T Z5 r- Z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这句好像《大学》啊——这是《孝经》里讲的。贾老,看来,孝道还是重孝心啊——心到方能行到。, O* M! n7 u8 E; i+ J
; L# J) z. o9 s. u. p" t
求觉迷者:' \1 B, `% g( Y9 H
- H3 c* w T2 a8 s孝以心,以心不以形,以形无孝子。如果发自内心的磕还真可谓孝$ p' P" d) k: m
4 \2 a0 O4 I' V8 e乃群:
7 P: u, e# H W
3 H) }. V, s( M B7 _, A3 p西方人对父母似乎没有孝的概念。完整的孝道是父慈子孝,双向的。咱们的孝顺和西方的“爱”的概念,确实不同,西方的孝,更多是子女父母相互之间平等的善意表达,彼此的关心、关怀。咱们的更多的是“围着父母转”呢。
- z; R' k. c3 {! B/ P9 x . c/ @7 X" V7 g$ f! }
夕惕若:
( W4 z, F1 `8 `6 X% y' V
+ B4 g) x$ r& T' X, t以前交通通讯不变,远游的话,父母不知子女踪迹,不得子女音讯,故而担忧,现今,虽不能膝下执礼,在外千里,依然知讯。群里不是还有不喜欢给父母打电话的么2 |2 `4 @$ ~# d1 V! b T$ J* O
H$ a. o8 @/ [% `! k贾陆英:
" I5 {: [( |/ V( b9 z- |5 `: D b + j6 b7 r- G# S! e* A2 S0 h
孔子讲父母在,不远游。后面还有一句,叫“游必有方”,就是说如果有必要远游的话,一定要对父母有个安排,对自己的行踪有个交待。这一句被许多人忽视,造成误读。3 X1 f! O+ B' P+ g+ W7 ^
# L8 {, W- Q) @睡虫西麦:# W' j. e% J- @0 P8 c
, \% o! c' [7 R) p S
是,1、孝就是不让父母有衣食之忧。2,孝就是不让父母有烦难之忧。3,孝就是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忧。
# x( o* b3 n; X4 S. y , K6 y: C) ~. m4 Z& U$ K* I
夕惕若:
/ D7 j4 R& }6 i% Q$ N) R# J
8 q0 r# Z2 e% {0 ^' i我记得以前看过一段文字,很小也很远了,说是在古时候,父母告子女不孝,无论要求县官怎么判,县官根本不审,直接照办,忘了叫什么了
: f% A8 |% d! A: |* L3 { 6 ?6 B6 e" a) F3 S4 \$ U
贾陆英:
9 @' @# \/ L" W+ p0 z: ]% D8 p) z
! o; y& h4 r% k孝就是不让父母有衣食之忧。2,孝就是不让父母有烦难之忧。3,孝就是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忧。——这几条讲得好。只要有孝心,在行动上尽力而为,即为孝。
* c6 X3 y5 i+ l1 v$ i; `
' E; Y d- N, r$ h老秘网-老猫:1 J* @( s z* h, N
6 p! U1 m) T( ?- H# A% n进城工作后,让父母也一起进城居住,离开农村的熟识的老伙计们,虽然好像生活条件改善,也方便子女照顾,但在陌生的城市,老人或许要经过很长一段寂寞的时光。对此,算孝,还是不孝呢?请问贾老师,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 `9 k' I% c. Q; ^
0 I: w1 P& q/ \7 W+ _$ i- S夕惕若:
4 D( u; A% @. v$ ]+ M
! X1 j, C3 ]7 m1 b9 w老猫的问题既切实又犀利啊
+ F- P: Q6 O0 h7 T! U% o1 H: |
. s2 ]1 R5 T. A7 ?- x! Q六耳弥虫:
- s1 K: U8 y6 |) | ) Q0 ~. z( F% P1 c* q
建议老猫看一部李安早年拍的电影《推手》,看完之后你就知道了' Z# S* N6 Q( m; G
: `/ ]) \' l* f! f
睡虫西麦:/ C& r) x* p* z. x7 G# i6 {
3 y% c6 W% N+ Q+ |0 b9 _; e如果是我,尊重父母意愿,宁可多回家几次。其实如果是父母一起接的,他们不算寂寞。你好好和父母谈谈,贾老的意思,就是想办法尽孝4 H6 ~# m K) s7 I
% k) }8 C- ]: H3 J. b湖南-红豆不惑:7 ~* L2 D. O! c0 C) |5 n4 g- m2 T
# D# H' F* j' X" x) b为免父母忧,豆已舍弃半生!下半生还要如此么?!- X8 Y; G3 k4 N- I4 I/ f+ p' v' m
* a! f5 l8 A$ h* w& S2 ]7 c& M1 M
贾陆英:3 ~% p+ }6 `" H* X
! r7 M1 ~. |6 O- l论孝,讲得是普遍事理。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很多,还是那句话,把握基本原则和精神,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老猫的问题,我以为还是要多和父母沟通、商量,最后尊重父母的意愿。0 }* T8 F( u2 w }$ d
7 n* ~4 N& r; K9 B" v
老秘网-老猫:
" [' G8 `7 d3 c- g3 y* z; `
' o5 l" F: a3 Y. _( {" M6 m是的,父母满意为第一准则。不过现实中,还是有很多不得已的情况。有时出发点并不是为照顾父母,比如还需要父母帮忙带小孩之类的。- D1 Y! g/ i7 o. Y% S
