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文稿,还能这样写》作者雄文《笔杆子碎语》作者王一端《机关文稿写作入门》作者杨新宇《机关文字工作五十讲》作者何新国
最新《公文写作培训课程》直播间《公文写作百法例讲》作者房立洲老秘网站长、《老秘笔记》作者老猫《公文高手的自我修养》作者胡森林
开启左侧

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复制链接]
老猫 发表于 2013-12-8 10: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稿修改演播室---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两月前清华周刊记者以此题相属,蹉跎久未报命。顷独居翠微山中,行箧无一书,而记者督责甚急,乃竭三日之力,专凭忆想所及草斯篇,漏略自所不免,且容有并书名篇名亦忆错误者,他日更当补正也。
* a, x6 f  v# k9 \            中华民国十二年四月二十六日启超作于碧摩岩翠山房* ?2 Y$ A0 d- j
            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
' }6 z8 Z- s& b' C2 M, s$ N              (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
' }) V# q% x7 @% J6 t4 F            《论语》 《孟子》! w1 q9 O% b3 {/ M( ^' H5 @' y
              《论语》为二千来国人思想之总源泉,《孟子》自宋以后势力亦与相埒,此二书可谓国人内的外的生活之支配者,故吾希望学者熟读成诵,即不能,亦须翻阅多次,务略举其辞,或摘记其身心践履之言以资修养。1 g- R- K* m+ [9 H3 N  ^2 ^
              《论语》、《孟子》之文,并不艰深,宜专读正文,有不解处,方看注释。注释之书,朱熹《四书集注》,为其生平极矜慎之作,可读,但其中有随入宋儒理障处,宜分别观之。清儒注本,《论语》则有戴望《论语》注,《孟子》则有焦循《孟子》正义最善。戴氏服膺颜习斋之学,最重实践,所注似近孔门真际,其训诂亦多较朱注为优,其书简洁易读。焦氏服膺戴东原之学,其孟子正义在清儒诸经新疏中为最佳本,但文颇繁,宜备置案头,遇不解时,或有所感时,则取供参考。
2 q- ^, c5 L3 g8 U+ P; e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乃戴氏一家哲学,并非专为注释《孟子》而作,但其书极精辟,学者终需一读,最好是于读《孟子》时并读之,既知戴学纲领,亦可以助读《孟子》之兴味。
9 y9 v- I6 X) W  L              焦循《论语通释》,乃摹仿《孟子字义疏证》而作,将全部《论语》拆散,标准重要诸义,如言仁,言忠恕……等,列为若干目,通观而总诠之可称治《论语》之一良法且可应用其法以治他书。( w" _+ }) |7 y- [% U6 g  P9 z
              右两书篇页皆甚少,易读。
  K! H+ @1 M. @# T0 d2 p# ?              陈沣《东塾读书记》中读《孟子》之卷,取《孟子》学说分项爬疏,最为精切,其书不过二三十页,宜一读以观前辈治学方法,且于修养亦有益。
. z+ T- K0 |& D            《易经》- K  H( F7 o3 l6 \2 ~7 Q
              此书为孔子以前之哲学书,孔子为之注解,虽奥衍难究,然总须一读。吾希望学者将《系辞传》、《文言传》熟读成诵,其卦象传六十四条,则用别纸钞出,随时省览。% f! u/ e. r$ U% j
              后世说《易》者言人人殊,为修养有益起见,则程颐之《程氏易传》差可读。  
4 r6 y* @% p/ W: i2 f( X              说《易》最近真者,吾独推焦循,其的著《雕菰楼易学》三书(《易通释》、《易图略》、《易章句》)皆称精诣,学者如欲深通此经,可取读之,否则可以不必。+ ^; V& ^  f: v" b
            《礼记》
3 P: h0 r* p& x5 w) Q              此书战国及西汉之“儒家言”丛编,内中有极精纯者,亦有极破碎者,吾希望学者将《中庸》、《大学》、《礼运》、《乐记》四篇熟读成诵,《曲礼》、《王制》、《檀弓》、《礼器》、《学记》、《坊记》、《表记》、《缁衣》、《儒行》、《大傅》、《祭义》、《祭法》、《乡饮酒义》诸篇
