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下午,贾陆英老师继续在老秘网QQ群“重温经典读书会”中与大家分享交流《论语问答录》学而篇第十四章,今日有更多网友参与讨论,大家围绕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展开的激烈的辩论。老猫继续为大家当好秘书,作好笔记。现将聊天记录整理如下:5 B, v' a0 r% ^8 k! t$ N* y, X4 l
+ F$ J5 a; Z% R' J4 g. Z! @
贾陆英老师简介:
+ b3 q5 K% M6 l: M% ]6 E; C$ i# {4 _6 m, V4 p( f( \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山西省政治学会常务理事、山西当代儒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学术传播委员会副主任、太原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会会长、太原市党建研究会副会长贾陆英。贾老师原任中共太原市委副秘书长兼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太原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共太原市八届市委委员、市十一届人大代表。长期从事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和党校教育工作。在国家级、省级、市级报刊上发表论文、评论、杂谈、调研报告等百余篇。
% A7 {1 w* l& C! J9 N7 [+ e8 P, e8 `9 F! p+ C
: O# }; v- S8 m' I( Y贾陆英:今天下午,我们继续学习讨论《论语》学而篇第十四章:
: o6 j' f) ?7 k: x. Z1 d( X- |) b4 ~1 w$ W
1•1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己。"有道:指学问道德高的人。正:正其是非。8 `9 M/ a, b1 s' }' u3 ~
: y9 e: x- ]0 L4 V) N6 J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求饱足,居住不求安逸,敏捷地做事,谨慎地说话,又到学问道德高的人那里去辨正自己的是非,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5 K3 t6 Q3 Q6 ?6 W( ]$ S: n8 ]9 |1 ?, y
"问:怎样理解“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K7 r! E1 O: Z! X0 {答:这句话是从怎样对待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上,提出对君子的要求。要成为一个君子,就应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如果把志向放在求饱、求安上,则将无暇顾及道义;如果把志向放在求道上,把精神生活的追求放在第一位,也就不去在意安饱问题了。这是《论语》中反复强调的一个人生态度问题。例如:“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于议也。” (《论语•里仁》)、“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论语•雍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等,应认真领会,仔细体味。" q; E+ `# ?) q* `9 V; Z
+ T' }! d, @; D" H夕惕若:- w+ I/ K( V6 D
如此说来,吾等皆是好学之人。说到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忆及弘一法师所说的人生三段论:物质层面、精神层面和宗教层面物质追求是基础,但也仅限于人的动物性。精神和宗教层面的追求才能体现出人性来。每个人的好恶不同,囿于物质,一生只为锦衣玉食、生活安逸,在有些人看来可能是最大的快乐,我觉得,这种物质追求一旦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必须要去寻找一些心灵上的东西
7 m. M" t$ v' Y
2 \( E4 u& o. t- K$ q浅浅烟:1 k1 t( z1 s% v6 Q' M* [; v
这样说就想起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 x( r3 i6 M0 m6 A0 \% l
" H ^4 ?0 Z. K7 n- S* S I贾陆英:
; H2 v" W5 a8 H& U$ \) {; m各机关的文秘工作者,一般应是好学之人。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都是人之所欲,问题在于把哪一个放在第一位,做为人生第一追求。: X4 f w2 G: h( J' n2 j U6 x9 ]1 \
4 i5 d/ Q8 v9 _8 z0 W- G8 e% M夕惕若:
. ~2 ~# M5 U. R. ^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里面的这句,鲁迅先生就说过,工作容易被安逸的生活所累。贾老,晚生跟人探讨过这个问题,很多人认为,应该是彻底满足了物质追求之后,再去满足精神需求。我们当时不这样看。说一个我自己的亲身经历。10年的时候,我在一家企业当业务员,出差在外,等客户发货的时候,就在路边看《周易》,来了个背着蛇皮口袋拾荒的白发老大爷,盯着我看了几秒,说,小伙子,看《周易》呢?你们知道我当是多震惊。他根本没看书名,看了几句内容,就知道是什么书一个捡垃圾为生的老人,生活应该不安逸吧,不影响他知道这本书。说真的,从那之后,我见了路边大爷,绝对恭恭敬敬的
4 a. P2 {( X2 s+ K% Z: U& Y# C |