, {! H- x3 r; p* \9 u
/ty雪儿:
$ j5 }( v( X; x8 q
, _0 B7 \4 J5 ^- E5 H父母何尝不想跟子女住一起呢?主要是父母有心理包袱怕子女嫌弃,难相处。我想还是要跟父母多沟通交流看他们心里最需要的是什么。另外,告诉他们接触一些新鲜的事物,有更广泛的爱好。我想父母如果感觉和子女住一起很快乐,哪有想走的啊。: \# q1 P: F% o
3 s7 g& c& q4 \1 x4 }# j西藏林芝的!:
; ?7 z6 v5 P ?6 }' N5 i ! v: Z |# t$ t8 x, h( L: r
像我们在西藏工作的,两地分居太多,一年只有一次假期,还不一定能休,所以孝敬父母的事就是只有让他们进来,但这边的条件和气候伤人,这样我们根本没法照顾好父母,更不要说孝顺了!2 C: s E% _7 h( Z6 u
# i- r+ J$ @( @1 c# q! F. T' h贾陆英:
. g* B6 n$ W5 M 7 M0 ^' C3 U' ~" U( ]$ `
情况千差万别,但只要有孝心,真心尊敬父母,关心父母,都可以有较好的解决。父母何尝不想跟子女住一起呢?主要是父母有心理包袱怕子女嫌弃,难相处。我想还是要跟父母多沟通交流看他们心里最需要的是什么。另外,告诉他们接触一些新鲜的事物,有更广泛的爱好。——赞同。清官难断家务事,还是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f+ Q6 F6 T7 @$ y2 j6 p& K
, @0 H/ R& b/ |+ c$ `7 D7 U湖南-红豆不惑:
$ D8 ]9 B( i g. F$ D
' S. d( |1 p5 c. {/ N! f钥匙何在?豆愿倾尽所有!
# @& f! T4 z1 L& N
& Z; t2 ^) l8 V夕惕若:
. b- o2 Q: J9 u( J) M( r9 m, I/ B6 ^ / P$ s% Q- A1 q) x( F0 q1 P
还是一个“度”字,孝顺父母的行为,不能追求极点,二是平衡点,比如说,父母都想子女天天在膝下环绕,然而如果子女辞职在家,父母有为子女前程担忧,两者之间的度就是我们的孝吧
9 W) O @2 c! Q& _; | J# ^ 5 f5 ` X( k+ S
贾陆英:
, _8 n; d) b( k. W: X
3 r9 F8 R I( v9 M钥匙何在?——就在孝道的要义和精华中,需仔细体味,深刻把握,对症下药,灵活处置。如何尽孝,如何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的确有一个度的问题。这个“度”的标尺,在古代就是礼,在当代就是社会主义道德。
& w' [4 y/ [: M* O- O0 H $ M& {; e% y# N9 C* e
水隼:
2 W5 Q; H h2 Z, i8 ^. ` {: f" ?/ ^& y
如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打个电话,多交流,多倾听! [- o! V/ B4 t5 A
3 y# P9 `5 Z. p; ~) K
啸奖:/ @4 w# c- Y$ H! u
: m+ [ P5 P6 }# B) m, U# w% j
求解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父母帮着孩子相亲,重物质。子女不愿就是不孝。也有人认为孝顺、孝顺,先要顺,即依从父母,求解,父母如果认为孩子的婚姻应由父母决定呢?见过很多因为父母不同意而被拆散的。经常有男方父母不满意女孩子,如身高、长相,是否有稳定工作,或者女方父母不满意男孩子的,如房子、车子、票子。不知道如何说,观点不同、思想不同
& V7 p* q$ \+ Z7 z" F" U
# z2 h0 B% b4 a
) J3 _1 I( x1 J: B& U7 ?* e4 n7 h0 d$ V贾陆英:
( N1 ^2 k. p$ q* L4 O7 h]# y- s# u: \' c* h7 z
西方的孝,更多是子女父母相互之间平等的善意表达,彼此的关心、关怀。咱们的更多的是“围着父母转”呢。——要把“孝”这个概念的内涵搞清楚,孝,讲得就是子女对父母的感恩。说到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孔子讲父慈子孝,同样是相互之间平等的善意表达,彼此的关心、关怀。父母如果认为孩子的婚姻应由父母决定呢——这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当今应该弃之。当然,传统的影响根深蒂固,弃之要做许多工作。
^% X$ ~' I9 U" \ ' D! _8 r" C: n# d8 w" c
2890980879:* a ?$ `$ V3 J$ E& i
& J# \6 j% C- L* l凡事都有一个度,适度最好,过犹不及。特别是对父母的“顺”上。我见过一个婆婆,媳妇怀孕不让吃鱼,说是吃了小孩将来会长鱼鳞,你说这些也该听吗?有些老人他们还生活在农业时代,而现在的有些地方特别是一线城市,已经进入高科技时代了,有些老人的话都没有办法按他们说的去做的。更多的人是一种无奈啊,并且更多的原因在于钱上啊
) K/ b3 x2 Q2 j8 x1 d: \8 x ! g- C5 l, s1 V6 V, `
千帆过:
; N8 a; p a9 _" A% {( n) t
- q& P7 `/ H4 I7 _生不出孩子也是大不孝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但父母为儿女好的出发点是肯定,只是站的角度不一定对5 w9 C; A$ z8 S% [