+ H/ b; p. q( A+ A+ E: a% H. p7 r( ?            ,多游览数次,且摘录其精要语。8 r" {  l4 p( o: @( v
              若欲看注解,可看《十三经注疏》内郑注孔疏。《孝经》之性质与《礼记》同,可当《礼记》之一篇读。
9 ^/ V! S# D! F+ O% a6 _" ?            《老子》
8 ~+ x9 F6 y% {              道家最精要之书,希望学者将此区区五千言熟读成诵。
3 Y% k- D! O, M8 z. a0 a              注释书未有极当意者,专读白文自行寻索为妙。% X( e. r$ J4 o6 L9 Z0 m. X
            《墨子》$ _) z) i; F) O: N& k$ n" n2 ?
              孔墨在先秦时,两圣并称,故此书非读不可,除《备城门》以下各篇外,余篇皆宜精读。
! F7 v3 J9 O2 e) C              注释书以孙诒让《墨子间诂》为最善,读《墨子》宜照读此本。: F0 N3 Q0 m5 _" B1 o
              《经》上、下,《经说》上、下四篇,有张惠言《墨子经说解》及梁启超《墨经》两书可参观,但皆有未精惬处,《小取》篇有胡适新诂可参观。
; x3 @( Y1 c( B# b  Z              梁启超《墨子学案》属通释体裁,可参观助兴味,但其书为临时讲义,殊未精审。
1 i1 k7 ?$ ~% b" U) L            《庄子》
* e" D% z: `1 z( {+ d" I              内篇七篇及杂篇中之《天下篇》最当精读。& L' G, @( b) O& t% V" h2 C
              注释有郭庆藩之《庄子集释》差可。, G  b# R8 p9 G& n+ L8 M; h
            《荀子》& Q* m" `' o- P& F2 f# [- I
              《解蔽》、《正名》、《天论》、《正论》、《性恶》、《礼论》、《乐论》诸篇最当精读,余亦须全部游览。, K- S4 f" `) y) c; d- W, Y% X& M2 m
              注释书王先谦《荀子注》甚善。
. z7 x, f. E& H2 V- G            《慎文子》 《慎子》 《公孙龙子》
5 g. e/ E9 x' e/ |( t# W              今存者皆非完书,但三子皆为先秦大哲,虽断简亦宜一读,篇帙甚少,不费力也。《分孙龙子》之真伪,尚有问题。
1 f6 x) A$ Q" {              三书皆无善注,《尹文子》、《慎子》易解。1 a" h0 L6 @6 w) S) e
            《韩非子》
# N3 t7 g( Z: S. _+ O" w# m              法家言之精华,须全部游览(其特别应精读之诸篇,因手边无原书,?举恐遗漏,他日补列)。. G' S- B+ Q; s
              注释书王先谦《韩非子集释》差可。* A; _9 N3 K; [! p
            《管子》
, M4 v% L9 i' N  h9 l; s( C              战国末年人所集著者,性质颇杂驳,然古代各家学说存其是者颇多,宜一游览。
0 }6 G+ F% w( H7 y              注释书戴望《管子校正》甚好。
7 S9 o* d7 v5 H9 R            《吕氏春秋》
/ F7 W- i" g+ p1 p" j            此为中国最古之类书,先秦学说存其中者颇多,宜游览。: }4 p5 @" h' a6 S% |, L; ^) Z. c
            《淮南子》9 D- S# x7 ?' Y" m9 P5 y) T
              此为秦汉间道家言荟萃之书,宜稍精读。
) d! i$ s% C2 F+ d              注释书闻有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颇好。: u" g, i: _1 O' B$ w9 X1 F3 @
            《春秋繁露》& w$ N' {# m1 O" o
              此为西汉儒家代表的著作,宜稍精读。
" y$ ]0 V3 w% I' i0 }1 x' d6 C              注释书有苏舆《春秋繁露义证》颇好。& c  C  G) @) `: p6 q4 @9 g" B
              康有为之《春秋董氏学》,为通释体裁,家参看。
! g$ N6 v8 j/ A. ?+ [) S1 v5 K            《盐铁论》8 V: w  M  \& U: W% ^
              此书为汉代儒家法家对于政治问题对垒抗辩之书,宜游览。
  q. E/ h% n1 A            《论衡》
# E* x/ L2 g7 u0 k4 w              此书为汉代怀疑派哲学,宜游览。; A# c  k5 C" _! [3 ^" L' V/ J
            《抱朴子》
9 f- G3 h/ K0 F( f7 m. `              此书为晋以后道家言代表作品,宜游览。* k: F$ j3 D3 Q0 Q0 T
            《列子》4 }" @  {& L7 e" y2 A  `( M/ U
              晋人伪书,可作魏晋部玄学书读。
& |7 A  N; t" H              右所列为汉晋以前思想界之重要著作,六朝隋唐间思想界著光采者为佛学其书目当别述之。以下举宋以后学术之代表书,但为一般学者节啬精力计,不愿多举也。7 G; R2 a2 K" I, E3 M
            《近思录》 朱熹著,江永注
( k3 H. j  t7 |/ }9 F* V' f5 a! g              读此书可见程朱一派之理学,其内容何如。
; S( ^5 m+ }+ L/ A) a$ N: b9 g9 z            《朱子所谱·朱子论学要语》 王懋竑著# D$ h" I/ p' x' g" s8 a+ \( A
              此书叙述朱学全面目最精要,有条理。
3 X$ v  e. o) ~% C- w; l              若欲研究程朱学派,宜读《二程遗书》及《朱子语类》,非专门斯业者可置之。, N5 c  c5 M/ F: l
              南宋时与朱学对峙者尚有李东莱之文献学一派,陈龙川、叶水心之功利主义一派,及陆象山之心学一派,欲知其详,宜读各人专集;若观大略,可求诸《宋元学案》中。
9 ]. \2 t- ]2 g! O& R            《传习录》 王守仁语徐爰、钱洪德等记* L% i, N! J- F/ C  n
              读此可知王学梗概。欲知其详,宜读《王文成公全书》。因阳明以知行合一为教,要合观学问事功,方能看出其全部人格,而其事功之经过,具见集中各文,故阳明集之重要,过于朱、陆诸集。' f  M  R# h" |- y& |* s
            《明儒学案》 黄宗羲著
- A* A8 L. R: g& p" v: @2 S            《宋元学案》 黄宗羲初稿,全祖望、王梓材两次续成1 h: k( }! t5 o# H
              此二书为宋元明三朝理学之总记录,实为创作的学术史。《明儒学案》中姚江、江右、王门、泰州、东林、戢山诸案最精善。《宋元学案》中象山案最精善;横渠、二程、东莱、龙川、水心诸案亦好;晦翁案不甚好;百源(邵雄)、涑水(司马光)诸案,失之太繁,反不见其真相;末附荆公(王安石)新学略最坏,因有门户之见,故为排斥。欲知荆公学术,宜看《王临川集》。/ L1 c; Q9 k  F+ v2 L- w; N
              此二书卷帙虽繁,吾总望学者择要游览,因其为六百年间学术之总汇,影响于近代甚深,且汇诸家为一编,读之不甚费力也。* s4 ~" ]+ `% H7 l9 r) K
              清代学术史,可惜尚无此等佳著。唐鉴之《国朝案小识》,以清代最不振之程朱学派为立脚点,偏狭固陋,万不可读;江藩之《国朝汉学师承记》、《国朝宋学渊源记》,亦学案体裁,较好,但江氏常识亦凡庸,殊不能叙出各家独到之处,万不得已,姑以备参考而已。启超方有事于《清儒学案》,汗青尚无期也。
  ?* l" p2 @" ~$ C* J            《日知录》、《亭林文集》 顾炎武著5 Z, I4 s+ }4 c# {
              顾亭林为清学开山第一人,其精力集注于《日知录》,宜一游览。读文集中各信札,可见其立身治学大概。, d7 f' v  \: @/ G- u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著* Q. Q: [# X/ p1 a