. r& I3 A3 O" a
贾陆英:
; |1 K# x6 o) f
' @! O5 `1 l$ G7 B父母也有不对之处,孝,并非一切顺从。而要用耐心、智慧去沟通化解。
8 G6 M! M W: I. Z# v, ^5 e, E4 U 6 n* P8 N! |- f- K8 B. a: v
我思故我在:; }& d% w) s5 Y" W j( F3 ]$ Z
4 {3 j4 \# L+ [- i' A# Z最近学习了马云最近在大自然保护协会的演讲,他的观点“不辜负就是最好的感恩”很有道理;“今天中国缺的不是钱,中国缺的是年轻人的关注,”这句话也很有深意,同样的道理,有些人也没少拿钱给父母,但缺少的是关注。说明一下,马云的以上的这句话本意是指,要中国人拿钱去保护自然可以,但精神上缺少关注,其实很多父母,对子女的要求不高。“要谨慎行事,保重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名誉,不给父母造成伤害”。很有道理,这或许就是对不辜负一个很好的诠释& [ g2 ~' z2 R5 c4 [9 U/ F
3 K2 O% a6 l. u; Z- T8 i9 ?# V铂金1984:
, ~* F9 ]- N! E5 |- j 5 s- p# O0 K. z3 x4 ?/ V; o
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愿望,不辜负太难了……
. X. @- [- ~6 b* F ; u5 |, b& N) z3 O; D7 S* a
贾陆英:
o0 f- V9 T- w7 N- o C2 F/ ~6 d8 b9 X( j2 w
为政篇第5、6、7、8章,从不同角度讲孝,要综合把握。在这里,我想把在学而篇第2章中的一些理解重复一下,做为今天的小结。
/ c$ I7 z ? Y5 p6 S8 A* [& C- P( f- z9 J r
问:孔子论“孝”的要义和精华有哪些?
; Y/ P& F5 v9 B. l5 `
9 D$ w# m" s o3 Q z( m! o: E9 _- ]2 R答:综合《论语》、《孝经》关于孝的论述,一是“能养”。孔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论语•为政》)能养,就是有能力赡养父母。《孝经》对此作了进一步阐述,强调子女尽孝一定要“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是要善于利用天时,精于分辨地利,以耕耘收获。要谨慎行事,保重自己的身体,爱惜自己的名誉,不给父母造成伤害。要勤俭持家,节省支出费用,以便赡养父母。这是子女尽孝应承担的最基本的义务。二是要“敬”。孔子进一步指出:“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就是说如果只把赡养父母当作孝,那是很不够的,是一种世俗偏见,就是犬马也一样有人养着。如果没有对父母的尊敬之心,又与养犬马有什么区别呢?孔子强调的是对父母尽孝要有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要有尊敬之心。这是在精神层面对父母尽孝的基本要求。三是要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孔子说:“色难。”(《论语•为政》)就是说对父母尽孝难在子女的态度上。如果总是给父母脸色看,即使让他们吃的再好,穿的再暖,他们心里也不会痛快,这就不能说是孝。四是要时刻挂念。孔子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论语•里仁》)做子女的,要把父母的生日和年龄时刻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喜悦,另一方面,又因他们日渐衰老而担忧。又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古代社会交通不便,通讯不畅,因而孔子告诫做儿女的,父母在世时,尽可能不要远游。如果非得出远门,必定要安排好父母的生活,告诉父母自己在外面的方位等情况,以免父母担心。五是要“几谏”。孔子说“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论语•里仁》)“几”是轻微、委婉的意思。子女侍奉父母,假如父母有过错,应当委婉地进行劝告,如果父母不听从,也要照常地恭敬,不能违逆,再看时机进行劝解,这样做虽然操劳而忧心,但也不能对父母产生怨恨之心。六是要无违于礼。鲁国大夫孟懿子问孝,孔子回答了两个字:“无违。”学生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孔子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他所强调的是,要以礼事亲,不可违背于礼。父母在世,如有不合乎礼的言行,子女要以合乎礼的方法对待,这是对父母真正的爱护、尊敬;父母去世以后,要按照礼制去安葬他们、祭祀他们,这才算子女尽孝有始有终。七是要“尊亲。”《祭义》说,“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这就是说,一个人能以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使父母受到尊敬,这是最大的孝,是“达孝”。其次是不能因为自己的行为而使父母受到侮辱。再次才是能养活父母。可见,儒家所提倡的孝,最重要的是要建功立业,光宗耀祖。今天到此结束,谢谢,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