              黄梨洲为清初大师之一,其最大贡献在两学案,此小册可见其政治思想之大概。1 [; W5 s* ?! I& ~. f2 e
            《思问录》 王夫之著' x* \' \" B& Z) S
              王船山为清初大师之一,非通观全书,不能见其精深博大,但卷帙太繁,非别为系统的整理,则学者不能读,聊举此书发凡,实不足以代表其学问之全部也。, D! R6 k' S7 P& O, K( L' e- d
            《颜氏学记》 戴望编
& w  c) n; X- d. B              颜习斋为清初大师之一,戴氏所编学记,颇能传其真。徐世昌之《颜李学》亦可供参考,但其所集《习斋语要》、《恕谷(李塨)语要》将攻击宋儒语多不录,稍失其真。
" w( `' Z- g9 D5 g& W# e              顾、黄、王、颜四先生之学术,为学者所必须知,然其著述皆浩博,或散佚,不易寻?,启超行将为系统的整理记述,以饷学者。! Y& H( n) e- n/ {: r5 R
            《东原集》 戴震著
$ \/ ~: k" T- `6 R% k6 I& k            《雕菰楼集》 焦循著
$ U- Y; N7 i/ n3 \* S              戴东原、焦里堂为清代经师中有清深之哲学思想者,读其集可知其学,并知其治学方法。3 @: L& Q+ x, c& O8 L4 S8 a2 F) E
              启超所拟著之《清儒学案》,东原、里堂学两案,正在属稿中。- Q4 x" @& C6 `
            《文史通义》 章学诚著
" |( q. s( u& e6 S              此书虽以文史标题,实多论学术流别,宜一读。
7 f* o; X" h' D8 ]" P# I" t              胡适著《章实斋年谱》,可供参考。
( e  }2 L0 Q" V8 ?  O2 b0 o1 A            《大同书》 康有为著  |$ B# M8 N4 R# w4 K1 i- }# k
              南海先生独创之思想在此书,曾刊于《不忍杂志》中。% m2 `3 I, i' ^* h; l9 o$ z& }
            《国故论衡》 章炳麟著1 e6 H- `4 E. |; v: g% k! l! h
              可见章太炎思想之一斑。其详当读章氏丛书。
6 c: ~& a0 S4 [2 p' b            《东西文化及其哲学》 梁漱冥著
! }5 ?- |* Z6 i# k& x              有偏宕处,亦有独到处。) ?3 s) q) }% j7 V7 R7 M2 H5 }
            《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 胡适著* W1 B; V- B0 v- ^
            《先秦政治思想史》 梁启超著
4 _* G, J3 g7 |% T% r              将读先秦经部、子部书,宜鸹读此两书,可引起兴味,并启发自己之判断力。; _+ i" \6 O  i. d
            《清代学术概论》 梁启超著" [: U4 |  d0 |! j$ ~- Q- Y
              欲略知清代学风,宜读此书。
: e& E6 ^3 N3 T! q0 V, ^6 U+ k/ Q8 P6 h( S6 n1 `
标签:梁启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7关注

490粉丝

4171帖子

排行榜
作者专栏

关注我们:微信订阅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客服个人微信号

全国服务热线:

0595-22880819

公司地址:泉州秘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运营中心:福建省泉州市

Email:506070961#qq.com

Copyright   ©2015-2025  老秘网 责任编辑:释然Powered by©Discuz!技术支持:秘途文化  备案号   ( 闽ICP备19022590号-1 闽公网安备35050302000919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